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天後這種麵包里常見的添加劑 要被禁用了

2025年01月22日 10:32 簡體 正體   評論»

學化學出身的我在超市買東西時總有個習慣——查看包裝袋背後的配料表,哪怕在網上購物也是如此,尤其是食品。有一次,我在糾結到底要不要買某一款看起來還不錯的麵包時,偶然在評論區里看到有個人評論說,「這款麵包居然還添加了脫氫乙酸鈉!」我這才注意到排在麵包配料表最後面的

脫氫乙酸鈉,顧名思義,是脫氫乙酸的鈉鹽。乙酸,即醋酸,無論是醋酸還是鈉鹽,通常情況下都對人體危害較小。因此,自有研究證明脫氫乙酸鈉對真菌、黴菌和細菌具有廣譜的抗菌能力,並且只用一點便能起效後,它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被廣泛用作食品、化妝品和醫藥用品的

以食物為例,這些化學物質的量顯然不是越多越好。根據我們現行的《國家標準使用標準》(GB2760-2014),腌漬的蔬菜中脫氫乙酸及其鈉鹽的量不得超過1.0g/kg;麵包、糕點、焙烤食品餡料、預製/熟肉製品和複合調味料中脫氫乙酸及其鈉鹽的量不得超過0.5g/kg;黃油和濃縮黃油、腌漬的食用菌和菌類、發酵豆製品和果蔬汁中脫氫乙酸及其鈉鹽的量不得超過0.3g/kg。

然而,可以說,這些人造食品添加劑因化學而起,但其中一些也會因化學而「亡」。

食物保鮮由來已久

本質上,食物從收穫的那一刻起就開始變質。為了保存食物供以後使用,古代人常會利用陽光和風來使食物自然乾燥。有證據表明,早在公元前12000年,中東和東方古文明就在陽光下乾燥食物,包括蔬菜和水果。

另外,對於氣候適合的地區,冷凍也是一種常用的食物保存方法。為此,那時的人們充分利用了地窖、洞穴和涼爽的溪流等溫度較低的地方,來延長食物的儲存時間。

除此之外,古人早就學會往食物里添加化學物質來保存食物了。或者說,化學食品添加劑其實有著悠久的歷史。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CC BY-SA3.0

第一個為人類所用的食品添加劑很可能是鹽,用於保存魚和肉等食物,其作用是使食物脫水以限制細菌生長。不過,事實上,直到19世紀,人們才了解到食物腐敗的原因就在於其中滋生的

那時,人們還會用醋(或其他酸),通過腌制的方式來延長食物的壽命。實際上,現在我們仍然會做腌制菜,用的也正是類似的有機酸或其鹽類,而這些物質依然是食品工業中常用的化學防腐劑,包括乙酸、乳酸、苯甲酸、丙酸、山梨酸和及其鹽類。

值得一提的是,與其他有機酸相比,乙酸能夠在pH值較高(酸性較弱)的條件下發揮作用。而且它們的鹽類既對細菌有效,還對酵母與黴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得到了廣泛應用。比如脫氫乙酸及其鹽類,它們自發現後便很快因「物美價廉」而被視作新一代防腐劑。

事實上,研究早已證實,脫氫乙酸鈉即便在較低濃度下,也能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其作用機理是通過滲透到細胞內,抑制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從而達到防腐、防霉的效果。

儘管許多化學物質都已被批准用在食物當中,但隨著分析化學的發展,化學添加劑的檢測與測量變得越來越容易。相關研究者及監管機構從沒有停止對這些化學物質,尤其是食品中化學添加劑的毒性和致癌性的研究與監管。

糕點中將被禁用

近些年,一些脫氫乙酸鈉毒性相關事件使這種食品添加劑進入到人們的視野中。例如,在2017年7月20日,寧夏回族某市多名兒童陸續出現呼吸急促、走路不穩等癥狀,到7月25日共有28名兒童入院治療,主要癥狀為氣喘、站立不穩、嘔吐、嗜睡和腹瀉等。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根據學調查情況、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檢測結果等進行綜合分析,確認這起事件是由違規添加脫氫乙酸鈉的牛奶引起的。而現有的《食品添加劑食用標準》並不允許在牛奶中添加脫氫乙酸鈉。

對於脫氫乙酸鈉的毒性研究,此前的動物研究便證實,猴子會在攝入大量脫氫乙酸鈉後出現厭食、嘔吐、虛弱、抽搐等異常行為。持續攝入這種化學物質也會顯著影響大鼠的健康。

另外,最近有研究發現,僅僅暴露在脫氫乙酸鈉(濃度為50mg/L)下24小時,便會引起斑馬魚腦出血和凝血異常。大鼠試驗也得到了類似結果,即脫氫乙酸鈉對心血管系統具有潛在風險。

而且,在2022年左右,北京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首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合作,在大鼠中評估了它們連續口服脫氫乙酸鈉28天的毒性結果。結果顯示,100mg/kg的脫氫乙酸鈉會導致大鼠食物攝入量及體重降低,還會影響它們的凝血活性等生化指標。另外,如果劑量繼續增加,大鼠的肝組織和腎組織均會受到顯著影響。而且雌性大鼠比雄性大鼠對脫氫乙酸鈉的毒性更敏感。研究者還確定,若每日的劑量控制在50mg/kg,那麼這種化學物質對大鼠健康的影響就可忽略不計。

而在人類受試者參與的毒性試驗中,當受試者以10mg/kg的劑量攝入脫氫乙酸鈉150天後,並無明顯不良反應。不過,顯然,假如以大劑量服用,則會導致嘔吐、抽搐,甚至是受損。

總的來說,這些實驗數據證明,脫氫乙酸鈉相關的駭人危害都是長期、反覆、大量食用後的結果。

但也許有一些人還真的會食用太多添加這種化學物質的食物。舉例來說,有的進食障礙患者會在暴食階段食用過多麵包、蛋糕等碳水較多的食物,而許多保質期較長的麵包、蛋糕中可能都含有一定量的脫氫乙酸鈉。

不過,現在食品規定已然發生了變化。

2024年3月公開發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24),刪除了脫氫乙酸及其鈉鹽在麵包、糕點、焙烤食品餡料等食品中的使用規定,同時降低了它在腌漬的蔬菜中的最大使用量,由原先的1.0g/kg調整為0.3g/kg。而且新版標準將於2025年2月8日開始正式實施。

這意味著,在國內,脫氫乙酸鈉將不再是糕點等食物配料表中的常客,而是會逐漸淡出歷史舞台。

來源:環球科學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