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0、50、60、70歲 養生'最該注意"什麼?

2019年05月27日 9:55 簡體 正體   評論»

奔四奔五的年紀,正是生活、工作壓力最大的時候,身體卻也在逐漸走下坡路。

如果因為忙碌而無暇重視健康,各種嚴重的疾病便會悄悄提前找上門。

小動君想和大家分享一下30、40、50、60、70歲,各年齡段的養生重點。

希望大家平日里多多注意身體,為了自己,也為了摯愛的家人。

30歲+:警惕「四高」

、高血糖()、高脂血症、高尿酸症,合稱「四高」。

看看這些令人眩暈的數字——我國有3億高血壓,1.14億糖尿病,2億高血脂,1.2億高尿酸症患者。

更可怕的是,這些本是老年病,如今卻每5名「四高」患者中,就約有1名30多歲,年輕到連醫生都想不到…….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大師很濕

「四高」往往不分家,因此,只要中招一高,就要警惕其他三高來襲。

@動動團隊製圖

如何避開「四高」?

1.油鹽糖吃太多,身體吃不消

三餐要定時定量,少吃火鍋、燒烤、麻辣燙、奶茶、蛋糕,多吃蔬菜和粗雜糧,外賣能少吃盡量少吃。此外,還要控制煙酒。

已經出現「四高」的人,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定製飲食方案。

2.上下班快走、慢跑,經濟實用

預防、調節「四高」,有氧運動最好。快走、慢跑、慢自行車、慢速游泳、瑜伽、團操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建議每周至少5天,每次30-60分鐘。

已經「四高」的人,運動前提是各項指標比較穩定。可以諮詢醫生適合什麼運動,由專業人士指導,避免發生意外。

3.放下手機,好好睡覺

睡眠不足7小時,容易變醜變笨,心情變差,壓力也更大,惡性循環。

4.定期體檢,為自己、家庭負責

記得每年檢查1次空腹血糖、血壓、血尿酸和血脂。

「四高」患者更要遵醫囑,定期自測或去醫院複查。

40歲+:保護骨關節

40歲是一道坎兒,人體的骨量,從這時開始,只流失,不增加。

如果不注意保護,就有可能出現以下情況:“總覺得身體緊繃,拉筋伸展時,卻聽到關節發出喀喀聲。”

“肩膀酸痛,醫院照了X光,醫生說沒啥大事,但肩膀還是酸痛,為什麼呢?”

“兩個膝蓋總是疼,都不能正常快走,已經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了。”

為什麼骨關節經常疼痛?

【年紀到了】

40歲後,骨關節會進入快速衰老期。

尤其是女性。

【太胖了】

胖到關節不能承受之重。

【運動過量】

關節長期受到衝擊磨損。

【缺乏鍛煉】

肌肉力量不足,

關節脆弱僵硬無保護。

如何保護骨關節?

1.多出門曬太陽

天氣晴朗時,每天上午10點-11點,下午3點-4點,出門曬太陽15-30分鐘,暴露40%的皮膚,補充維生素D最安全、有效、省錢。這樣能有助於鈣的吸收與利用。

2.注意關節保暖

骨關節怕冷,空調房也要注意穿厚實一點兒。

但“過度保暖”也不可取如盲目使用護膝保暖,箍得太緊,會阻礙膝關節血液循環,使膝部活動更加困難。

3.游泳散步,增加肌肉力量

游泳、散步、蹲馬步、打太極等低強度運動,都可以預防、緩解關節炎。

若關節已開始疼痛,也不能完全不運動,要避免登山、爬樓梯、打球等負重運動,以免加劇關節磨損。

4.控制體重,減輕關節壓力

體重越大,站立時關節承重就越大,步行時關節磨損也更大,胖人要注意減肥了。

50歲+:重視眼睛衰老

年輕時如果是“鷹眼”——視力表能看到最後一行,那麼到了50歲,可能會發現,視力下降得特別快,看報紙手機好像都有點模糊了。

這是因為,50歲往後,眼睛開始衰老,若不注意保健,、黃斑變性等眼病也會紛至沓來。

背景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如何保護視力?

1.少看手機勤眨眼

專業醫生建議,每天特意眨眼300次(上下眼皮要碰在一起),可促進淚液分泌,緩解因看手機眨眼次數少,造成的眼部乾燥酸澀。

2.熱敷眼睛

用熱毛巾敷眼,或雙手掌心搓熱捂住整個眼眶。每日3次,每次3-5分鐘,有助於改善眼部氣血循環,減輕眼部乾澀、不耐久視、迎風流淚、視物模糊等癥狀。

3.健康用眼,定期檢查

用眼1小時休息一下,青光眼患者不超過40分鐘;不熬夜、不吸煙,保持好心情,情緒波動是急性青光眼的主要誘因。

每年做一次眼部常規檢查,及時驗光和更換老花鏡。

烈日下佩戴太陽鏡、遮陽帽或撐傘,預防因紫外線過度照射眼部而導致的白內障、老年性黃斑變性等病。

4.按揉“後溪穴”

中醫治眼疾,都會用到“後溪穴“,改善視力效果顯著。

每用眼1小時,將雙手後溪穴放在桌沿上來回揉搓3-5分鐘,可緩解眼部疲勞。

圖片來源:網路

60歲+:愛護心腦血管

60多歲的老人,正是退休享清福的年紀。

但如果屬於肥胖、三高、吸煙、喝酒、運動不足、愛吃鹽的人群,就要警惕心腦血管疾病。

我國有近3億心腦血管病患者

每10秒就有1人

死於心血管病

每5位死亡者中

至少有1人死於

而心腦血管病最愛找

60歲以上老人

假如有以下癥狀,最好及時去看醫生:頭暈、胸悶氣短、心慌煩躁、左後背左手臂疼痛、四肢麻木、睡眠不足、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

背景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如何保護心腦血管?

1.飲食葷素搭配

高油、高鹽、高熱量的食物,都可能誘發心腦血管病,要少吃,可以多吃全穀物。

但不要只吃素,肉、蛋、水產類都要適量吃。肉類首選魚蝦,其次是白肉(如雞肉),盡量吃瘦肉。

2.注意保暖

防止寒冷刺激血管收縮,心跳加快,一旦出現胸痛、心悸、暈厥、呼吸困難等不適,要儘快就醫或撥打120急救電話。

3.適度運動

平日可以走路、游泳,讓心跳呼吸加快,身體微微出汗,每周3-7次,每次30-60分鐘。

晨起時別運動,極易誘發心腦血管病。三高人群運動前,最好諮詢醫生。

4.定期體檢

定期進行常規心電圖、運動心電圖檢查。

吸煙、腹部肥胖、糖尿病、高血壓、血脂高及有心腦血管病家族史的人,都屬高危人群,尤其佔了其中兩種或以上的人,更要定期檢查。

積極治療,遵循醫囑,不要自行減葯、停葯。

70歲+:防跌倒

敲黑板!家裡有七八十歲的老人,就一定要好好看下面的字。

70歲以上老人

因跌倒引起的傷害死亡

位居全國第一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你可能會問,不就是跌倒嗎,怎麼會這麼嚴重啊?

70歲以上的老年人,多少都有骨質疏鬆問題,平衡能力也會下降。

每年約有3000萬老人跌倒,不僅會造成,後續還有更多壞處:比如長久卧床,會造成感染、心腦血管病、壓瘡、下肢靜脈血栓等併發症。

有10-20%的老人,跌倒後生活不能自理。

再嚴重,會造成20%老年人死亡。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很多70多歲的老年人,本來身體挺硬朗,但一次跌倒後,就會一病不起,甚至影響壽命。

什麼樣的老人容易跌倒?

視力、聽力較差

或血壓不穩

行動障礙、步態不穩

老年症患者

服用利尿、鎮靜安眠、降壓、瀉藥者

如何防止跌倒?

1.家裡電線、絲狀物不要亂放,盡量別放卷邊地毯、帶輪座椅

2.衛生間安裝扶手,濕滑地板及時清理

3.清理樓梯間雜物,保證燈光照明充足

4.穿平底鞋,便於行動

5.走路要注意坑窪地面、濕滑地板、腳下寵物

6.多曬太陽可補鈣,減緩骨質疏鬆發展

7.勤鍛煉,增加肌肉力量和平衡訓練,減少跌倒的可能。

各年齡段養生重點

30歲+:警惕「四高」

40歲+:防護骨關節

50歲+:重視眼睛衰老

60歲+:愛護心腦血管

70歲+:防止跌倒

關愛身體,為了自己,也為了家人

來源:動動App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