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發火」也許是身體這兩個地方病了

2018年11月28日 18:13 簡體 正體   評論»

“發脾氣是本能,不生氣是本事”這句話你可能聽過,但仍逃不過被“火氣”左右。

年紀越大,脾氣這株火苗哪怕沾一點芝麻般的小事,就會越躥越高。但不少人僅僅認為這是情緒問題而不重視。

事實上,愛發火可能是一種“病態”。

兩個證型是“發火”導火索

中醫認為,“百病生於氣也”。《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就提到過這個觀點。

明代傑出醫家張介賓曾說:“氣之在人,和則為正氣,不和則為邪氣。凡表裡虛實,逆順緩急,無不因氣而至,故百病皆生於氣”。

多種疾病的發生與發展都與“氣”的生理功能失常密切相關,心煩易怒警惕肝鬱、腎虛

臨床上,有不少因煩躁易怒兼有其他癥狀前來就診的患者,尤其是絕經期前後的女性,主要集中在肝鬱、腎虛兩個證型。

肝鬱

“肝鬱”是“肝氣鬱結”的俗稱,常由於情志抑鬱或突遭精神刺激,或由乙毒感染肝臟所致。

肝鬱的女性容易情志抑鬱,癥狀多為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病情輕重與情緒變化密切相關。

飲食上可適當選擇一些疏肝理氣的食物,如芹菜、茼蒿、西紅柿、蘿蔔、橙子、柚子、柑橘等。

如果患者癥狀為情緒鬱悶、急躁易怒、口苦咽干、胸脅脹痛、頭暈目眩,可選用菊花、決明子代茶飲等。

如果是情緒鬱悶、肢體困重、脘腹脹滿、頭重頭沉,可選用薏仁粥。

腎虛

腎虛女性不僅容易心神不寧、多夢,常伴有腰膝酸痛、頭暈耳鳴、經少經閉、、咽干顴紅、潮熱盜汗、五心煩熱、舌紅少津等癥狀。

很多患者一開始覺得這只是情緒問題,癥狀較輕時並不在意。直到癥狀嚴重到影響家庭、生活和工作時,才到醫院就診。

如果平常易怒、失眠、口乾、盜汗等,多為腎陰虛,可以多吃芝麻、綠豆、蓮藕、黑木耳、冬瓜、鴨肉、豬皮、燕窩、銀耳、山藥等滋陰補腎的食物。

如果畏寒怕冷、食欲不振、腹脹便溏、腰膝酸軟,多為腎陽虛,可以適量食用羊肉、韭菜、雞肉、蝦皮等食物溫補腎陽。

既然無法做到一輩子不生氣,那就盡量減少生氣的頻率,有上述癥狀的人可以嘗試中藥食療膏方等調理。

一般人可以嘗試運動,比如散步、騎自行車、打球等,促進分泌多巴胺,讓人感到快樂、消除怒氣。

如果發現自己總是煩躁易怒,應儘早找專業醫生諮詢,以免導致其他健康問題。

發脾氣易得8種病

美國艾奧瓦州立大學研究者發現,20~40歲之間愛發怒的男性在35年後死亡的可能性比情緒冷靜的同齡人高出1.5倍。

另一項研究表明,愛生氣的男性患上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比常人高3倍。因此,生氣乃百病之源。

1乳腺疾病

人發怒後常表現為脅肋部、乳房、腹部兩側脹滿,似乎有氣在裡面憋住,或有走竄疼痛之感。

久之,女性可出現乳房脹痛,;如果在產後,則容易發生;中老年人甚至導致

2甲狀腺疾病

經常發脾氣,會加大甲狀腺結節、腫大、甲狀腺腫瘤的發生幾率,也會搞亂內分泌系統的控制中樞,使甲狀腺分泌激素過多,久之引發甲亢。

3消化不良

由於肝和脾胃相鄰,有些人在生氣之後,常見胸脅脹滿,伴有腹脹,或腸鳴腹瀉,中醫稱之為“肝脾不和”。

如果生氣後出現胃疼、打嗝、噁心、泛酸,或誘發胃、十二指腸潰瘍病,中醫稱做“肝氣犯胃”。

4頭暈頭痛

俗話說“怒髮衝冠”,從中醫角度講是“怒則氣上”。

因為生氣導致肝氣上逆,升發太過,容易表現為頭脹、頭痛、頭暈,面紅目赤,甚至引發腦出血,猝然昏倒不省人事。

氣行則血行,氣逆血也隨之上逆,後果往往很嚴重。相反,生氣也可導致氣機不能下行,致使男性排精不暢,女子月經周期紊亂,經行不暢或痛經。

5抑鬱失眠

人的精神情緒,與氣血關係最為密切,氣血順暢,則情緒平和,心情舒暢。

經常生氣發火可導致氣機不暢,所以也常出現精神心理疾病,如情緒低落、多疑善慮、沉悶欲哭等,甚至發展為

若大怒傷肝,肝氣上逆,則常見煩躁易怒,亢奮激動,失眠多夢。

6損傷免疫系統

“怒髮衝冠”時,大腦會命令身體製造一種由膽固醇轉化而來的皮質醇。如果在體內積累過多,就會阻礙免疫細胞運轉。

7造成心肌缺血

發脾氣時,大量的血液沖向大腦,會使供應心臟的血液減少而造成心肌缺血。

8加速大腦衰老

發火時腦血管壓力增加,血液中含有毒素最多,進一步加速腦部衰老。

6種飲食習慣澆滅“怒火”

補充鈣、鎂、B族維生素、碳水化合物等營養素,可以有效幫助身體內營養平衡,減少壓力激素過度分泌,幫助預防身心抑鬱、喜怒無常等癥狀。

因此,如果發現自己控制不住地煩躁,不妨反思一下自己的飲食是否沒有達到營養平衡,是否缺乏多種必需的營養素,並養成以下飲食習慣。

每日吃足夠主食

一般建議吃糧食半斤到6兩(1小碗米飯或1個大饅頭約2兩),部分用雜糧、薯類和雜豆來替代更好(4斤薯類=1斤雜豆=1斤糧食)。

糧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是保持好心情的重要基礎,同時雜糧、薯類和雜豆都是維生素B1的重要來源。

每日吃1斤蔬菜

其中至少有半斤綠葉菜,能供應鈣和鎂,同時還有大量的鉀,能減少鈣流失。

每日喝300克牛奶或酸奶

大概相當於牛奶1杯(一次性紙杯大小)加上酸奶半杯。牛奶在供應鈣的同時,還供應豐富的色氨酸和維生素B6,有利於平和心情。

每日吃2~3兩豆腐

大概是盒裝水豆腐1/3盒,幫助補充鈣和鎂。

每日吃1把少鹽的堅果仁

它們也是鈣和鎂的好來源,也能提供蛋白質和多種B族維生素。

每日吃半斤~1斤水果

大概相當於1個蘋果加1個橙子的量。水果含有糖分,提供愉悅的甜味和豐富的鉀元素,減少鈣的流失,對緩解緊張情緒有利。

來源:生命時報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