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鐘登不上4層樓?當心肺阻塞找上門!
戒煙(圖片來源:Pixabay)
記者/主持人:李 智
華人健康網台北報導:自12月初迎來入冬第一波冷氣團後,台灣天氣變得又濕又冷,不少胸腔科門診中病情控制穩定的患者,突然感覺咳、痰、喘癥狀加劇,導致就醫量比平常增加3成。醫師提醒,「咳、痰、喘」是肺阻塞的3大癥狀,嚴重時可能導致死亡,民眾若發現自己有1分鐘爬不到4層樓的情況,宜儘快就醫檢查,別單純以為是小感冒惹的禍!
別小看肺阻塞!致死率竟排國人死因第7位
嘉義基督教醫院胸腔暨重症醫學科主任陳奕仁表示,肺阻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因慢性呼吸道發炎造成呼吸道阻塞的疾病。在台灣,40歲以上成人,平均每10人就有1人罹患肺阻塞,其中,中重度患者佔5.4%約64萬人,但根據研究統計,實際接受治療者不到4成,也就是說,還有40多萬名中重度肺阻塞患者未接受治療,顯示國人對於肺阻塞的認知十分不足。
肺阻塞不僅是一種呼吸道疾病,其對全身系統性的健康影響也不容忽視,若急性發作,因呼吸困難導致住院或死亡的風險也會隨之增加。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肺阻塞的死亡率,已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7位。
早期發現肺阻塞,爬樓梯做自我檢測
如何發覺肺阻塞呢?陳奕仁醫師表示,「喘、咳、痰」是肺阻塞的初期癥狀,但因其癥狀不典型,容易被誤認為反覆發作的小感冒,而耽誤正確治療的黃金時機。事實上,臨床發現許多患者都是等到「喘症」變明顯才有病識感,而通常若明顯感覺到呼吸困難、喘不過氣或咳嗽不止,病程大多已是中重度以上。
有鑒於此,陳奕仁醫師建議,民眾除了注意癥狀的警訊之外,也可以觀察自己平日爬樓梯的情況,有助於肺阻塞的更早期發現。一般正常人1分鐘可爬到80階以上,換算樓層約為4層樓,若民眾發現自己1分鐘爬不到4層樓,或爬到氣喘吁吁,建議儘快到胸腔內科做深入的篩檢,確認是否為肺阻塞作祟。
防止肺阻塞惡化,照護4原則缺一不可
由於肺阻塞是一種不可逆的慢性病,因此一旦確診,應積極配合治療,才能有效幫助緩解癥狀,避免肺部持續性發炎或惡化。陳奕仁醫師表示,肺阻塞患者的治療有4大原則:
第1、一定要戒菸:菸品中含有許多會刺激肺部發炎的有害物質,研究發現,長期抽菸的人,約有3成在未來會罹患肺阻塞,且臨床研究也發現肺阻塞病人中,有相當高比例有抽菸的習慣,因此緩解和控制肺阻塞病症的首要任務就是「戒菸」,遠離有害物質。
第2、階梯式用藥:所謂階梯式用藥,就是視肺阻塞的嚴重程度給予不同的藥物治療,而非一開始就下重葯,以免未來若病症急性惡化,恐面臨無葯可用的窘境。一般來說,輕症患者會先給予吸入性的氣管擴張劑或單方LAMA(抗乙醯膽鹼拮抗劑),中重度以上才會視癥狀嚴重程度,單一或合併給予LABA(長效型乙二型交感神經促進劑)和LAMA(抗乙醯膽鹼拮抗劑)氣管擴張藥物,更嚴重者甚至需搭配第3種藥物「吸入性類固醇」的使用。
第3、肺部復健:肺部復健除了在訓練正確的肺部呼吸方法,強化肺部肌肉和肺功能之外,也包括咳痰姿勢的訓練,在專業物理治療師和職能治療師的協助下,有助緩解患者因咳不出痰而呼吸困難、咳嗽不止或喘不過氣的情況。
第4、接種疫苗防感冒:台灣冬天冷熱溫差大,本來就是肺阻塞急性惡化的季節,一旦患者又反覆感冒,甚至感染肺炎,肺部發炎情況加劇,導致急性肺阻塞,治療更顯棘手,因此建議患者在流感好發季節時,一定要施打流感疫苗,最好再加肺炎鏈球菌疫苗,以防病症惡化。
預防肺阻塞戒菸第一、避免暴露在有害物質中
至於一般民眾,陳奕仁醫師也分享肺阻塞的預防之道,除了戒菸很重要之外,平時也應減少暴露在油煙、粉塵、塵蟎、PM2.5和有毒化學物質的環境中,以免呼吸道持續受有害物質的刺激而長期發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