天天吃素,血脂就不會高了?

2025年01月31日 10:05 簡體 正體   評論»

「天天,血脂就不會高了?」

很多人認為,,就應該少吃肉、少吃油,多吃素,不少人甚至只吃素食,一點葷腥不沾。

流言分析

這種說法並不正確。

只吃素不一定能降血脂,而且可能會造成缺乏。實際上,不僅藏在肥肉里,一些看起來的素食,如蛋糕、瓜子等食物,本身就含有很高的油脂。此外,煎、炸等烹飪方式,也會給食物帶來很多的油。如果攝入過多,我們身體也會合成,這是血脂的重要組成部分。肉類是我們重要的蛋白質來源,我們不要把肉類當成洪水猛獸,要遵循醫生的建議,均衡膳食營養。

高血脂作為三高之一,是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說熟悉,是因為血脂高的人太多了,3個人就有一個(總體患病率達35.6%),說陌生,是因為很多人對血脂了解並不多,不知道該注意些什麼。有些人覺得天天「吃素」,血脂肯定就能降下來了,甚至逢年過節面對一大桌子大魚大肉都不為所動。其實,只吃素並不一定能解決血脂問題,有些人雖然天天吃素,血脂仍然很高,還可能缺乏某些營養,而有些人葷素搭配,血脂也很正常,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我們到底該不該堅持吃素呢?下面咱們就來聊聊。

素食中也含有許多

1有些食物本身脂肪高

說到油脂很多人都只想到肉。但其實,脂肪幾乎存在於飯桌和餐間的絕大多數食物里,比如各類糕點餅乾、點心,瓜子、花生、核桃等堅果和其他小零食,全都含有脂肪,而且這些食物有的本身脂肪含量就不低。所以不少人即使三月不知肉味,但其實油脂卻沒少攝入。

某品牌薯片的營養成分表,30克薯片就有10.2克脂肪,脂肪含量佔比已經到了34%

2有些烹飪方式很高脂

炒菜、油炸、油煎等烹飪方式本身就會用到不少油。尤其是反覆油炸時,油脂被加熱到冒煙,會產生反式脂肪酸。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壞脂肪酸」,它能讓血管長斑塊,甚至堵塞血管導致心梗腦梗,危害更大。

3食物中的「隱形油」

時間就像海綿擠一擠總會有的,油也如此。有些食物中空洞很多,這些空洞在烹飪過程中可以吸收油脂,導致食物的油脂含量增加。同樣是蔬菜,青菜炒完一盤的油花子,茄子一下油鍋,沒炒幾下油都不見了,但茄子雖然看著沒什麼油,實際上含油量不比青菜少。此外,比如麵包片、饅頭片、豆腐泡、蓮藕和土豆片,以及裹糊或掛漿的食物,也容易吸油。

主食也會轉化成脂肪

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作為人體重要的能量來源必不可少。但像饅頭、粥、白麵包、麵條、糕點等,它們在加工過程中去除了大部分纖維、和礦物質,其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糖和快速釋放的澱粉。

人體攝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時,過多的碳水化合物會在體內轉化生成甘油三酯。甘油三酯是衡量血脂正常與否的重要指標之一,是被儲藏起來的熱量源,同樣是造成高血脂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

肉類不是洪水猛獸

肉類含有優質蛋白,且消化吸收利用率高。同時肉類也是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重要來源,特別是鐵和維生素B12,長期素食可能導致這兩種營養素的缺乏,增加貧血和骨質疏鬆的風險。肉里的蛋白質有助於維持肌肉量,這對哪個年齡段的人來說都非常重要。

可以說,肉類是維持健康的重要保障。飲食中優質蛋白的獲取,與每天肉、蛋、奶、大豆的攝入息息相關。一昧地吃素,其實未必完全健康。

高脂血症患者的推薦飲食

1主食推薦全穀物為主

全穀物碳水或者說粗糧,比如紅薯玉米、雜糧饅頭、全麥麵包、糙米飯等,不僅含有多種維生素、膳食纖維等,而且升糖指數較精糧低,餐後血糖更加平穩,也更有利於防止糖尿病等慢性代謝性疾病。

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應佔總能量的50%~60%,以成年人每日能量攝入1800~2000 kcal為例,相當於全天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在225~300g之間。

在飲食中,不要只盯著精米精面,記得給餐桌添點色彩!雜糧如小米、玉米、燕麥,雜豆如紅小豆、綠豆、芸豆,還有薯類,都是膳食纖維的寶庫,能助你輕鬆掃除腸道內的壞膽固醇。

2肉類選擇脂肪含量低的肉類

不過動物蛋白攝入可適當選擇脂肪含量較低的魚蝦類、去皮禽肉、瘦肉等,可簡單記為紅肉(牛羊豬肉)不如白肉(禽類、海鮮),腿多的(牛羊豬肉)不如腿少的(禽類、海鮮),內(內臟)不如外(肌肉);另外牛奶、雞蛋、豆類也都是不錯的蛋白質來源。

3選擇低油的烹飪方式

做菜盡量燉、蒸、焯、煮、拌和煨等,即使炒菜時不要等油冒煙後再下鍋。

食材切大一點、厚一點,減少吸油,油炸食品可以用吸油紙盛放,吃前可以先擠壓去油。

炒菜要少油,每天烹調油攝入量建議在25~30克之間。

4少吃高油的零食

少吃高油脂尤其是含有「壞脂肪」的零食,比如餅乾、曲奇、蛋糕、蛋撻、起酥麵包等焙烤食品,薯片、鍋巴等零食,及各種分層的酥皮點心和小吃。這些零食口感越酥、越軟、越滑膩,往往飽和脂肪含量越多。

照「謠」鏡

「吃肉多長肉,吃油血脂高」,生活中我們會碰到很多這樣乍一看很符合常識很直觀的推斷,但事實卻並非如此。人體並非簡單的「容器」,什麼東西多加點就會存在裡面,人的身體有自己的生理活動和新陳代謝規律,有很多物質都是既存在於食物中,咱們自己身體也能合成,其中的調控過程也比較複雜。不過,生活中咱們只要記住一條簡單的原則就行——對普通人來說,食物種類越豐富,就越能保證營養均衡和健康。

來源:科學闢謠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