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增近4千人胃癌!9成致病主因竟然是它

2019年11月01日 6:41 簡體 正體   評論»

饮食(pixabay)
飲食(pixabay)

希望之聲記者李智綜合報導)

依據台灣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和死因統計,位居台灣國人10大癌症發生第8位及死因第7位,每年新發生病例有3,700人,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2倍;根據研究指出,胃癌患者中有9成曾感染。專家提醒,若有長期胃痛、胃脹、食慾差等癥狀應儘早就醫。

三立新聞報道:台灣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胃癌成因複雜,在胃癌的中,幽門桿菌感染是重要危險因子,研究發現胃癌患者中有9成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林莉茹說,胃癌因人體胃部的黏膜細胞異常增生繁殖所致,屬多因素疾病,主要起因於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會引起胃部持續的慢性發炎,進而造成慢性萎縮性胃炎或黏膜腸上皮化生的癌前病變出現,最後導致胃癌。

胃痛(pixabay)

幽門螺旋桿菌主要經糞、口傳染,民眾因不小心吃下遭幽門螺旋桿菌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感染,多數人感染後並無癥狀,部分會因為病症的關係而有不同的癥狀,常見病症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以及胃炎,而胃癌更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最嚴重的併發症。

林莉茹指出,研究也發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者較無感染者罹患胃癌的風險高5.6倍;而根據台灣大學醫療團隊研究顯示,接受除菌治療可降低50%罹患胃癌的風險。

(pixabay)

消除幽門螺旋桿菌固然可以減少胃癌發生的風險,但遠離胃癌的威脅必須從生活做起,國民健康署長建議,避免不潔的食物與飲水、飯前便後要洗手;少吃煙燻、醃漬食物,少食用過辣或過刺激的食物;戒菸、酒、檳榔;多吃新鮮蔬果。

王英偉也提醒,若有腸胃不適癥狀,如長期胃痛、胃脹、消化不良、食慾差等,應及早就醫,若為胃癌高危險群的民眾,例如有或其他胃部疾病者,可與醫師討論是否接受幽門螺旋桿菌檢測,感染者須接受除菌治療並應定期檢查。

胃痛(pixabay)

(本篇文章和圖片經希望之聲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

原文鏈接:年增近4千人胃癌!9成致病主因竟然是它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