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一半的食道癌都在中國 我們華人的飲食到底吃錯了什麼?

2019年07月23日 8:53 簡體 正體   評論»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我們對“吃”這件事有多著迷?可以說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大事小情,都能用“吃”來描述,比如:工作=飯碗

解僱=炒魷魚

沒錢=吃土

花積蓄=吃老本

混得好=吃得開

嫉妒=吃醋

白跑一趟=吃閉門羹

可以說,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游的、樹上長的…就沒有我們不能吃的。甚至有網友說:“我這一輩子,最拿得起放不下的,就是筷子。”

“吃”的意義是如此重大,但消化疾病腫瘤的患病率卻非常高,癌就是一個典型,全球一半都在中國。這不禁讓人想問:“人到底吃錯了什麼?”

全球一半癌都在中國!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於2018年9月發布了2018年最新全球癌症統計數據《全球癌症報告》,提供了全球185個國家和地區36種癌症的發病率、死亡率等相關數據。

2018年全球癌症報告

數據顯示,2018年有57.2萬人新診斷為食道癌,50.9萬人死於食道癌。根據WHO數據,中國患病率和死亡率排在全球第五位;但因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食道癌新發和死亡患者的人數佔全球的55%左右。

從數量上看,全球食道癌患者有一半都在中國,而與中國相鄰的日本、韓國等國家,食道癌發病率並不高。

中國人到底吃錯什麼?

以發病率來看,食道癌是中國人的第三大癌症,僅次於。為什麼食道癌偏愛中國人呢?看到這裡不禁讓人思考:愛吃的中國人,到底吃錯了什麼?

1.我們吃得太燙

中國人在飯桌上愛說“趁熱吃、多吃點兒”。“趁熱吃、趁熱喝”……我們不少人生活中都有這種習慣,殊不知食道癌還專門盯著喜歡“趁熱”的人!

吃火鍋時,從鍋里撈出來,吹吹,就能直接放嘴裡了!剛出鍋的面,冒著熱氣吸溜吸溜的,一分鐘就下肚了。

日前,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在最新出版的《柳葉刀·腫瘤學》雜誌上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飲用65℃以上的熱飲,會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

不僅是熱飲,深受國人偏愛的火鍋等熾烈熱食也有同樣的危害。食物溫度過高,會灼傷食管黏膜並使之壞死,長期下去,可使該部位癌變。

不是說吃的燙就會得癌!而是吃燙的多了會增加致癌風險!

我們的口腔和食道表面都覆蓋著柔軟的黏膜。正常情況下,口腔和食道的溫度多在36.5℃~37.2℃,能耐受的高溫也只在50℃~60℃,當口腔感覺到很燙時,溫度大多已在70℃左右。

經常吃燙食的人,口腔已經習慣了高溫,在食物溫度很高的情況下也不覺得燙,但實際損傷已經存在。

在接觸到65℃以上的熱食、熱飲時,我們的食管黏膜就會有輕度灼傷。受傷了,組織細胞便開始新生。但如果經常燙傷口腔和食道黏膜,會引起食管黏膜的慢性炎症反應,從而增加了食道癌變的風險。

進食過燙、暴飲暴食、三餐不定時等習慣,造成食管黏膜的慢性理化刺激、機械性胃粘膜損傷、胃液分泌紊亂等增加消化系統腫瘤的發病率。

2.我們吃得太辣、太咸

“能吃辣嗎?”我們平時吃飯總會有意無意中問一句。生活中不少人有喜歡吃辣的習慣,不吃辣就覺得飯沒味道。

麻辣火鍋、麻辣燙、冒菜、辣子雞…越來越多人吃飯不能離開“辣”,無辣不歡。

有研究表明,過量吃辣椒與癌症風險增加相關。

過於辛辣的食物容易損傷食管上皮,引起上皮細胞變性,造成黏膜炎症,影響細胞核酸代謝,增加致癌物的敏感性,有可能促使食管發生癌變。

3.我們愛吃腌制食物

很多人喜歡吃腌制食品,在北方,一臨近冬季家家就都開始腌酸菜、腌蘿蔔,而南方人更喜歡腌制鹹魚、火腿、臘腸等等。

但你不知道的是,在這些腌制食品中,含有一個強致癌物——亞硝酸鹽。事實上,90%的亞硝胺累物質都被證實屬於腫瘤致癌物。

腌菜、霉變的花生中容易產生黃曲霉素或亞硝酸鹽,它們對食管黏膜造成的是化學性損傷,這種損傷會直接形成點狀病變,然後面積越來越大直到癌變。

4.吸煙、喝酒

在吸煙酗酒的人群中,食道癌發生的幾率也會升高。

都知道吸煙可以致癌,這也包括食道癌。煙草中的很多致癌物質能夠隨唾液或食物進入食管,久而久之攻擊食管粘膜,引起

而烈性酒對食道黏膜造成物理性的刺激損傷,會直接在食管黏膜上留下瘢痕。

5.我們吃得太粗糙

很多人經常愛吃一些粗糙的雜糧食物,這也會增加食道癌的幾率。

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出版的《食管癌》中指出:食物太硬或咀嚼不細,粗糙的食物在經過食道的時候會損傷食道的黏膜。

長期保持這樣的習慣,反覆的“黏膜損傷-修復-再損傷-再修復”過程,這也就可能導致食道癌的癌前病變。

來源:華人生活網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