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種炎症不注意 可能發展成癌症
71歲的郭阿姨退休多年,一直生活在兒子家,幫忙照顧孫子孫女,整日不得閑。
這天,郭阿姨胃疼得睡不著,在兒子的催促下,來到醫院檢查,發現是腸炎。醫生提醒要多注重身體,按時吃藥。
郭阿姨吃了幾次葯後,身體好了點就把醫生的叮囑拋到腦後。就這樣過了一年,卻發現身體頻繁出現便秘,肚子又疼又拉不出。
無奈之下,再次來到醫院,醫生看了病歷,對照表現後給郭阿姨開了腸鏡檢查。這一查,卻查出了腸癌,需要立刻手術治療。
郭阿姨很是後悔,要是早早重視腸炎,是不是就不用走到手術這一步。
說到炎症,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肯定是覺得沒啥大事,更別說將炎症和癌症聯繫起來。但實際上,慢性炎症是一種長期疾病,會在幾個月內、幾年內逐漸發展,而這種慢性低度炎症,會給健康帶來極大的影響。
《柳葉刀腫瘤學》上一項針對184個國家地區、27種癌症發病率的大型研究指出,約有1/6的癌症發生與細菌、病毒感染相關,而通過預防這些感染引發的炎症,可以很好地預防癌症發生。
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發表的一篇文章也稱,長期存在的炎症的人更容易導致癌症的高發。炎症是體內免疫系統發起的複雜過程,而我們的免疫細胞遍布全身,會及時對傷口、感染以及刺激等不好的信號作出反應。
身體處於持續炎癥狀態下,細胞會不斷快速分裂進行修復,這樣一來發生DNA損傷的幾率會明顯增加。
而大部分情況下,受損細胞會及時被免疫系統發現清除,但也有部分細胞可能會逃離免疫系統的複製錯誤,最終逐漸演變成癌。
專家表示,慢性低度炎症除了會引起細胞、組織損傷增加癌症的發生風險外,還會讓C反應蛋白、白介素-1、腫瘤壞死因子α等促炎因子不斷削弱身體的免疫應激反應,這也會間接增加癌症的發生風險,容易給身體造成嚴重損傷。
專家還提醒,日常如果頻繁感覺疲勞乏力、狀態差,很可能是身體存在慢性炎症所致。這些癥狀很容易被人們所忽略,除了與癌症相關外,炎症還可能與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阿爾茲海默症等相關。
5種常見炎症,拖著不治或會發展成癌
調查發現,約有1/5的癌症患者有長期慢性炎症的背景,還有4/5的癌症患者雖沒有慢性炎症背景,但腫瘤細胞內有大量的炎性浸潤細胞。
當身體出現以下5種炎症,若不及時干預,可能會隨著時間推移發展成癌症,需要警惕:1.慢性肝炎
肝炎患者轉變成肝癌的概率在0.3%左右,大部分患者罹患肝炎早期沒有明顯癥狀,因肝臟是個沒有痛覺器官的神經,只有到病灶生長到一定程度或侵犯到周圍臟器時,才會有明顯的疼痛癥狀,這時候病程往往已經發展到了晚期。
2.慢性胃炎
非萎縮性胃炎是非常常見的胃部炎症,沒有及時干預持續發展會演變成慢性萎縮性胃炎。
而當胃炎反覆發作時,胃粘膜反覆受損、修復,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惡變細胞,如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等,沒有及時發現會逐步演變成癌。
3.結直腸黏膜慢性炎症
結直腸黏膜慢性炎症會引起黏膜隆起樣病變,這種病變被稱之為息肉或腺瘤。
其中腺瘤具有極大的癌變風險,息肉發展到癌症所需的時間更長,但只要在還沒有癌變的時候及時發現並切除,就可以防止演變成癌。
4.慢性胰腺炎
胰腺炎也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在急性胰腺炎發作時會帶來強烈的疼痛感。
如若沒有及時干預的話會演變成慢性炎症,而慢性炎症反覆發作會讓胰腺組織不斷受損,導致胰腺癌的發生風險增加。
5.慢性宮頸炎
宮頸炎大部分會發生在分娩、流產以及手術損傷子宮頸後的女性身上,但並不是說宮頸炎一定會演變成癌。
在罹患宮頸炎的同時,還有HPV病毒感染的話,尤其是HPV16/18感染的女性,演變成宮頸癌的風險會明顯增加。
來源:39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