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說的「一個柿子十副葯」是什麼意思?柿子是不能吃嗎?
在農村,有很多關於養生的諺語,這些養生知識幾乎都來自於民間,所需的食材或藥材也常常是田間地頭隨處見的。很多諺語,俗語,雖然看似誇張,但不無養生的道理,畢竟是多少年來生活智慧的結晶。今天,我們就聊一個關於秋天的養生諺語“一個柿子十副葯”,到底是啥意思?
一個柿子十副葯,是啥意思,柿子能不能吃?
天氣見涼,離柿子成熟上市的日子也越來越近,最近總聽人說起這句“一個柿子十副葯”的諺語。有人說,這句話的意思是,柿子沒有成熟,不能吃,吃了對身體不好,等著吃藥治病吧;也有人說這句話指的是,成熟的柿子對身體很有益處,相當於吃了十副補藥。孰對孰錯呢?其實都對!
首先,沒有成熟的柿子,確實不能吃,首先它晦澀難咽的味道,是沒有多少人能克服的。生柿子很澀是因為它的鞣酸含量特別高,如果吃下生柿子,鞣酸容易與蛋白質結合成為鞣酸蛋白質,沉積胃裡,再和果膠及植物纖維素等團成塊狀,形成胃石。嚴重者,還出造成胃穿孔,造成腸梗阻。因此,在農村,很多家裡的大人就嚇唬小孩說吃生柿子會把腸子燒斷,是有根據的。試想,如果因為吃了生柿子形成“胃柿石”,甚至是腸梗阻,可不就是十副葯也不夠治療的啊。
其次,說它的好處,勝過十副補藥,這雖是誇張的說法,但也有一定道理。柿子里的果膠是一種水溶性的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胃腸蠕動,對於預防和緩解便秘有幫助;在中醫里,柿子還具有清熱潤肺,祛燥止渴的功效,常常被用來輔助治療急、慢性支氣管炎。現代營養學發現,柿子富含胡蘿蔔素、核黃素、維生素等對身體有益的微量元素,且含量也要比一般的水果高,這對於水果不多的農村,無疑是自然的饋贈。
縱然柿子有很多好處,但再好的東西也要注意攝入的量,一次不要吃太多哦,不要空腹吃,胃腸功能不好的人最好不要吃。
來源:葯療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