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億人有24億人沒去看牙醫?牙齦出血,為何說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保持口腔健康的確很重要。
《柳葉刀》重磅發現:牙齒不好,真會折壽!
據世界最頂級的醫學刊物《柳葉刀》發布的《口腔疾病:一項全球健康挑戰》報告顯示:當前全球大約有35億人出現不同程度的口腔疾病問題,大約佔據全球人口近一半。然而,在這35億人中,就有24億人沒有及時去看病,導致牙齒疾病一拖再拖。
而口腔疾病若無法及時治療,不僅會「拖出」高昂的治療成本,同時還會引起呼吸道疾病、糖尿病、老年痴呆,特別是心血管疾病等疾病。
(2017年「有恆牙齲齒但沒去看」的流行病學地圖,顏色越紅代表有病沒去看的人比例越高)
而美國也曾有一項針對4.4萬人跟蹤6年的研究發現,慢性牙周炎患者,其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要比常人增加24%~35%。
而瑞典斯德哥爾摩卡羅琳斯卡學院的研究發現,患有中、重度牙周炎的患者,要比常人更容易患上心肌梗死。
如何才能擁有一口潔白的牙齒?
1、正確刷牙
有些朋友刷牙的時候只刷表面,忽略了其他地方,這是不對的。
其實刷牙的時候除了牙齒表面之外,牙縫、牙齒間隙以及口腔深處等比較隱蔽的部位也要清潔到,否則的話還是會有一些食物殘渣在口腔中,牙齒還是會變黃。
此外,牙線可以很好地清除牙齒縫隙中的食物殘渣,有條件的情況下也可以使用。
2、飯後及時漱口
早晚刷牙,這是很多人每天都在做的,但飯後漱口可能卻沒多少人做得到。
口腔中溫暖又潮濕,細菌繁殖的速度是很快的,如果飯後不及時漱口的話,這些細菌很快就會將食物殘渣分解、發酵,從而形成牙垢。
這些牙垢長期以往,就變成了牙結石。故而除了早晚刷牙之外,大家在飯後也應該及時漱口。
刷牙總出血,這是一個危險信號!
有些人對牙齦出血並不在乎,就用水沖一衝血就好了。
但事實上,牙齦之所以出血,最大原因是—-牙周病而引起的。要知道,作為慢性牙周炎為代表的一大類常見慢性病,牙周病的患病率還真蠻高。
據我國國《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當前我國承認牙周病患病率可高達90%。
這就意味著,你我之間都可能存在刷牙出血等現象。
早期的牙周病雖說不會出現要命的疼痛感,但長時間就會因牙床的顏色和質地逐漸發生變化,導致刷牙時出血。
而牙齦受到細菌的感染引發炎症反應,進而引起牙齦局部血管出現擴張和充血,若一旦遭受外界的暴力刺激,比如大力刷牙時,就會引起破裂出血。
一旦牙齦出現炎症,不僅會引發牙齦本身出血外,炎症還會牽連到牙齒周圍的組織,比如牙周膜、牙槽骨等。
而牙周炎的危害更不能小覷,不僅無法引發牙齒鬆動、牙槽骨吸收,甚至還會引發牙齒脫落,有些人還會出現牙周急性炎症、牙周疼痛、腫脹等。
當然,少數人的牙齦出血,是由多種血液疾病引發的口腔癥狀。
一旦出現牙齦出血,咱們該怎麼辦?
除了需要正確刷牙外,建議各位別忘了定期洗牙,最好是每半年或者一年洗一次牙。
要知道,尋常的刷牙往往無法清除牙縫、牙齦之間的間隙,這些所殘留的食物殘渣會逐漸形成牙結石。
通過定期洗牙,不僅可以處理牙結石、牙菌斑,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預防牙結石的作用。
因此,無論你是否平時注意牙齒清潔,都建議給牙齒定期做一次「深度清潔」。
洗牙後,為何發現出血更嚴重呢?
事實上,這些都是正常現象,一般一周內就會緩解,而且牙齦出血也基本上不會再發生了。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漫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