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冷 就關節痛?3招教你護好關節

2025年01月14日 12:39 簡體 正體   評論»

隨著秋冬的腳步越來越近,

一輪又一輪冷空氣接連到貨,

天氣一冷,涼風一吹,不少人的頸肩、膝蓋、手指等各處關節又開始隱隱作痛…

本期欄目,我們就來聊聊如何在降溫時節護好關節。

為啥天一冷就

天冷骨先知。

作為「」的關節,對寒冷格外討厭。

在中醫看來,「寒」主痛、主收引,也就說寒冷容易引起疼痛以及血管、肌肉和筋膜的收縮;

而用的話來說,則是寒冷會引起血管的收縮,導致血液循環減慢,關節腔內的代謝廢物難以排泄,局部炎症因子不斷累積。

所以,只要關節一受凍難耐,就會發出「抗議」,出現疼痛、腫脹、僵硬等情況。

除了寒冷之外,關節也不喜歡靜止不動

在靜止的情況下,氣血的循行功能將會減弱,同樣也會導致關節處的血液循環不暢。

然而天冷時,很人都喜歡懶懶地窩在床上或者沙發上,這無疑會給脆弱的關節雪上加霜,導致疼痛加重。

,為您支招!

01

保暖有技巧

天一冷就關節痛,可能是保暖沒做到位。

無論是出門在外,還是居家休閑,對於一些自己有過毛病或表面覆蓋肌肉少,容易被寒冷所侵襲的關節要格外關注,特別是在早晚氣溫偏低、風大的時候,要圍好圍巾、戴好手套、穿好秋褲等。

除此以外,隨著氣溫變低,覺得疊加衣物顯得過於臃腫時,還可以藉助科技力量,根據自己的需求選購一些會發熱的圍巾、鞋子、襪子或是護膝、護肩、護腰等用具,加強保暖效果。

「寒從足下起」,如果發現自己的腳在天冷時總是發涼,就要關注所穿的鞋襪。

長襪和舒適保暖的鞋子不僅可以出門穿,在家也能穿,比起單薄、容易讓腳受凍的拖鞋,一雙專門在室內穿的乾淨布鞋或者球鞋是更優之選,既可以保暖,在家運動時也能防滑防摔

02

運動有方法

穿衣保暖是被動防禦,而適度的運動則是能夠使得人體內部陽氣生髮,增強自身的抗寒能力

運動其實並不像許人想的那樣,既要選擇好場地,又要預留好充足的時間,只要掌握好方法,其實在哪都能做,隨時可以開始。

早上起床時候,先在床上做十個伸懶腰動作,做三十個蹬腿動作,完成熱身後再披衣起床,不僅全身都暖暖的,還減少了行走不穩,摔倒的風險。

久坐在沙發或者辦公位上覺得手腳冰涼時,手部可以做一些抓握、搓手動作,搓熱手部後還可以接著搓揉一下頸肩,緩解頸部的僵硬疲勞;

腳部則可以做踮腳、蹬腿動作,改善血液循環同時也能增強靈活度。

睡前發現捂不暖腳時,同樣也可以進行一些睡前拉伸,做二十個蹬腿動作,慢慢地感覺到整個身體暖起來之後,就可以平復呼吸,溫暖入睡。

03

能暖身

天冷降溫,泡腳正當時。

泡腳能夠產生熱量,改善血液循環,對全身的關節都有好處,適量加入艾葉、生薑、花椒、粗鹽、當歸等煮水則效果更佳。

踝關節不適,可以直接泡腳,注意水位要沒過踝上三寸;

酸軟,則可以用毛巾浸泡熱水後濕敷;

而手部關節的僵硬疼痛同樣也可以採用浸泡、濕敷的方法。

這裡給大家分享一個中藥熏洗方,有條件、有精力者可以按需使用,增強筋骨的護養效果。

中藥熏洗方

材料

艾葉

30g

徐長卿

30g

透骨消

30g

防風

30g

寬筋藤

30g

做法

正常煎煮約20分鐘,加適量涼水稀釋至溫度適宜;

將藥液倒入盆中,雙腳泡入(膝關節不適的情況下,可以用毛巾搭在膝關節上,用杯子乘取藥液淋在毛巾上進行淋浴,反覆進行);

盆中藥液溫度下降後,可燒一壺開水適當添加,注意保持溫度;

每天進行1-2次均可,沒有嚴格次數限制,每次泡洗約20-30分鐘為宜;

結束後迅速將擦乾,做好相應的保暖措施。

注意事項

該方不適用於存在腫脹情況或痛風性的患者。

該看骨科還是

一般來說,採取以上措施後,就能有效地避免或者緩解關節痛的情況。

如果堅持3天後依然存在明顯疼痛,或是「天冷就痛」這一情況持續存在半年以上但尚未明確病因的情況下,則建議及時前往正規醫院就診,不宜拖延。

這時候,又會有人犯難:骨科還是風濕科?

1、骨科:疼痛主要集中在一個或少數關節,發於負重的大關節,如膝、髖、腰椎等;疼痛與運動或受傷有關,如爬完山出現的膝蓋酸痛;疼痛發作時,身體無其他伴隨癥狀,休息後有所緩解。

2、風濕科:疼痛涉及個關節,呈對稱性發作,發於小關節,如掌指關節、腕關節等;無外傷情況下突發疼痛;疼痛時伴隨著晨僵、腫脹,甚至還有發燒等全身癥狀。

當然,當癥狀不典型、我們無法自行判斷時,無論是去哪個科室都沒問題,及早就診評估才是第一要務。

來源:中醫院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