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講「望、聞、問、切」 吃藥不應瞞郎中!

2020年07月16日 9:52 簡體 正體   評論»

01

求醫的人不能對病情,比喻對所求的人不能隱瞞實情。也有作「有病不背醫」的。

流行示例清·俞萬春《蕩寇志》:「烏阿有對王三耳朵悄悄的從頭至尾說個明白,又道『吃藥不瞞郎中,』這些都是實情,總要先生作主。」

講「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西醫講「視、觸、扣、聽」綜合判斷,目的都是要將從複雜多變的徵象中儘可能搜集到能夠全面反映疾病本質的病理,然後通過分析判斷、去偽存真的消化過程最終為疾病作出科學的診斷來,而決不就疾病表現出的某一些徵象輕率下結論的。

02

不少人還把脈學視為神秘莫測的東西,甚至經常為此對醫生運用的其他診法產生誤解。診脈,又稱「切診」,俗稱「號脈」,是醫生通過按壓的脈搏,就其位、數、形、勢的不同表現,了解患者機體功能活動盛衰、好壞、患病部位深淺、疾病形勢輕重的基本方法之一。

脈診而外,醫生親眼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患者的表現和患者親身感覺到的最突出、最痛苦的癥狀,往往要比從脈診中所獲得的印象更直接,也更重要。

中醫認為,望而知之是謂「神」,聞而知之是謂「聖」,問而知之是謂「工」,切而知之是謂「巧」。神聖工巧,脈診不僅排在老末,而且僅僅是作為一種技巧對待的。

03

中醫歷來提倡四診合參,全面綜合來自各種方面的資料後才對疾病做出最終的診斷。在所有的手段中,脈診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只能作為參考。

一些患者片面理解脈診的作用,就醫時不主動在其他診療方法上搞好配合,不願意把病情說給醫生,卻一味在診脈上「考醫生」或讓醫生猜啞謎,這既是對中醫診病的方法缺乏全面了解,也是對自己的表現,弄不好還會耽誤病情的。

一些文藝作品出於情節的需要,過分誇大脈診的作用,不符合中醫本身的,容易對患者造成誤導,難免有故弄玄虛之嫌。

安卓翻牆APPWindows翻牆:ChromeGo
AD:搬瓦工官方翻牆服務Just My Socks,不怕被牆

來源:中醫知識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