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 每天走路達到這個量,體重會下降,心臟更健康

2025年07月05日 17:55 簡體 正體   評論»

李阿姨是一位退休教師,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帶孫子和在小區散步,最近她發現自己體重增加了不少,尤其是在退休之後活動量少了,腰圍卻越來越大

她也嘗試過控制飲食,但每次都堅持不了多久,一次在小區散步時,她碰到了老同事王老師,兩人一聊才發現王老師看上去比以前還健康了不少。

王老師每天早晨都會堅持走路,一個小時下來大約能走上8000步,李阿姨聽了很驚訝,決定從第二天開始,也嘗試每天走走看。

一個月後她驚喜地發現,體重不僅減少了兩公斤,連血壓都穩定了許多。

然而很多像李阿姨一樣的人,都容易忽視一個問題,在減肥和保持健康的過程中,最簡單、最自然的運動方式——步行,往往被低估了。

走路這種看似不起眼的活動,其實能夠為我們的健康帶來極大的好處。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每天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活動可以有效降低肥胖、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此外,美國心臟協會的數據顯示,每天進行適量步行的人體重控制效果更好,體內脂肪和水平也更易於管理。

一、每天走路達到這個量,體重會下降,心臟更健康

很多人都覺得運動減肥是一件特別複雜的事,去需要辦卡、預約、排隊,跑步又怕風吹日晒,一想到這些就犯懶。

但有一個簡單、有效、沒有門檻的運動,那就是走路,每天走路達到一定量,不僅體重能慢慢降下來,心臟也會越來越健康。

每天走6000到8000步或者30到60分鐘的中等強度活動,就能明顯提高身體代謝水平。

因為在這個步數範圍內,人體的代謝率會上升,可以幫助消耗更多的卡路里,減少體內脂肪的堆積。

研究發現,每天堅持走路的人群比那些久坐不動的人,體重指數(BMI)更低,尤其是腰腹部脂肪明顯減少,體重控制好了,不僅衣服穿著更好看,身體也會輕盈許多。

對很多人來說,慢慢走,不需要多快,但要堅持下去,每天都動一動就會看到體重數字悄悄往下掉。

對於來說,走路的好處同樣不可忽視,美國心臟協會的研究指出,每天走7500步以上,心臟健康指數明顯高於那些活動量不足的人。

步行過程中血液循環會加速,心臟就像一個更有力的泵,能夠把氧氣和營養送到全身各處。

這種溫和的心血管訓練,不會像劇烈運動那樣讓人氣喘吁吁,但卻足夠鍛煉心臟肌肉,增強心臟的泵血功能,降低心臟病和高血壓的風險。

走路對心情的幫助也特別大,英國一項研究顯示,長期每天走路的人情緒狀態比不運動的人更好,因為步行時大腦會分泌一種叫做「內啡肽」的物質,它能讓人感到愉快和放鬆。

所以每天抽點時間走走不僅僅是對身體的照顧,也是給心理減壓的一個好方式,下班之,繞小區走一圈,清晨起來在公園裡轉一轉,哪怕只是走走去買菜的路,都能讓自己保持活力。

不少人會覺得每天走路似乎沒什麼用,認為不痛不癢的運動起不到明顯效果,實際上步行雖然不像跑步那樣強度大,但它的好處在於持久性和低門檻。

每天動一點,積少成多,時間久了就能看到效果,很多健身專家提到,堅持走路可以提高

基礎代謝提高了,意味著即使坐著、睡覺的時候,身體也會更快地消耗熱量,長時間堅持下來體重自然會下降,而且減掉的都是那些「頑固」的脂肪。

步行還能促進消化,特別適合飯後稍微走走,有助於食物更快消化,防止積食、脹氣等問題。

二、多走路能讓人更長壽嗎

多走路對長壽確實有幫助,這已經被許多科學研究所證實了,簡單來說就是步數越多,壽命越長,步行不僅是一種簡單的運動,更是一種能全面提升身體機能的生活方式。

步行能提升骨骼健康,經常散步的人,骨骼的密度會保持得更好,骨質疏鬆的風險會降低。

特別是對中老年人,步行可以加強下肢肌肉和關節的穩定性,減少跌倒和骨折的可能性。

有人會擔心,年紀大了,走太多反而容易損傷膝蓋,但其實適量的步行不僅不會傷膝蓋,反而能夠讓關節液流動更加順暢,為軟骨提供足夠的營養,關鍵在於控制步行的量,不要過度運動。

步行對認知功能的保護作用也不容忽視,隨著年紀增長,很多人擔心、認知能力下降。

而步行能夠增加大腦中的血流量,為大腦提供更多的氧氣和養分,從而幫助保持大腦的活力。

美國神經病學協會的一項研究表明,經常步行的老年人,認知功能的退化速度明顯減緩,甚至在一些輕度認知障礙的患者中,步行還有助於延緩病情的發展。

身體健康了,生活質量自然也會提升,很多中老年人都會有睡眠問題,入睡難、易醒、睡眠淺,規律的步行鍛煉可以幫助調整睡眠節律,改善睡眠質量。

研究顯示,步行能夠讓人體的生物鐘更為精準,讓人晚上更容易入睡,睡眠時間更長,睡得也更沉,這些都是長壽的重要因素。

長期堅持步行的人往往也更加強健,人體的提升,可以有效抵禦各種感染和疾病。

步行能夠促進淋巴系統的流動,幫助身體清除毒素,提升對抗外來病菌的能力,這意味著步行能夠減少感冒、流感等疾病的發生概率。

在疫情期間,許多人都感受到了身體免疫力的重要性,多走路、勤鍛煉,就是對免疫系統最好的保養。

步行的門檻非常低,哪怕只是從家門口到超市的幾百米路程,也能起到一定的鍛煉效果

不需要昂貴的運動裝備,也不需要複雜的訓練計劃,只要邁開腿,就可以隨時隨地走起來。

對很多上班族來說,可以選擇在通勤時走幾站地鐵,或在午休時繞著公司樓下散步幾圈,即使是繁忙的工作日也可以找到時間,讓自己動一動。

三、走路時的4個注意事項

走路雖然簡單,但要想從中獲得最大的健康益處,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掌握好這些細節才能更好地保護身體,避免運動損傷,讓步行真正成為一種健康的生活習慣。

1.選擇合適的鞋子

步行是很自然的運動,但穿對鞋子很關鍵,一雙舒適、合腳的運動鞋可以有效減少走路時對腳踝、膝蓋和腰部的衝擊。

鞋底需要有一定的彈性和支撐力,這樣可以緩解腳底和腿部的疲勞,鞋子太硬或者太平,都會讓長時間步行變得不舒服,甚至引髮腳底疼痛或者關節問題。

一般運動鞋的鞋底要有一定厚度,但不要太重,太重的鞋子會增加腿部的負擔。

2.注意姿勢和步伐

很多人走路時不太注意自己的姿勢,常常低頭駝背,長時間下來脊椎和腰部都會受損。

保持正確的走路姿勢很重要,頭要抬起來,眼睛平視前方,肩膀放鬆,雙臂自然擺動。

這樣能讓身體更加放鬆,步伐也會變得穩健,如果走路時總是低著頭或者含胸駝背,不僅容易累,還會讓脊椎承受不必要的壓力,步子不宜太大,過大容易拉傷肌肉,太小則會影響運動效果。

3.控制步行的強度和時間

步行是一種強度比較低的有氧運動,但並不意味著可以毫無節制地走,剛開始進行步行鍛煉的人,建議從較短的時間和較慢的速度開始,給身體一個適應的過程。

步行時間太長,反而可能會導致腳部和腿部的肌肉過度疲勞,甚至產生肌肉酸痛,通常每天30到60分鐘的步行是比較合適的時間段,可以根據自己的體力和狀態來調整。

而且步行的速度也不宜過快,尤其是對剛開始鍛煉的人來說,應該保持一個能夠正常交談的速度,這樣心肺負擔不會過重。

4.注意走路環境和安全

選擇一個安全、舒適的步行環境非常重要,在戶外走路時盡量選擇平坦的道路,避免在坑窪不平的地方行走,因為這些地方容易絆倒,特別是對老年人而言,更要注意防止摔倒。

如果在晚上或者光線不足的地方步行,最好穿上亮色的衣服或者攜帶反光條,以便讓來往車輛能清楚地看到。

對於在城市中行走的人,要特別注意交通安全,不要邊走邊看手機,也不要在過馬路時分神,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

如果選擇在室內步行,例如在跑步機上走,也需要注意速度的調節,不要過快,以免不小心滑倒。

四、結語

步行這件事看似簡單,卻蘊藏著大大的健康秘訣,可能你現在走的每一步都在為未來的健康儲蓄。

而且步行不用複雜的裝備,也不需要昂貴的健身卡,只要邁開腿,就能隨時隨地開始。

來源:大咖醫生談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