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只能醫好你的病 卻醫不好你的命!腫瘤科醫生說了5句大實話
因為新冠,一批偉大的「白衣天使」被大家關注,詹慶元就是其中一個。
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每一個生命,只要我們努力去做,都有可能給它拿回來。
醫學不是萬能的,但它是可能的——看似簡單淺顯的一句話,很多人卻不明白。
醫生雖有著救死扶傷的使命,但終歸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生病了他們可以治,但自己的身體還得靠自己去經營。
最好的醫生是自己
退休後的老李對待自己的身體健康有一套自己的辦法和說辭。
一次,左髕骨碰傷就醫,醫生希望他儘快手術治療,他聽了醫生的話,推掉了原本已經計劃好的旅遊。如今的他,雖然已經年過古稀,但腿腳卻跟年輕人一樣靈便。反觀周圍的老人,要麼走路拄拐杖,要麼天天靠吃藥續命。
有人問他的保養方法,他自豪的說:最好的醫生是自己。身體是自己的,醫生雖然專業,但永遠不能感同身受,所以只要找到病根,該治就治,該保養就保養。
這充分說明,健康意識和心態是抵禦任何疾病的優先防線。有了這道防線,在生活中才不會被一些不良的習性所誘惑。比如,一些最壞的習慣,就是將來疾病到來的敲門磚。
最壞的習慣是抽煙
每天吞雲吐霧的人很多,煙草貢獻了一大批的肺癌的患者,他們無一例外不認為自己會是那個抽煙里的幸運者,但當一個吸煙者得了肺癌的時候,所有的吶喊和勸解都會是那麼蒼白和有氣無力。
其實吸煙和肺癌的關係,早在2004年的時候,醫學界就有詳細的探討。通過對不同群體的對比和分析後,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是,不吸煙,75歲得肺癌的幾率是0.3%,而吸煙者的幾率是16%,看看這中間相差了多少倍吧。
幾率大是一回事,但選擇立刻戒煙就能夠把幾率降低,因為傷害本身就是經年累月的堆積,恰如人的良好的習慣養成的那樣,也需要時間一點點去打磨。
最好的心情是寧靜
廣西巴馬是著名的長壽村,據說那裡曾經有一位老人活到了140歲,很多人曾探尋他的長壽之道,經發現他之所以健康長壽,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有良好的心態。
什麼是好心態,好的心態就是平和不爭,老子說大道不爭,大道無為,其實人的身體何嘗也不是如此呢。身體的運行有自己內在的規律,一簞食一瓢飲即可保證它的運行。可當代人呢?偏偏燈紅酒綠,偏偏大魚大肉,偏偏在酒桌上爭名奪利。久而久之,心態崩了,身體也垮了,慾望在體內潛藏遊走,讓你不能平復心情。當心態失去平和的時候,身體的平衡也就會被逐漸打破,疾病便會輕而易舉找上門來。
所以,保證五臟六腑正常運轉的最好方式就是控制情緒,放棄貪得無厭的慾望追求。當身體恢復到最初的平衡模式的時候,一切負擔自然也就都卸下了,這種情況下,健康也就來了。
最好的鍛煉方式是走路
除了心態平和之外,再有就是讓自己動起來。現代人出門就恨不得坐車,走幾步路讓一些人感覺比爬山還要累,這其實就是長期不鍛煉不運動導致的毛病。運動能增強心肺功能,其實也不必花里胡哨,走路、快步走就是最好的運動方式。
一方面,鍛煉的久了,可以使得自身心肺功能增強,另一方面,每天堅持鍛煉堅持走路,可以使身體的新陳代謝正常,血流加快,新陳代謝加快了,老細胞每天被健康的新細胞取代了,人體的免疫能力不會提高嗎?
當然,運動貴在堅持,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晒網,這樣的運動不會產生任何效果的。一般建議每天鍛煉30分鐘以上即可。
不是所有的病都能痊癒
在自然界,沒有萬年不變的萬事萬物。機器有使用壽命,人的身體也一樣,到了一定的程度後,隨著耗損以及使用的時長,就會自然而然出現一些毛病,這也是自然運行的一部分。
很多人一生病往往希望開「猛葯」,這樣好得快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何權瀛教授指出,疾病發生髮展有一定的過程,醫生診斷時,在時間上屬於「斷面認識」,必然存在一定局限性。另外,即使是同一病種,因為個體差異性,醫生很難第一時間做出最為準確的診斷和治療。
比如癌症這種慢性病,醫學界對它的認識也很有限,再者它的影響因素很多,所以再厲害的醫生,也很難讓它快速痊癒。
另一方面,很多疾病並非一定要治癒,人應該學會與疾病和平共處。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科朱學駿教授指出,由於人類對疾病的認識存在局限性,有的疾病目前病因、發病機制不清,防不勝防,很多疾病雖然知道病因,但醫生能做的只是提前預防、緩解癥狀和控制病情發展,無法達到根治,比如癌症、特應性皮炎、慢性蕁麻疹等。
所以,希望患者在就醫時有合理期待。
生命守護的過程,就是體驗自然運行真諦的過程。待其凋落時,也順其自然就好。享受健康給自己帶來的好處,為的就是感受生命最後的時刻,我沒有草草的虛度和肆意毀壞自己的身體。
安卓翻牆APP、Windows翻牆:ChromeGo
AD:搬瓦工官方翻牆服務Just My Socks,不怕被牆
來源:腫瘤的真相與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