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刷牙≥3次 心臟疾病風險更低?

2019年12月13日 19:32 簡體 正體   評論»

你的蛀牙,所影響的不止是美觀,所帶來的困擾也不止是牙疼。作為不斷發展的慢性問題會影響終生,與其他系統的疾病的關聯也得到了越來越多關注。

歐洲學會旗下《歐洲預防病學雜誌》最新發表的一項大型研究,再次支持了「和全身性疾病並不是完全獨立的」的觀點。對16萬人超過10年的長期隨訪顯示,勤、定期洗牙與降低房顫和心衰風險有關。

此前已有不少研究表明,口腔衛生不佳可能會導致口腔細菌進入血液,進而引起全身性。而房顫(常見的一種)和心力衰竭的風險也會受到炎症相關的免疫過程影響。來自韓國(Ewha Womans University)醫學院的團隊開展回顧性研究,探討了口腔衛生和這兩種常見心臟疾病的關聯。

基於覆蓋了韓國97%人口的韓國國家健康保險系統,研究納入了161,286名40-79歲居民,這些受試者在2003年-2004年之間接受了健康篩查,人口統計學、生活方式和疾病相關各項指標的數據完整,且沒有房顫或心衰病史。

所有受試者中,13.4%患有牙周疾病。每天刷牙0-1次、2次和≥3次人群分別佔14.6%,44.6%和40.8%。24.1%的人在過去一年內接受過專業洗牙。

研究中位隨訪時間長達10.5年,分別有4,911人(3.0%)和7,971人(4.9%)出現了房顫和心衰。經統計,調整年齡、性別、社會經濟狀況、吸煙飲酒和疾病史等因素的影響後,口腔衛生更好與房顫和心衰風險降低明顯相關:每天刷牙≥3次的人群,房顫風險低10%,心衰風險低12%。

接受過專業洗牙的人群,房顫風險無明顯差異,心衰風險低7%。

牙齒缺失數量越多,房顫和心衰風險也整體更高一些,其中缺失超過22顆的人群心衰風險明顯增加32%。

研究資深作者,梨花女子大學Song Tae-Jin Song博士指出,雖然研究對象僅限於一個國家的人群,觀察性研究也不能證明因果關係,但研究的規模之大讓這些發現更有說服力。

研究團隊也提出了多種口腔衛生與房顫或心衰關聯的潛在機制。位於牙齒和牙齦之間的牙周袋中的齦下生物膜使口腔細菌容易進入體循環,一些細菌還可改變腸道菌群的構成,間接引發全身性炎症。有研究顯示,牙周病患者體內,TNF-α、IL-6、IL-2和C反應蛋白等多種血清炎症標誌物可能會升高,而這些標誌物都與房顫風險增加有關。此外,全身性炎症還會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瓣膜損傷和心肌損傷,從而導致心衰。

至於刷牙能否有效預防房顫和心衰,隨刊發表的社論認為以此為目的推薦「為時尚早」,但「炎症在心血管疾病發生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我們需要更多干預研究來確定有效的策略。」

不過,好好刷牙、做好口腔清潔總沒有錯。畢竟,蛀牙、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看似不起眼,卻影響了全世界一半人口。正如今年7月《柳葉刀》針對普遍的口腔健康危機所指出的:「牙齒和口腔是身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支持著人體的基本功能。」

AD:搬瓦工官方翻牆服務Just My Socks,不怕被牆

來源:醫學新視點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