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癌症四期發現已擴散骨骼?6警訊別輕忽!研究揭超級水果助防癌
美國82歲前總統拜登驚傳罹患侵襲性攝護腺癌(aggressive prostate cancer),癌細胞甚至已擴散至骨骼。雖然病情屬於第四期,但專家認為「重症不等於絕望」,只要積極治療,仍有望延緩病程、維持生活品質。
拜登檢查泌尿問題發現罹攝護腺癌!轉移骨骼、惡性嚴重
拜登是因泌尿系統問題加劇而接受檢查,沒想到竟發現攝護腺出現結節,最終確診為攝護腺癌,且癌細胞已轉移至骨骼。去年(2024)拜登健檢時似乎未曾發現異常。他的癌細胞格里森分級高達9分(滿分10分),這代表癌症惡性程度非常嚴重。根據統計,分數超過7分,預後相對不佳。
不過,拜登的癌細胞屬於「荷爾蒙敏感型」,有望透過治療控制病情,目前家人及醫療團隊也持續積極討論療程。
攝護腺癌轉移不等於無藥可救,專家揭四期存活率
骨頭是攝護腺癌最常轉移的地點,不過,攝護腺癌整體進展較慢,所以台中榮總衛教資料指出,即使是攝護腺癌第四期患者,在配合荷爾蒙治療下,轉移到骨骼或其他器官的人,平均存活率可達2至3年;若只轉移到淋巴腺,則平均存活率超過5-6年。
也就是說,並不需要輕易放棄希望,只要積極配合治療,生活品質和存活率都有望改善。美國攝護腺癌專科醫師William Dahut也表示,通常癌症若已經擴散到骨骼,常會被視為無法根治,好在多數攝護腺癌患者治療後反應良好,許多癌友仍能存活多年,利用荷爾蒙療法等治療緩解癥狀並延緩癌細胞生長是個選項。
醫:「大多男性都有癌細胞」6大癥狀小心不只是攝護腺肥大
讓人訝異的是,攝護腺癌可能比我們想像中更常見。美國泌尿科醫師Jamin Brahmbhatt指出,隨著年紀增長,攝護腺癌的發生機會越高,而且大多男性都會出現少量癌細胞!
根據「111年癌症登記報告」,攝護腺癌在十大癌症發生率中排序第5;在男性癌症中排序甚至高達第3,而且75%病例都大於65歲,顯見熟齡男性千萬馬虎不得。
比較危險的是,攝護腺癌生長緩慢,多數人沒有明顯癥狀,就算有癥狀,通常也與攝護腺肥大相似而常被忽略,因為相關徵兆包含排尿困難、流量小、常有強烈尿意(急尿)、血尿、排尿灼熱感,這些都常常被以為只是攝護腺肥大造成的問題。直到癌症轉移至骨骼,則可能會出現骨頭痛而察覺異樣。
攝護腺癌可以篩檢嗎?PSA、PHI是什麼?
目前實證醫學的建議,尚未針對無癥狀的攝護腺癌族群提出全面性篩檢的指引,因此更需格外留意以上異常癥狀,一旦發現不對勁,及早針對異常癥狀就醫評估,仍有助於掌握治療時機。同時,還可以透過健康檢查中的特定項目,作為監控攝護腺健康的重要參考,包括: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指數、攝護腺健康指標(PHI),以及3T MRI(或稱mp-MRI)。
其中,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被認為是一項能輔助及早發現攝護腺癌的數據指標。
根據研究指出,若PSA值介於4至10 ng/ml,約有40%的攝護腺癌幾率;若高於10 ng/ml,風險更超過50%。泌尿科醫師顧芳瑜建議50歲以上男性每兩年定期檢查PSA,若有家族病史可自45歲起開始追蹤。
然而,PSA值並不是診斷攝護腺癌的絕對依據,因為就算指數升高,也可能是受到泌尿道感染、攝護腺發炎或攝護腺肥大,甚至近期騎乘腳踏車或接受肛門指診等因素也可能影響。若指數異常,應由專業醫師進一步評估,必要時安排磁振造影MRI或切片檢查,以釐清病因、避免誤診或延誤治療。
此外,近年也有專家建議可搭配PHI檢測(攝護腺健康指標),這是一種綜合評估方式,目標是提高準確度、降低誤判幾率。若檢查結果顯示疑似異常,也能進一步透過3T MRI影像檢查,幫助提早發現可疑病灶,降低誤診幾率。
除了檢測之外,也別忘了留意健康飲食,也是預防攝護腺癌的重要生活習慣。由於飲食西化有增加攝護腺癌風險上升的傾向,建議平時多吃天然原型蔬果、減少高脂肪與加工食品的攝取,維持均衡營養。另有研究顯示,富含茄紅素的番茄有助降低PSA值、改善攝護腺肥大、預防相關癌變風險的潛力,不妨適量加入菜單里喔!
來源:早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