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點名3類人睡前喝水,降低夜間心血管病風險
早上喝水好還是晚上喝水好?一些人的答案可能是早上。
除了「晨起一杯水」的說法,有的人認為,晚上喝水容易導致起夜、第二天「臉腫」,因此睡前不如不喝水。
然而醫生提醒,3類人更適合睡前喝杯溫水。
3類人更適合睡前喝杯水
當人熟睡時,體內水分會丟失,造成血液中的水分減少,血液黏稠度變高。臨睡前適當喝點水,可以緩解這種現象。
以下幾類人更適合睡前喝水:心血管病人
熟睡時人易出汗,血容量減少,對於心血管病人來說,加上睡眠中生理性的心跳變慢,容易發生血流不暢。
睡前喝一杯溫水,有助減少夜間心肌梗死、心絞痛、腦血栓等不良事件。對於糖尿病人來說,睡前一杯溫水還有利於控制血糖。
前列腺增生人群
這類人往往有夜尿多、出汗多的特點,這使他們比一般人更容易在夜間缺水。
建議這類人不僅睡前要喝水,起夜後也應適量補水。進水量應控制,否則起夜過頻會影響睡眠質量。
老年人
臨睡前適當喝點溫水,除了有助降低夜間心肌梗死以及腦血栓風險。
在乾燥的秋冬季節,尤其暖氣使得房間濕度過低時,適當補水還可以滋潤呼吸道,幫助老人更好入睡。
需要提醒的是,不建議有腎臟疾病以及腎功能不全等問題的患者睡前飲水。
這類患者睡前飲水後,可能晚上不會起夜,但等到第二天,會很容易出現全身浮腫,加重腎臟負擔。
心臟功能不好的人,睡前喝水過多也有心衰風險。
睡前喝水有4個要點:1.選擇白開水,淡鹽水、果汁、蜂蜜水等雖然也有補水效果,但不建議睡前飲用;
2.睡前1~2小時或睡前排尿後飲水;
3.水溫與體溫大體相當即可;
4.喝100~200毫升左右,飲水時應把一口水含在嘴裡,分幾次徐徐咽下。因為快速大量喝水會迅速提升血容量,增加心臟負擔,不利睡眠。
「硬水」對心血管更友好
2023年8月,波蘭波茲南生命科學大學刊發在國際期刊《食品》上的一項研究指出,飲用「硬水」有益心血管健康。
研究發現,水中的鎂可調節心肌和血管功能,鈣可改善鈉鉀平衡,從而發揮保護心血管的作用。
朱毅表示,之前有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相較軟水地區,生活在硬水地區的人心血管疾病發病率較低。
另有不少研究證實,鎂離子能調節心血管和胃腸道功能,有降血壓作用。新研究進一步佐證了硬水中所含的礦物質有保護心血管的作用,再次提醒我們不要害怕喝硬水。
區分硬水和軟水要看水源中鈣鎂礦物質的含量。為方便計算,人們將多種可水溶的鈣鎂離子全部換算成碳酸鈣,用來表示水的「硬度」。
軟水:即硬度(即碳酸鈣含量)低於150毫克/升的水,如雪水、雨水等;
硬水:硬度大於150毫克/升的水,如泉水、井水等。
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自來水、礦泉水都屬於硬水,硬度較高的水燒開後會出現大量白色沉澱;純凈水不含雜質,屬於軟水。
中國大部分地區都屬於硬水,其中華北等地區的水質硬度遠高於華南地區,具體數值可到當地水務局官網查詢。
不管經常飲用哪種水質的水,建議做到兩點:硬水要煮沸喝:煮沸可使碳酸鹽類物質沉澱,水中的鈣、鎂離子就會相應減少,降低了水的硬度,更適合飲用。
常喝軟水要補鎂:多吃富含鎂的食物有豆類、深綠色蔬菜、堅果等。
7個時刻記得及時補水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身體活動水平較低的成年男性每天應喝水1700毫升,成年女性每天應喝水1500毫升。
北京保護健康協會健康飲水專業委員會主任趙飛虹提醒,以下時刻應該及時補水:1、洗澡後
洗熱水澡會令血流量增加,喝太快會對健康不利,尤其是老人,最好慢速小口飲用。
2、發燒時
發燒時人體會以出汗形式散熱,消耗大量水分。可少量多次地喝溫開水或溫葡萄糖水,小米粥、綠豆湯也是不錯的選擇。
3、尿變黃時
尿液呈淺黃色表明喝水量足夠;若尿液比較黃,最好立刻飲水500毫升左右;若尿液呈土黃色,說明已經嚴重脫水,需要及時補水並去醫院治療。
4、坐飛機時
很多飛行不適與機艙內乾燥有關。短途旅客最好在起飛前就開始補水,飛行中再喝點水;長途旅客應保證每小時補充1次水;尤其冬天機艙內溫度高,更需要補水。
5、心情煩躁時
心情煩躁時,體內腎上腺素就會飆升。此時不妨喝一杯水,腎上腺素會隨著水分排出體外,心情會輕鬆許多。
6、孕期
准媽媽體內的血流量增加了一倍,需要大量水分。如果喝水過少,會導致代謝廢物濃度升高,增加尿路感染幾率,對胎兒不利。
7、運動期間
運動會消耗大量水分,尤其是孩子,需水量高於成年人。除了運動前要喝水,運動時每隔半小時也應適當補水。
🔥法國猶太老闆:神告訴我們,只有一位中國人能救人類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解鎖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