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萬中國人 脖子上埋了顆「定時炸彈」

2025年01月05日 9:33 簡體 正體   評論»

經常在工位的人,想必對這些場景都不陌生:長時間久坐後頭昏眼花,扭一扭脖子聽到咔咔響,宛如一台快散架的機器,而目之所及的同事們,都像烏龜一樣探頭盯著電腦。這些徵兆,都可能早為病埋下了伏筆。

越來越常見的當下,一個健康頸椎的含金量還在不斷上升。大量年輕人的頸椎,已經在重重高壓下開始刷存在感。有的人甚至在20歲的年紀,提前擁有了50歲的頸椎。年輕人的頸椎,怎麼未老先衰了?

四千萬中國人,困在

如果在上搜索「頸椎病」,你將看到山崩海嘯般湧來的吐槽、求助和穿插的廣告軟文。有人稱——

得了頸椎病後,才發現身邊人多多少少脖子都有點毛病。

,每七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患有頸椎病。頸椎病這三個字,如今已是懸在所有人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學者研究發現,中國成年人的頸椎病發病率為13.76%。

一旦得了頸椎病,我們的身體里就像多了枚,輕則肩頸酸疼,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尿失禁和脊髓損傷。其中最常見的頸痛,已經困擾了成千上萬的

根據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下文簡稱 GBD)的統計數據,1991到2021這三十年間,中國頸痛的患病人數從2721.95萬人增加到4837.74萬人。

2021年,頸痛導致中國人在一年內失去了約480萬年的健康生活時間。中疾控的研究指出,2017年時頸痛已成為非致命慢性疾病中導致中國人健康壽命損失的首要殺手,超越了腰痛、頭痛和抑鬱症。

不幸的是,年紀一大,頸痛似乎成了難以避免的老毛病。

頸椎病的病因有個標準術語,叫「頸椎退行性變」。可以理解為,年紀漸長後,頸椎就像老化的機器,逐漸開始「磨損」。而幾乎每位40歲以上的人,至少有一個頸椎部位發生嚴重的退行性變[5]。

比起年齡,更讓人感到意外的是,頸椎病偏愛找的麻煩。

GBD2021年的數據顯示,50-69歲的女性群體中,每十萬人里就有6934例頸痛患者。對比之下,男性為每十萬人中4537例。同樣,2022年《中國病案》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調查了北京市某三甲醫院38512例頸椎病門診數據,發現女性患者佔66.83%,為男性的兩倍[6]。

不過,要注意的是,頸椎病並非是中老年女性的「專屬」。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開始被頸椎病折磨了。

2023年發表於 Autoimmunity Reviews(《自身免疫評論》)的一篇研究發現,中國15-39歲青壯年人群中有1352.2萬患有肌肉骨骼疾病,發病人數位居全球第一,其中頸痛是最常見的肌肉骨骼疾病之一。

另外,隨著社會節奏的提速,越來越多的人被無明確病因的非特異性頸痛「盯上」。這種痛症逐漸呈現慢性化特徵,並悄然向年輕群體蔓延。

甚至,頸椎病已經「入侵」了中小學生群體。2024年發表的一項流行病學抽樣研究發現,哈爾濱3-18歲兒童青少年中,頸椎異常總檢出率高達22.90%。

據《武漢日報》報道,一個才6歲的小女孩反覆頭暈噁心,去醫院一查竟患上了頸椎病,原因正是從兩三歲起手機平板不離手,長期低頭將頸椎折騰出了毛病。

在這種老少通殺的趨勢下,沒得頸椎病也許不是幸運,只是時候未到。

脆皮打工人,被頸椎病纏上

頸椎病已成為常見病,尤其是一上班,彷彿按下了「加速鍵」。

一提起職業病,打工人能吐槽個三天三夜。沒有中招過頸椎病、胃病、腱鞘炎、脫髮、甲狀腺結節的社畜,已經不多了。

2018年至2019年,中疾控調研了全國14個重點行業,發現生物醫藥從業者頸部疾病發病率高達45.8%,排名第一,醫療衛生、玩具製造、航空業等行業的發病率也位居前列。

中疾控解釋道,生物醫藥以及其他製造業採用流水線作業,一線生產工人每天久坐時間高達12小時,日復一日重複著拿起、放下、拿起、放下這些單調的動作,並且長期彎腰,使得頸部超負荷工作。

美國紐約脊柱外科與康復中心的研究發現,當低頭15度時,頸部承受的壓力是12公斤,接近一個3歲小孩的重量,30度時則增加到了18公斤,相當於頸椎承受了大約36瓶500毫升裝礦泉水的重量。

可想而知,上班時久坐低頭會給我們的頸椎帶來多大的壓力。而壓垮頸椎的,遠不只是低頭那麼簡單。

從頸椎病的危險因素來看,長時間處于振動環境是男性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例如開車駕駛產生的全身振動可能會導致骨代謝紊亂和腰椎骨損傷。

很多司機一坐就是一整天,不僅膀胱撐不住,頸椎也受不了。據《2023網約車司機健康調研報告》,38.68%的網約車司機有頸椎病癥狀。

而女性更是處於重重危險中,從事腦力勞動、過高的家務勞動強度、睡眠時長少於7小時以及更年期這一連串的危險因素都在女性的日常生活中潛伏著。

有人說不上班包治百病,但不論是職場女性還是全職媽媽,都平等地被頸椎病束縛著。

眼裡沒活的人,永遠不會懂家務有多累。地面的頭髮不會不翼而飛,垃圾桶里的垃圾不會憑空消失,油煙機里的油煙不能自行蒸發,都是芝麻大的小事,可是滿地撿芝麻足以讓人能崩潰。做家務活時也免不了一直彎腰低頭,頸椎同樣不堪重負。

頸椎病偏偏愛找上女性,主要是由於女性體型較小,脊柱的承受能力不如男性,同時女性承擔了較多的家務勞動,到了更年期時,雌激素下降還會使保護椎間盤的蛋白分泌減少,更容易誘發頸椎病。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頸椎

健康的頸椎總是相似,而頸椎病則各有各的疼痛類型。

最常見的頸椎病是頸型頸椎病,主要表現為頸部疼痛和僵硬,如果在頸痛之外還出現手臂、肩胛骨的疼痛,那可能是神經根型頸椎病[2]。有患者在網上吐槽頸椎疼過後,再也不想經歷第二次——

剛開始只是輕微不舒服,經常落枕,慢慢脖子到後背開始僵硬,肩膀一旦下沉或聳肩時都巨痛無比。

但也有一些頸椎病患者,平時脖子沒疼過,不過手指卻經常麻木無力,走路像踩棉花,容易平地摔,一檢查後才發現是脊髓型頸椎病。

更雪上加霜的是,頸椎病還會引起一些嚴重的併發症,包括吞咽障礙、視力下降,以及高血壓和胸部疼痛,甚至可能導致下肢癱瘓,有網友頸椎病發作時,在考研考場上都看不清題目。

我們整理了社交平台上與頸椎病相關的討論,頸椎病發作起來,脖子疼、頭痛、活動受限這些無休止的折磨還讓許多人的心理防線直接崩潰。

在瀰漫的頸椎病焦慮下,這一代人只分兩類,要麼是已經確診的,要麼就是在預防確診的路上。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確診頸椎病後還不會到手術這一步,經過正規的非手術治療就可緩解癥狀。《頸椎病非手術治療專家共識》中建議首先要糾正過往的不良習慣,從現在開始不用高枕頭,不做低頭族。

常年和頸椎病糾纏的患者對頭頸牽引、頸托、按摩這些療法再熟悉不過。許多打工人已經習慣定期去按摩放鬆,然而根據醫囑,按摩要慎重,新聞中也不乏有按摩頸椎導致意外癱瘓甚至身亡的事件。

一些苦頸椎病久矣的患者還試遍了市面上的各種產品。有人對比各種枕頭,想找到和自己脖子最貼合的那一款,有人探索各類按摩儀,還有的人花重金購入人體工學椅……

就拿按摩儀來說,2024年上半年按摩器材品類銷售額超過十億元,其中,頸椎按摩器/枕銷售額佔比最高,達到了21.31%。這其中的消費主力主要是中青年人群,據京東數據,每賣出去十台按摩儀,就有超過七台被85後買走。

不過,買再多護頸神器也不如多活動頸椎,鍛煉增強頸部肌肉力量。比如打羽毛球和瑜伽都是頸椎友好型運動。

只不過說著簡單,做到卻很難。上班時在工位上一坐就是地老天荒,下班回家只想癱著。不如現在定個小目標,帶薪拉屎時也順便帶薪活動肩頸。畢竟先得要有一個好頸椎,才能繼續加最狠的班,熬最晚的夜。

來源:網易數讀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