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專家總結「看病技巧」。如何看好病少受罪 現在知道還不晚

2020年09月29日 16:51 簡體 正體   評論»

當今社會「一號難求」、「排隊八小時,八分鐘」…這種種難題,無不影響著老百姓們的就醫質量!

如果我們懂點就醫看病的基本常識,就可以讓本來就不多的就診時間更有效率。下面是易加醫為大家總結的看病小竅門,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找對

(1)首次看病選綜合

對於病情尚不明確的首選權威綜合性醫院。因為權威綜合性醫院覆蓋的疾病範圍更廣,如果有需要,它們會將患者轉診至專科醫院。

(2)找好醫生不光看名氣

所謂名醫,當然就是指有名的醫生,但有名並不等於有真本領。有些名醫善於和媒體、領導和各界人士打交道,最容易得到同行之外的好評;有些名醫則靠自我宣傳,憑著社會上的主觀評價,名氣越滾越大;還有的醫生讀了好幾個學位,主要精力放在申請科研課題,發表論文上。

找好醫生不光看名氣。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會看病、會做手術的臨床實際能力強的醫生——也就是說會看病的醫生。

要了解一個醫生的實際臨床能力,最可靠的方法是聽同行的評價。有需要的話,可以先到一個小醫院就診,在坦誠交流中向醫生諮詢,如果有兩個以上醫生告知,哪位醫生這類疾病很在行,那基本上不會有錯了。

除此以外,還可以多與病友交流諮詢,經多方打探後信息一致的話,那就是可以信任的了。

(3)小醫生不輸老醫生

選擇醫生看病的時候,不要盲目迷信「老專家」。年輕醫生正當年,未必不如老醫生。有些老專家,雖然經驗很豐富,但由於脫離臨床一線工作時間很久,對於疾病治療的觀念和方法比較陳舊,很多新治療辦法,他們不一定知道。同時,老專家精力上也不如年輕的時候足,出診時間較少。

因此,找醫生最好優先選擇口碑好、在黃金年齡段40—60歲的醫生,他們的經驗、體力等都處於巔峰時期,並且每位醫生所擅長的方面都不一樣,建議可以多查查。

好醫生的標準,不外乎兩點:一是擁有豐富醫學知識和臨床經驗;二是能夠與病人進行有效溝通,給予病人心理安慰。

二:關於挂號

(1)先掛對號

如眼睛不舒服就去找,拉肚子就找消化科醫生給瞧瞧,牙齒出血就去找。第一次上醫院,如果實在不知道該上哪個科室挂號就診,可到門診諮詢台詢問。

(2)第一次掛普通號

若是初次就診,不一定要掛專家號,也可以先掛普通號。專家門診和普通門診的看病步驟是一樣的,如:問診、查體、做相關的化驗、檢查等等。所以,不妨將普通門診當成「導醫台」,讓醫生開出要做的檢查,檢查結果出來以後根據需要再去找專家看,既節省時間,也節省費用。

此處要記得專家與普通醫生需要在同一個醫院,因為不同醫院之間的檢查儀器等有所區別,不同醫院就診的話,可能會要求重新檢查。

(3)錯峰就診

一般醫院門診看病的高峰時間段在早上7點到9點,上午9點人是最多的,如果不是急症,可以考慮上午遲點去或者等到下午去。避開高峰期,看病快,取葯也快。

除此以外,每周一、周二的患者就診會比較集中,如果想輕鬆一點看上病,可以考慮周四、周五去。

現在很多網站都可以預約挂號,一定要記得提前預約。實在無法儘快約上的,還可以先電話或網上圖文問診。

三:關於就診

(1)怎麼敘述病情?

一是主訴,即主要癥狀加時間,就是你到醫院就醫最明顯的癥狀或最主要的痛苦是什麼,這種感覺持續多長時間了。比如腹瀉三天,發燒五天,這就是非常明顯的主訴。門診的時間有限,醫生需要知道患者看病的主要原因。除此以外,醫生想知道的,他會追問您。

二是病史,即患病後的全過程,包括怎麼起病的、什麼時候開始的、有沒有誘發因素、有無伴發癥狀、有什麼變化、病後到哪裡看過、做過什麼檢查及有沒有治療等。

(2)帶全病例可以少做檢查

患者要把自己以前的病曆本和資料保管好,記得每次看病的時候都要帶上。病曆本記載著患者的病史和重要的檢查、診斷和治療結果,如果缺少資料,患者又說不清病情,不但浪費就診時間,還要做重複的檢查。

四:關於治療

(1)跟醫生說清楚你的經濟狀況

在和醫生交流病情的治療方案時,要和你的主治探討治療的花費,實實在在地說明你的經濟負擔能力,有了這個底,醫生才能更好地根據你的經濟情況選擇適合你的治療方案。

比如,參加新葯臨床研究,不僅給患者提供了一個免費治療的機會,也增加了患者可能治癒或提高療效的機會。

(2)治療方案聽誰的?

「一個醫生告訴我需要做手術,另一個醫生卻告訴我可以不手術,我應該聽誰的呢?」

每個醫生都有診療的個人特點,產生不同意見是很正常的。遇到這種情況,最合適的辦法是尋找第三甚至更多的診療意見。更多的診療意見,也就越趨近於診斷的精確。但是這樣,可能會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金錢。因此,除了醫生的建議,還要患者和家屬結合自己家庭狀況、個人意願去選擇。

除此以外,還可以根據醫生的醫療水平來判斷。比如正規醫院的高年資主任、副主任、主治等醫生比較靠譜,甚至可以從他人口碑當中來了解。

(3)住院後,認識你的醫生

病房裡的醫生一般分為三級:一級是住院醫師,多是剛畢業的小大夫,經驗不是很豐富,但是會詳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體狀況。

二級是主治醫師,會主管幾名一級住院醫師。如果是外科,很可能是手術時的第一助手,直接參与手術的核心部分。

再高一級的是三級大專家,基本都是教授(主任醫師)或副教授(副主任醫師)。手術時一定是主刀醫生,全病區患者的日常治療都會由二級主治醫師向他彙報,聽取他的意見修改治療方案。

所以,最好知道負責患者的主治醫師和住院醫師是誰,治療期間有什麼問題可以及時溝通。由於病房醫生要24小時倒班,有時夜班收病人住院的醫生,不一定是今後的主管醫生,這些都可以通過病房的護士長了解清楚。

五:就診時少說這幾句話

(1)某醫院、某醫生給我耽誤治療了

這話可能會給醫生留下不太好的第一印象:今天您抱怨了昨天的醫生,那麼明天您是不是就有可能與眼前的醫生發生衝突呀?此時,醫生除了看病,可能會多一份顧慮。

(2)我查過這種病,網上這麼說…

互聯網時代,網上的評論人蔘差不齊,治療信息更是魚龍混雜,不乏有利益集團在招搖行騙。既然您已經來到專業醫生面前,就坦然相信醫生吧!

(3)大夫,就耽誤你一分鐘,幫我看看

一種癥狀背後是少則數十種、多則上百種的疾病。一分鐘給您確診?萬一漏診了呢?傷害的只有您!

(4)別人跟我一樣的病,人家卻治癒了

同種病會出現不同癥狀,同一癥狀可由多種疾病引起,每個人的情況也都不盡相同。如果每個人的情況都一樣,醫生的工作就不會這麼複雜啦!

(5)醫生,你給我做手術不會出問題

就像上路開車,自己再怎麼自律,也不能保證不會被碰。只要開車上路,就有發生車禍的危險。手術亦是如此。

看病也是需要相互信任的,若你不信任醫生,醫生除了看病,可能也會有所顧慮;而你的不信任,也會影響你與醫生之間的配合、影響治療效果。

所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當你確定了一個醫生,那麼就要相信他。非必要的情況下,不要隨便更換醫生。同一個醫生,會更加熟悉你的整個病程,這也就更容易達到一個高效就醫的狀態。

安卓翻牆APPWindows翻牆:ChromeGo
AD:搬瓦工官方翻牆服務Just My Socks,不怕被牆

來源:易加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