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病最簡單的方法 記住了一輩子健康長壽

2018年11月11日 11:33 簡體 正體   評論»

心要靜,身要動,靜能生慧,動能生陽。

“心要靜,身要動,營養均衡不過剩。”今年已70來歲的郝萬山教授,面色紅潤,用一句話總結了他的養生理念。

從中醫角度來說,動能生陽,陽氣通達,氣血流暢,筋骨強健,則百病少生。“老年人要經常輕運動、勤運動。我每天都會快步走,如果時間允許,我會走上兩個小時,有時一天上六七個小時課,我會在講台上走來走去。”

此外,養心最重要。“國際上統計,90%以上的疾病都是負向情緒引起的,在我看的病人中,這個比例甚至超過了90%。”

至於飲食上,郝萬山更是簡單,飲食以素為主,但也不排斥吃肉。早飯、午飯比較豐富,晚飯吃得相對簡單,每周保持有一個晚上不吃正餐,以便讓胃腸適當休息。

養生,就要順應自然規律。

養生,也要順應自然規律。《黃帝內經》中說:“食飲有節,起居有常。”

“食飲有節”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合理膳食、均衡營養、戒煙限酒。

“起居有常”也很好理解,簡單說就是該起床時起床,該睡覺時睡覺,不過度熬夜也不賴床,作息規律。這句話看似簡單,卻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甚至日夜顛倒都是常事。

運動方面也要“有常”。有些人不想動的時候,能在家宅一周不運動,有時候又一拍腦袋,出門打上三小時的球,這樣的運動方式就是“無常”,不值得提倡。長時間不運動,人的代謝以及心肺功能都會下降,如果這時候想運動,一定要做到循序漸進。

交給,實在是一個誤區。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個人的健康和壽命15%決定於遺傳,10%決定於社會因素,8%決定於醫療條件,7%決定於氣候影響,60%決定於自己。

醫生並不是萬能的,醫生只不過是在人患病以後,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人們適當減輕痛苦,延長一定時間的生命。真的病入五髒了,醫生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很多人把健康交給醫生,不注重養生保健,實在是一個誤區。

一個人對自己的身體最了解,平日多學點養生知識,多關注身體發出的一些信號,對疾病早發現、早應對,需要時向醫生求助。

真正的醫生就是我們體內的自調機能。

如果不是萬不得已,為了工作需要,你千萬不要過著白天睡覺、夜間瘋玩、晝夜顛倒的生活,這肯定會對你的自調機能造成很大損耗,非常不利於健康。

有關調查顯示,我國僅有11.2%的居民能夠保持健康的行為和。吸煙酗酒、經常熬夜、久坐不動、營養失衡、藥物依賴等不良生活習慣,不啻身體健康的隱形“殺手”。

不改變這些不良生活方式,就無法保證自己體內的自調機能。“真正的醫生不在醫院,就在我們身體之內。真正的靈丹妙藥不在藥房,就在我們身體之內。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我的健康我做主。”郝萬山說。

疾病形成了才去治療,晚了!

郝萬山特別提到《》的一句話:“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病已成而後葯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疾病形成了才去治療,這就像口渴了找水喝,結果井還沒打;要打仗了,才發現連兵器都沒有,還要鑄造兵器,這不就晚了嗎?

“我上學的時候讀這句話,很不以為然。然而,眼睜睜看著一些年輕病人一步步走向死亡,讓我重新審視這句話的重要意義——一定要重預防。”郝萬山這樣說道。於是重預防,逐漸成了郝萬山健康宣傳的基本理念。

、知足常樂、自得其樂、沒樂找樂。

郝萬山提醒,如果生活中經常保持“四個快樂”:助人為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沒樂找樂,就可以多活5到10年。

一個健康的人,不管他處在社會的什麼地位和階層,都應當有一種知足常樂、內心平衡的滿足感和幸福感。這就是《黃帝內經》所說的:“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

你吃你的山珍海味,我不眼饞,我吃我的粗茶淡飯,我就感到味美香甜。你穿你的高檔名牌,我不羨慕,我穿我的布衣麻衫,我就喜歡。只有這樣,才能保持一種內心平衡的滿足感,才是一種健康人的心態。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不管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什麼樣的艱難困苦,都要保持淡定的心態,理智面對,用智慧去化解和克服一切,把一切困苦看成是對我們心智的考驗,對我們身心的歷練,讓我們生命中每天留下的都是一條條寬寬亮亮的光明記錄,而不是一條條窄窄黑黑的苦難痕迹。

來源:健康無病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