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居家診斷疑點多 紅藍卡卻付出數十億
衛生部督察長辦公室調查發現,居家診斷的服務項目雖然疑點重重,俗稱紅藍卡的聯邦醫療保險計劃(Medicare)卻仍付給私人保險公司數十億美元。(美聯社)
華爾街日報24日獨家報導,衛生部督察長辦公室(Office of Inspector General)調查發現,居家診斷的服務項目雖然疑點重重,俗稱紅藍卡的聯邦醫療保險計劃(Medicare)卻仍付給私人保險公司數十億美元。參加紅藍卡優勢計劃(MedicareAdvantage)的私人保險公司安排護士到患者家裡探訪時,每次收取費用1869元。
衛生部督察長辦公室24日公布的最新調查報告指出,2023年里,私人保險公司通過主動安排的居家診斷(Home Diagnoses),多領了42億元聯邦經費,僅管居家診斷之後並沒有後續治療,費用也照領。
報告指出,私人保險公司每次安排居家診隊,可以拿到1869元聯邦費用,價格與華爾街日報今年8月調查報導差不多。從2019年到2021年之間,私人保險公司為紅藍卡參加者安排沒有後續治療的居家診斷,平均每趟可收到1818元聯邦付款。
衛生部督察長辦公室在調查報告里,首度建議紅藍卡應該限制甚至取消,私人保險公司自行安排的居家診斷。報告指出,建議遭到紅藍卡主管機關以研究範圍有限為由拒絕。
紅藍卡優勢計劃被認為有助於老年人與身心障礙民眾降低醫療開銷、改善醫療保險品質。但非黨派監督機構醫療保險支付委員會(Medicare Payment Advisory Commission,MedPAC)發現,相較於傳統紅藍卡計劃,紅藍卡優勢計劃反而讓參加者花更多錢,部分原因在於保險公司利用各種手段收取,在付費診斷的系統當中賺取更多費用。
到府探視(home visits)又稱健康風險評估(health risk assessments),是私人保險公司收費過程的重要環節。執業護士(nurse practitioners,NPs)或醫師通過探視了解患者病駛、檢查用藥狀況,並且完成簡單的居家檢測,有時候檢測結果相當奇特,從來不曾出現在患者固定看診醫生的診斷報告中。
衛生部助理督察長艾琳‧畢利斯(Erin Bliss)說,某些參加紅藍卡優勢計劃的保險公司通過健康風險評估賺取數十億費用,卻沒有為診斷結果幫患者提供治療。她指出,這種情形可能代表診斷結果根本是錯的,或者診斷結果正確但保險公司卻沒有幫病患安排就醫。
來源:世界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