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葯網科普:4歲兒童拔牙導致腦死亡,真兇竟然是臉上的紅斑點?

2021年06月05日 12:01 簡體 正體   評論»

4歲的歡歡(化名)因為被同學誤傷臉部,導致大牙鬆動出血,到醫院就診,醫生建議。沒想到的是,牙齒拔掉的瞬間,血像開閘一樣湧出來,歡歡被送到搶救室,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搶救才止住血,但孩子卻陷入了昏迷,被送到ICU後一直沒有醒來,醫生宣布

歡歡拔了顆牙怎麼就會導致大出血,發展成腦死亡呢?醫生懷疑和瘤有關。

歡歡的臉上有一塊紅斑,在不久前,歡歡的家長還曾帶其到醫院做過激光治療,但她的父母並不知道這是血管瘤的面部表象,在拔牙時也未對醫生提起患有血管瘤,導致了這起悲劇的發生。

血管瘤是嬰幼兒非常容易患上的一種良性腫瘤,臨床表現為,大多數患者的面部皮膚上有鮮紅或青紫的結塊,有一部分家長會誤當成皮膚病。

普通的面部血管瘤並不需要特殊處理,大多數會自行消退,但有少數嬰幼兒血管瘤會持續擴散病變,對孩子危害極大,需要儘早治療。

關於嬰幼兒血管瘤的成因,以及有哪些種類,長在哪裡危害最大,1葯網將詳細介紹一下。

嬰幼兒血管瘤的成因

嬰幼兒血管瘤大多是基因發生異常所致,在胚胎髮育的過程中,出現的血管分化異常,是嬰幼兒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發生率在新生兒中的比例為1.1%~2.6%,其中有30%的患兒從出生時就能在面部看到紅色斑點。

嬰幼兒血管瘤也和人體激素水平有關係,根據臨床數據分析,女嬰幼兒血管瘤的發病率要高於男嬰,這說明雌激素與血管瘤的病變有一定的關係。

血管瘤無處不在

很多人提到嬰幼兒血管瘤,都以為只會出現在臉上,其實不然,血管瘤無處不在,除了臉部、手部、腿部、胸部等位置是血管瘤常見病發部位,內臟上也有可能發生血管瘤。

血管瘤是否需要治療和嬰幼兒的年齡、血管瘤的性質有關,1葯網提醒:下面這些血管瘤需要及時治療。

1.毛細血管瘤

毛細血管瘤分為草莓狀血管瘤和鮮紅斑痣血管瘤。長在頭部的毛細血管瘤,如果不加以控制,會增加嬰幼兒患上腦動靜脈畸形的風險。

草莓狀血管瘤增長速度很快,發病後一個月內可從幾毫米擴增到1厘米以上。草莓狀血管瘤是常見良性腫瘤,呈草莓顆粒異常凸起,不會給孩子造成嚴重影響,但如果面積過大,會影響孩子面部美觀,對兒童成長不利,大面積的草莓狀血管瘤需要治療。

鮮紅斑痣也是常見的毛細血管瘤,呈淡紅或者暗紅色,長於頭皮和面部,不高出皮面。這種血管瘤不會自行消退,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長不僅會不斷擴大,還可能會發生全身性異常病變。

2.深部血管瘤

深部血管瘤通常出現在兒童的皮下組織,呈海綿狀,是比較嚴重的血管瘤類型,最常見的併發症是潰瘍和功能

深部血管瘤嚴重時會壓迫兒童神經,引發潰瘍後會有疼痛感,如果不及時治療,就算血管瘤自然消退,也會有殘留的毛細管擴張、皮膚鬆弛和明顯的紅斑痕迹。

3.特殊位置血管瘤

嬰幼兒血管瘤雖說是良性的,但是長在一些特殊位置,很可能導致全身併發症,危及生命。

一些血管瘤可能會出現在口腔、舌根、咽喉部,這些位置的血管瘤過大可能會導致氣管阻塞,造成窒息甚至死亡,也可能會導致血管破裂引發大出血,就如同前文拔牙的案例一樣。

還有一些面部血管瘤可能不會長大,也不會病變,但它長在眼角或者眼眶上,就有可能會影響視力,導致兒童甚至失明等。

一些長在身體內部器官上血管瘤隨時會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比如長在腦部的血管瘤就算是良性的也可能會壓迫神經,引發或者佔位性病變。

血管瘤如果長在肝臟主動脈上是最危險的,擴大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血管崩裂,一旦發現肝臟血管瘤,要定期複查,確認是否長大,一旦擴大,就要儘早手術。

正確認識血管瘤‍

一些家長在發現孩子面部有血管瘤時,可能會過度緊張,等到醫生診斷血管瘤可自行消散時,有可能會放下警惕完全不管。其他太過緊張或者放任不管都是不對的,血管瘤對兒童影響很大,就算消散,也會對皮膚造成影響。

在血管瘤早期,採用人工干預治療可縮短消退周期,控制血管瘤的擴散,平時認真觀察孩子皮膚的變化,及時採取醫療干預,可以防止血管瘤的病變。

血管瘤是種良性腫瘤,但因為大多數病症會出現在面部,容易對兒童造成心理影響,對於長期不消退的血管瘤,1葯網建議家長最好及早帶孩子就醫,讓醫生診斷是否需要治療。

WIN/MAC/安卓/iOS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1葯網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