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樣子「出賣」你的健康 身體可不答應你這樣走路!
武俠小說中,一個人的步伐是否輕盈,能看出他內功的深淺;現實生活中,我們能通過步態看出一個人身體是否“受傷”。
小編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走路姿勢和健康之間那點事兒。
走路樣子“出賣”你的健康
走路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需要血管、神經、骨骼以及肌肉等多個部位分工合作(圖片來源:pixabay)
走路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需要血管、神經、骨骼以及肌肉等多個部位分工合作。其中任何一個部位出問題,都會讓你走路“不順暢”。
1.走路腿疼,血管不太好
走一會兒路小腿就疼,停下來休息一下就好,可能是外周動脈硬化閉塞症。
由於下肢血管硬化,導致血管腔狹窄、閉塞,運動時肌肉血液供應不足,就會表現為“腿疼、走路瘸”的癥狀。休息後肌肉放鬆、血運好轉了,疼痛就減輕或消失。
醫學上把這種現象叫做“間歇性跛行”,是外周動脈缺血性疾病的典型表現,一旦出現應及時到血管外科就診。
2.走路很慌張,當心帕金森
走路時身體前傾,邁小碎步,並且步速越來越快,步幅越來越小,好像在奔跑,嚴重時不能自行停止,一般是帕金森導致的“慌張步態”。
隨著疾病的進展,患者可出現身體不平衡,非常容易跌倒。帕金森病尚無治癒方法,但可以在康復師的指導下進行走路訓練,避免摔倒。
3.走路外八字,脊柱不太好
長期伏安工作、缺少運動的人,如果突然出現腿腳不太靈活、走快了身體左右搖晃,感覺像鴨子一樣的“外八字”步態,且伴隨雙腳麻木、抬腿困難、走路有踩空的感覺,就要警惕脊柱問題了,尤其是頸椎和腰椎。
出現這些癥狀,除了及時到骨科就診,還可以通過睡硬床、連續工作兩小時後休息幾分鐘,或游泳、打羽毛球等運動來改善。
4.走路走不穩,需要補點鉀
老人走路不穩,一般認為是平衡力下降導致的,其實也可能跟體內缺鉀有關。
鉀元素攝入不足、服用利尿劑致腎臟排鉀過多、出汗過多引起鉀元素流失等,都可能導致低鉀血症,造成四肢酸軟無力,下肢更明顯。
想要改變這種情況,可在日常生活中適量多吃一些含鉀豐富的菠蘿、柑橘、橙子、海帶、紫菜、香蕉等食物。
此外,走路姿勢和感覺異常還有很多種,如走路有“踩棉花”感,可能是脊柱問題;走路像喝醉酒,可能是共濟失調,應該到神經內科就診。
錯誤走姿,讓你“走”向疾病
很多人常走兩步就累,或者感到腰膝酸痛,除了肌肉力量不足,跟走路姿勢錯誤也有關係(圖片來源:pixabay)
“走路”可謂是伴隨人一生的活動。很多人常走兩步就累,或者感到腰膝酸痛,除了肌肉力量不足,跟走路姿勢錯誤也有關係。
腳跟著地,傷膝蓋
在室內光腳或穿拖鞋行走時,如果能聽到較大的“咚咚”聲,說明你走路時將身體的重心放在了腳後跟,這會減弱足弓的緩衝能力,給膝蓋和腰部帶來負擔。
走路時,應挺直身軀,微收下巴,在邁步時腳跟輕觸地面,然後是腳掌—腳尖的順序著地,身體的重心應在腳掌上。
背手走路,易摔倒
很多人走路時,會不自覺地將雙手背在身後、抱在胸前或是瀟洒地揣在褲兜里。
事實上,背著手走路,上身重心前移,為了保持平衡,頭頸及下巴會向前伸出,使上身更加前傾。萬一遇到坑窪路面或者突髮狀況,雙手來不及平衡、支撐身體,很容易摔倒。
同理,抱胸、揣兜這兩個動作也不適合走路。
亂甩手臂,易疲勞
行走距離較長時,前後揮動手臂,背部容易受力,身體很快就會疲勞;另外,步幅會自然加大,不知不覺中就會用腳後跟著地。
正確的做法,是上半身保持靈活柔軟,略彎曲手肘,感覺肩胛骨在前後運動,向左右擺動雙手。
負重走“貓步”,累頸肩
在背著沉重行李時,身體很容易前傾,左右晃動。如果像“貓步”一樣雙腳走直線,為保持平衡,肩部和脖頸等部位就會消耗力量,給身體帶來較大負擔。
正確的做法是盡量將行李貼緊身體,雙腳間距與骨盆相當,這樣能夠保證身體穩定性,避免行李被“甩來甩去”,減少不必要的負荷。
花式走路法,越走越健康
如果單純走路讓你感到乏味枯燥,不妨變著花樣走(圖片來源:pxhere)
錯誤的走路方法會傷身,但正確的走姿,能讓你收到意想不到的養生效果。如果單純走路讓你感到乏味枯燥,不妨變著花樣走。
在走路之前,要做好3項準備工作:
1.正確穿著
穿一雙軟底跑鞋,能保護腳踝關節免受傷害;穿一身舒適的運動裝,有利身體活動。
2.熱身充分
做做伸展、拉伸四肢的運動,防止運動損傷。
3.帶瓶水
運動時少次多量地補充水分可以防止脫水。
快走防很多病
多項權威研究發現,堅持每天快走,能有效對抗糖尿病、減少中風、預防老年痴呆等。
英國拉夫堡大學研究還發現,每天快步走可以提高免疫力,使感冒幾率降低30%。
為保證鍛煉效果,快走應至少每次40~60分鐘。一般人快走時,感覺有點氣喘,身體出汗,就說明運動量達標了。
倒著走緩解腰疼
倒走可以鍛煉平時很少用到的腰部和背部肌肉,平衡鍛煉效果。對久坐的人來說,通過倒走能夠有效緩解身體疲勞和腰背酸痛之苦。
倒走需要平整的路面,周圍人比較少的環境。老人可以採用正走和倒走結合的方式,每天走半個小時,使身體各部分肌肉都得到鍛煉。
走一字步防便秘
走一字步的要領是左右腳要輪番踩在兩腳之間中線的位置。
這種走路方式會帶動胯部扭動,有助於增加腰部力量,刺激腸胃蠕動,能有效防便秘。走一字步的運動量不用太大,每天走500米就夠了。
走走跑跑燃脂肪
先快跑15秒,然後走路45秒,這樣交替運動20分鐘。也可以快跑60秒,然後快走3分鐘,這樣交替進行30分鐘。
這種運動方式能減少運動後的酸痛和疲勞感,同時高強度的運動也使得脂肪燃燒速度加快,但要長期堅持才能看到效果。
正步走提升氣質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始終以身體健朗、富有朝氣的形象示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女王有一套獨特的養生法——正步走。
正步走不用像軍人一樣姿勢很標準,只要全腳掌著地,抬頭挺胸,目視前方,持續到身體有出汗的感覺,就達到鍛煉目的了。
雖然走路的好處不勝枚舉,但運動要循序漸進,如果一開始達不到上述鍛煉時間和強度,可以從低強度、更短的時間開始練習。
來源: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