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疼還嘎嘣脆!這類人群要注意
年輕人膝關節疼痛,可能是這種原因~
身邊經常遇到一些年輕人時不時抱怨膝蓋疼,特別是上下樓梯時更明顯,休息後緩解。通過詢問,這些人有一個共同點:年輕、愛運動、冬天衣著單薄。
隨著疾病的年輕化,首先我們想到的是骨性關節炎,難道年紀輕輕就得了骨關節炎嗎?不,還有可能是——髕骨軟化症。
髕骨軟化症,又稱髕骨軟骨軟化症,是髕骨軟骨面因慢性損傷後,軟骨腫脹、侵蝕、龜裂、破碎、脫落,最後與之相對的股骨髁軟骨發生相同的病理改變,而形成髕股關節的骨節炎。是引起膝前疼痛的常見原因,多發生於青壯年。以運動員、健身愛好者、肥胖人群、經常穿高跟鞋女性、走路姿勢不正確人群多見。
病因
1.先天性因素
髕骨發育障礙、位置異常,股骨髁大小異常,後天性膝關節內、外翻,脛骨外旋畸形等,均可使髕骨不穩定,在滑動過程中髕骨關節面壓應力集中於某點,成為慢性損傷的基礎。
2.後天性因素
多數與運動姿勢、強度有關。主要是屈膝位+重負荷運動,例如蹲起過量、負重蹲起過度、過度深蹲、過度蹦跳等,都有可能加重髕骨軟骨磨損。
3.髕骨軟骨營養不良
髕骨軟骨的營養主要來自關節滑液,各種原因所致滑液成分異常,均可使髕骨軟骨營養不良,受到輕微外力而易產生退行性變。
臨床表現
1.疼
輕症僅有上下樓會痛,有可能膝關節突然打軟無力。有時候是半蹲發力時疼,比如從蹲到站立的過程中,尤其是搬重物的時候。
重者日常活動就會疼,走路的時候都有膝關節打軟的現象。另外,如果用手按摩髕骨邊緣,常常有明顯壓痛。
2.響
膝關節屈、伸活動時,髕骨下面常常會出現響聲。嚴重的患者,自己坐位伸直腿,把手放在髕骨上,壓著髕骨摩擦一下,就能聽到「沙沙」的響聲,像關節裡面有沙子一樣。
3.腫
因為關節內部的炎症,導致關節滑膜分泌出很多液體,表現出膝關節腫脹。
4.細
髕骨軟化,會導致股四頭肌肌肉萎縮、疲軟,大腿外觀會變細。
髕骨軟化症患者的護理
1.在病變早期,應減少膝關節活動量,運動強度也不能過大,用繃帶或輕便支架保護,如癥狀持續數月不能緩解而影響工作或生活時,可考慮手術。
2.加強關節保護,如果要鍛煉應戴護膝,且不要超負重,運動量可由小漸大,途中適當休息,並補充水分。
3.對於素有膝關節病的人,不宜登坡度過陡的山或上下大的台階。
4.熱敷或者按摩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促進分泌關節滑液,緩解膝關節軟化癥狀。
5.保持合適的體重,降低作用於膝關節上的重力。如果體重過重,對膝關節的壓力也會較大,增加膝關節退化性疾病的危險。
6.補充軟骨營養,多吃含纖維素、蛋白質的食物,如水果、肉類、新鮮蔬菜。
7.日常生活中不能穿鞋跟較高的鞋子,選擇合腳、利於保持身體平衡的鞋子,跑步時最好穿減震鞋。
髕骨軟化症患者的功能鍛煉
股四頭肌肌力減低和髕骨軟化有著非常大的關係,所以加強股四頭肌的肌肉力量,恢復膝關節的穩定,是髕骨軟化症功能鍛煉的核心。
1.直抬腿練習
仰卧於床上(床墊不要過軟),將腿伸直,然後緩慢抬起,距離床面十幾厘米即可。注意此時應感覺到大腿前側肌肉是充分收緊的,同時大腿後側肌肉稍有牽拉感。
2.末端伸膝訓練
仰卧平躺在床上,雙側膝關節下方墊枕頭或者彈力球,踝關節上方放置3~5kg沙袋,每次單側膝關節緩慢伸直後持續約10秒,然後緩慢放鬆,另一側膝關節緩慢伸直持續10秒,交替訓練。每組練習20次,每日練習3~5組。
3.靜蹲練習
雙足分離與肩同寬,足尖正向前方,足跟距牆面距離為大腿長度。雙肩及後背與牆面接觸,臀部與牆面分離約5cm。膝關節在垂直方向上不能超過足尖,緩慢屈膝(屈曲角度避免超過90°)。保持姿勢1分鐘,休息30秒再反覆進行,連續5次/組,2~3組/日。
那麼膝關節正常者要如何預防髕骨軟化症呢?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意:1.避免劇烈運動,如持續性深蹲、爬山等關節屈曲位用力動作。
2.控制體重,減輕膝關節負重。
3.注意膝關節的保暖防寒。
4.多食維生素、蛋白質多的食物,補充軟骨營養。
5.如膝關節出現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來源:中國護理管理雜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