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能決定壽命?哪種血型更容易患癌
「醫生!人家都說O型血的人不容易患癌,這是不是真的?」
「完了,我是AB型血,人家說容易患上胃癌,這可怎麼辦呀!」
後台最近非常熱鬧,很多讀者來投稿詢問關於血型和癌症的問題,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一、研究發現:B型血的人群,患癌風險最低
自我們出生那一刻起,血型這一與生俱來的生物特徵就與我們緊密相連,它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標記著我們的健康狀況。
近年來,科學界對血型與健康關係的研究取得了一些令人矚目的發現,尤其是血型與癌症風險之間的潛在聯繫。
上海交通大學的科學家們曾就此問題進行了一項長達25年的研究,據了解,這次研究通過對18244名男性的隨訪調查,深入分析了血型與癌症風險之間的聯繫。
研究結果顯示:B型血的男性在所有癌症的總體風險上表現出較低的比率。A型血的人群患糖尿病的幾率會較高。
而AB型血的人群,在胃癌、結腸直腸癌等胃腸道癌症以及皮樣癌和腺癌的風險上卻相對較低。特別是AB型血的個體,儘管在肝癌的風險上較高,但在膀胱癌的風險上卻較低。
此外,O型血的人群在胰腺癌和卵巢癌,也顯示出降低的風險趨勢。雖然醫學研究揭示了血型與癌症風險之間的某些相關性,但我們必須理解,這並不意味著血型是癌症爆發的決定性因素。
癌症是一個多因素導致的疾病,其發生與遺傳、環境、生活方式等多種因素緊密相關。因此,依賴血型來預測癌症風險是有局限性的。
二、別大意,小小炎症竟能發展為癌症
其實,血型與癌症之間的聯繫可能涉及多種生物學機制。其中有一種理論為:血型抗原可能影響身體的炎症反應,而慢性炎症是已知的癌症風險因素之一。
這一理論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葉,德國病理學家Rudolf Virchow觀察到腫瘤組織中有大量炎症細胞的浸潤,並提出腫瘤可能起源於慢性炎症的猜想。
專家表示,炎症通常開始於身體對病毒和有害刺激的自然防禦反應,這種急性炎症在初期階段是有助於身體自愈的,而且通常會在短時間內消退。
但是!當炎症長時間沒有消退時,它就有可能轉變為慢性炎症,這個過程中就會誘發包括惡性腫瘤在內的一系列炎症疾病。
在目前的醫學研究領域,癌症與慢性炎症之間的關聯也是一個重點研究範疇,以下是一些因長期炎癥狀態而可能增加風險的癌症類型:胃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已被證實與慢性胃炎相關,這種感染狀態可能提升個體發展為胃癌的可能性。
肝癌:乙肝和丙肝等慢性病毒感染,或肝吸蟲病,均可視為肝癌風險增加的潛在因素。
結直腸癌: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自身免疫性腸病,與結直腸癌的發生有著緊密的聯繫。
這些例子說明了慢性炎症如何可能促進腫瘤的發展,強調了對炎症性疾病進行適當管理的重要性,以降低癌症風險。
三、哈佛研究:聯合使用3種方法,患癌風險降低61%
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學者們曾與瑞士蘇黎世大學的科學家們在《Frontiers in Aging》期刊上聯合發表過一項研究。
據了解,該研究以超過兩千名70歲及以上的健康成年人的健康數據為研究內容,最終發現,通過補充維生素D、omega-3和進行家庭鍛煉這三種方式,可以達到降低61%的癌症發作風險的目的。那這三項內容,該如何落實執行呢?
1、關於補充維生素D
建議您可以採取適當曬太陽的方法來獲取維生素D,不過時間不宜過長,每天10-30分鐘的日晒通常足夠。飲食方面可以攝入三文魚、鯖魚等食品。
2、關於補充omega-3脂肪酸
食物方面可以選擇亞麻籽油和核桃。如果不方便可以選擇市場上有各種形式的omega-3補充劑,如魚油膠囊和海藻油。
3、關於家庭鍛煉
您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時間安排,制定一個可行的家庭鍛煉計劃。推薦您可以利用網路視頻、健身應用程序或在線課程學習不同的家庭鍛煉方法。
來源: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