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煲湯」到底是養生佳品,還是垃圾食品?2類人應該少喝

2022年03月23日 13:02 簡體 正體   評論»

中國人的食譜中湯的地位非常高,尤其是對於生活在南方地區的人來講,餐桌上更是少不了湯的身影。

豬腳湯、排骨湯、蘿蔔湯、西紅柿雞蛋湯等,都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湯,而且很多家庭主婦煲湯的手藝都不亞於餐廳大廚。

不過也有人質疑「中式煲湯」不健康,甚至是一種「」,雖然這種說法並不被大眾認可,但有兩類人平時最好少喝湯。

為什麼說湯沒有甚至是

1、營養都在湯里

絕大多數人都認為魚湯、骨湯、海鮮湯,最有營養的吃法就是喝湯,因為在熬湯的時候營養已經被熬到湯里了,殊不知這種想法並不正確。

原因是湯中的營養含量並不高,反之用來熬湯的食材中則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因為食材中的很多營養物質都不會溶解在湯中。

2、湯中含有大量的鈣

很多人在熬的時候,都會用小火慢燉幾個小時,並認為這樣骨頭湯中才能含有大量的鈣質,事實上上每1000毫升的骨頭中含鈣量大約僅有2毫克,所以想要通過喝骨頭湯補鈣,根本達不到補鈣的目的。

所以想要補鈣還不如直接喝牛奶來得方便,不過喝骨頭湯也不是一無是處,因為骨湯中雖然含鈣較少,但卻含有大量的磷脂和膠原蛋白,所喝骨頭湯對身體健康也有很大幫助。

3、骨湯熬得越久越營養

對於善於熬湯的人群來講,幾乎所有人都異口同聲的認為,湯熬得越久就會越有營養,正所謂「慢工出細活」,殊不知這種觀點也是錯誤的。

之所以人們認為骨湯熬得越久越有營養,原因就是他們認為可以讓骨頭中的營養充分溶解在湯中,事實上這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誤區。

4、湯熬得越發白營養高

無論是熬魚湯還是大骨頭湯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認為當湯呈現出奶白色的質感時,才能說明已經熬好了,並且還認為奶白色的湯汁才更有營養價值。

雖然說奶白色的湯喝起來更有口感,但卻含有大量的脂肪組織,經常喝這種湯很容易導致血脂升高,而且奶白色的湯未必營養價值更高。

哪兩類人應該少喝湯?

1、患者

湯中含有大量的嘌呤物質,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而嘌呤物質則是痛風和尿酸高患者的剋星。

所以對於痛風患者來說平時應該少喝湯,不然就會加重痛風疾病的癥狀,即使對於身體健康的人群來講,平時經常喝一些比較油膩的湯,也可能會成為痛風疾病的高危人群。

2、患者

人體血壓之所以不斷升高,除了和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有關係之外,最主要的就是飲食中含有大量的食用鹽。

正常情況下每天攝入鹽的總能量不能高於6克,一旦超出這個標準就有可能患上高血壓,而且還會導致身體出現水腫病症。而大多數人在做魚湯、肉湯、骨頭湯時,為了提味都會加很多鹽,所以經常喝高鹽類的湯就有患高血壓的風險。

上面介紹了「中式煲湯」的營養價值和負面影響,對於喜歡喝湯的中國人來講,湯絕對是飲食中不可或缺的美食,但由於很多湯中都含有大量的脂肪和嘌呤物質,並且還是一種高鹽類的食物,如果平時經常喝湯就可能導致身體健康受損,所以只有適量喝湯才能起到保健的作用。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來源: 醫師胡侃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