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就拉?不是直腸子而是腸易激綜合征
一緊張、一出門就跑廁所,總在關鍵時刻掉鏈子……
明明都是吃同樣的飯,怎麼一吃完飯就肚子疼,拉肚子……
肚子不舒服總是咕嚕咕嚕叫……
肚子脹、排氣多……
去醫院查了這麼多次什麼問題都沒有。這到底是怎麼了?
如果你也被上述這些惱人的腸胃問題所困擾,很可能你患上了腸易激綜合征(IBS)。
腸易激綜合征是一種無器質性病變的功能性腸病,以腹痛伴有排便或排便習慣的改變為主要特點。
病人往往做了很多檢查都沒有問題,被扣上了「無病呻吟」的帽子。但他們長期經受著腹痛、腹部不適、便秘或者腹瀉的困擾,生活質量嚴重下降。
警惕發熱、便血等「警報」癥狀
腸易激綜合征的診斷標準為:病程6個月以上且近3個月來反覆出現腹痛,每周發作至少1天,並伴有下列特點中的2項或2項以上。
1、與排便有關。2、發作伴隨排便頻率的改變。3、發作伴隨糞便性狀的改變。
如果有上述癥狀,是不是就可以診斷腸易激綜合征了?
不一定!腸易激綜合征是基於癥狀來診斷的,診斷時應於醫院就診除外器質性疾病或代謝異常,切忌自己妄下結論耽誤診斷和治療。
IBS需要鑒別的有結腸癌、炎症性腸病、甲狀腺疾病、嗜酸性胃腸炎等許多疾病,需要行血常規,便常規、潛血、寄生蟲,氫呼氣試驗、腸鏡等相關檢查,尤其是當患者出現一些「警報」癥狀,如發熱、便血、體重下降、乏力等,應儘快就診。
腸易激綜合征可分四類,觀察便便很重要
根據大便可對腸易激綜合征進行分型。首先,觀察自己的大便(前方重口味提示)。根據布里斯託大便分型判斷自己的便便類型。
在未服用瀉藥情況下,硬便或干球便是1-2型,鬆散(糊狀)便或水樣便我是6-7型。
根據⼤便的性狀,可以將腸易激綜合征分為以下4類。
1、便秘型:至少25%的糞便為硬便或干球便,鬆散(糊狀)便或水樣便小於25%。
2、腹瀉型:至少25%的糞便鬆散(糊狀)便或水樣便,為硬便或干球便小於25%。
3、混合型:至少25%的糞便為硬便或干球便,至少25%的糞便鬆散(糊狀)便或水樣便。
4、不定型:糞便性狀異常不符合上述標準。
需要體型大家的是,糞便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身體的某些疾病,排便後不妨多看一眼,除了觀察大便的形狀外,也要對於大便的顏色、氣味等情況有所留意。
腸易激綜合征雖然是一種功能性疾病,但病情持續時間長,癥狀易反覆,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患者應正確認識腸易激綜合征,消除病因,放鬆心態,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消除心理上的顧慮和障礙,必要時需配合藥物治療。
安卓翻牆APP、Windows翻牆:ChromeGo
AD:搬瓦工官方翻牆服務Just My Socks,不怕被牆
來源:搜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