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肥胖,要像豬一樣吃飯

2025年02月14日 10:58 簡體 正體   評論»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有科學家建議你「向豬豬學習減肥」。

2023年3月,美國和加拿大的研究者在《代謝》(Metabolites)期刊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對抗肥胖,要像豬豬一樣吃》。

一臉認真地表示,豬豬是非常合適的肥胖研究對象。豬豬經常吃得非常健康且營養均衡。而且豬豬還發展出了「順應生理時鐘、不容易發胖的自然進食法」,而人類已經不幸失去了這種本能。

豬豬,優異的研究對象

一提到豬,大家就會想到肥。

雖然豬豬的確是非常合適的肥胖研究對象,但並不是因為它肥。

事實上,現在的豬豬平均體脂率,在人類身上屬於可以看到腹肌的程度。

俺們豬豬體脂率很可能比你低呢|圖蟲創意

豬豬之所以越來越瘦,人類越來越胖,主要是因為人類愛吃瘦肉,所以現在養殖的豬豬里越來越多瘦肉型。

有研究曾經精確測定了48隻豬豬的體脂率,發現豬豬的平均體脂率是17.8%,範圍在9.3%~24.3%之間。

這個值甚至低於很多人類的體脂率,男性體脂率一般在12%~20%,女性體脂率一般在21%~30%。

人類體脂率示意圖

豬豬適合做肥胖相關的研究,真正的理由如下:

豬豬類人

豬和人的生理機制/消化道結構/消化率係數/代謝通路都非常相似。

和人一樣,豬豬也是雜食性動物。

在野外,豬和我們一樣,經常吃植物的根莖葉果實,吃雞蛋,吃昆蟲,吃蜂蜜,如果有肉,就會很開心地吃肉。

豬源,曾經用來治療人類的1型。豬豬胰腺里提取的消化酶,曾經用來治療人類的胰腺功能不全。豬豬的轉基因器官,未來很可能可以移植給人類,治療人類的器官衰竭。

更重要的一點是,豬豬的數據很靠譜!

豬豬可以做大規模研究。養豬場里的豬豬要多少有多少。

豬豬的飲食可以嚴格控制,絕不會自行額外加餐。

要說服人類吃無聊的健康食物,本身就很困難。尤其是時間長了,身邊又有朋友在吃燒烤喝奶茶之類,人類就很難不越軌。

豬豬也不會欺騙研究人員,吃了還說自己沒吃。

豬豬好乖的,讓吃啥吃啥

相比之下,人類在上報自己的飲食時,經常會省略掉一些「說出來科學家可能會生氣」的項目。

總之,豬豬的數據可以作為人類很好的參考。

豬豬到底怎麼吃?

關注身體發出的自然信號

豬豬和人的顯著區別之一,就是「什麼時候吃」。

相比豬豬,人進食的時間顯得有點「不合時宜」。

人的飲食通常受情緒驅動,而且往往在「符合社會規範」「方便獲得食物」的時間進食。

相比之下,豬豬努力在符合自己生理需求的時間進食,胰島素、褪黑素和皮質醇可能是驅動因素。

(人可能失去了這種本能。)

豬豬不喜歡一頓吃很多的大餐,更喜歡少食多餐,比如一天5~6頓。

分析顯示,這樣的少食多餐,會讓豬豬的血糖比較平穩,比較不會觸發葡萄糖轉化為

這樣,即使總卡路里不變,豬豬也比較不容易發胖,肌肉也比較發達。

豬天生喜歡吃早餐,也喜歡吃晚餐,一般19~20點的晚餐吃得最多。

豬豬一天不同時段的自然進食曲線|論文

按照這個自然節律進食,豬豬是最不容易發胖的。

然而,一旦偏離這個飲食模式,豬豬就容易長胖。

有一次,科學家強行讓小豬仔的進餐時間改變了12小時。結果是,小豬仔們的身體活動量下降了7%,脂肪增加了7%。

結論是,對豬豬來說,19~20點吃下去的卡路里不容易轉化為肥肉,但如果半夜吃同樣的卡路里,就會變成肥肉。

(馬無野草不肥,豬無夜宵也不肥。)

還有一種情況,是地位低導致沒法「按照自然節律進食」。

如果豬是群養的,那麼地位高的豬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因此可以按照自然節律進食。

但地位低的豬就沒那麼好運,它們需要等地位高的豬吃完了才能吃,所以它們在「自然進食高峰期」吃得不足,就只能在其他時段多吃點來進行補償。

地位高的豬豬想吃就吃|Giphy

結果是,地位低的豬更容易發胖。

這符合肥胖里的「保險假說」(insurance hypothesis),也就是說,「食物供應的安全無法保證,是發胖的驅動因素」。

由於無法保證「想吃就吃」,只能在「吃得到的時候吃」,飲食模式和內分泌模式無法協調,從而導致肥胖。

在口味上,針對豬食的「適口性」研究顯示,豬豬和人一樣喜歡吃不健康的甜食,也就是胰島素指數高的食物。

怎麼會有豬豬不喜歡吃甜筒!|Giphy

但飼養員會從營養上考慮,所以豬豬通常還是被逼著多吃蔬菜、全穀類、豆類。

這些食物消化得慢,血糖不會迅速飆升,從而更容易長瘦肉。

研究發現,豬豬不愛吃健康食品,但只有健康食品的時候,它們也就將就吃了。

即使餵食時間不太對,豬豬依然不怎麼發胖,為什麼呢?

可能是因為,豬食的營養實在是十分均衡,可以說是絕佳的健康平衡膳食。

天生的遺傳影響很顯著

不是每隻豬豬都擁有「容易長肥肉」的體質。

比如皮特蘭豬就是瘦肉型豬,看上去好像它們每天都在健身房鍛煉(←論文原話如此)。

梅山豬(原產中國,太湖豬的一個類群)就是肥肉型豬,長得好像沙發上的肥宅(←論文原話如此)。

瘦肉型豬豬vs肥肉型豬豬|維基

兩大類豬豬的區別,主要在於擁有多少肌肉,以及利用能量的方式。

瘦肉型的豬豬通常性成熟得比較晚,肌肉生長的能力比較強,脂肪少,在寒冷環境里熱量很容易散失。

相比之下,肥肉型的豬豬通常性成熟得比較早,肌肉生長的能力比較弱,在寒冷環境里有脂肪保溫,熱量不易散失。

瘦肉型的豬對飼料的要求比較高,為了肌肉快速生長,通常要低碳水的飼料(←是不是很像健身教練讓你增肌時吃的東西)。

你也要多吃高蛋白低碳水的「飼料」哦~|圖蟲創意

以前我們國家喜歡養肥肉型豬,肥肉型的豬還有個好處——「耐粗飼」。喂什麼都能吃,吃什麼都長肥膘。這種豬的體脂率就不一定比人低了。

後天遭遇也會影響

如果豬豬在胎兒階段或者在幼年階段,遭遇過缺氧、營養不足等逆境,就會變成「易發胖」體質。

這些豬豬出現了類似2型糖尿病的胰島素抵抗現象,這些豬豬對胰島素不敏感,導致胰島素不能正常發揮作用。

從分子機制上,這屬於「表觀遺傳編程」。後天的遭遇,可以調節先天基因的表達。

對人類來說,就是胎兒時期和幼年時期遭遇過饑荒的人,更容易患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

然而,豬豬非常厲害的一點是,雖然變成了「易發胖體質」,但現實里真正變得嚴重肥胖的豬豬卻並不多。

研究發現,這些胰島素抵抗的豬豬,似乎能感受到自己的血糖變化。如果吃的是普通飲食,這些豬豬會自動控制食量,吃得偏少。但如果吃的是「低升糖指數」的「糖尿病健康飲食」,這些豬豬就會大口乾飯,吃得更多!而且在吃「糖尿病健康飲食」時,它們生長速度會和其他豬豬一樣迅速。

(相比之下,人類已經失去了這種「感知飲食是否會造成過高血糖」的能力。)

豬豬還會遭遇另一類重要的事件——閹割。

閹割後的豬豬……吃得更多了。

維持同樣的體重,需要吃最多的是閹割過的公豬,其次是沒閹割過的母豬,吃最少的是沒閹割過的公豬。

也就是說,對豬豬來說,在失去某種世俗的慾望的同時,也失去了留住身上豬肉的能力。

要長肌肉,營養均衡非常重要

研究還發現,對豬豬來說,長肌肉真的很難,相比之下,長肥肉可就太容易了。

對你來說也是這樣的~|Giphy

吃下去的東西轉化為脂肪,似乎是「最簡單的通路」。

將食物轉化為肌肉,需要豬食里營養均衡,不缺氨基酸、礦物質、B族維生素、磷酸鹽等等微量營養素。

磷酸鹽是很重要但常被忽略的營養素,如果豬豬吃澱粉的同時磷酸鹽不足,澱粉就容易轉化為脂肪。

而磷酸鹽充足時,豬豬就更容易將卡路里轉化為肌肉,而不是脂肪。

有個研究讓豬豬吃磷酸鹽充足(0.475%)的豬食和缺乏磷酸鹽(0.08%)的豬食。結果是,缺乏磷酸鹽那組豬豬吃得更少,食量少了4%,然而,它們的脂肪增加了17%~21%,而總肌肉量少了6%~8%。

動物們似乎能感覺到自己缺少磷酸鹽,有時候會開始咀嚼骨頭,就是為了獲得磷酸鹽。

食草動物的「食骨行為」(Osteophagy)通常是因為缺少磷酸鹽| Thetford Private Game Reserve

研究還顯示,(對豬豬而言),沒有垃圾食品,只有垃圾食譜。只要配比得好,營養足夠,豬豬依然不會過度肥胖。

有一個研究,是讓豬豬吃用「超」為原料製作的豬食。

荷蘭的一家動物飼料廠收集了一大堆人類的報廢食品——餅乾、焦糖、麵包、軟糖、奶油……都是看上去就會發胖的東西。

圖源:Giphy

然而,以這些東西為原料,再加入足夠的營養素,配比出來的豬食給豬豬吃下去,豬豬居然沒有明顯變胖。

順便說一句,肌肉長得夠多,豬豬就不會變成易發胖體質。

在豬豬身上,每消耗1千卡的凈能量,能合成0.916千卡的脂肪。

而那1千卡的凈能量如果用在製造上,就只能形成0.511千卡的蛋白質。

而且脂肪形成以後,就不太更新,靜靜躺在豬豬身上,消耗的額外能量並不多。

但肌肉形成後,蛋白質還要不斷更新,於是就需要不斷繼續耗能。

,可能真的不健康

豬豬吃果糖有三大問題,一是消化率低,二是對肝造成負擔,三是誘導肥胖。

果糖天然存在於水果、蜂蜜里,不過,近幾年來果糖大量出現在加工食品和甜飲料里。原因是人類發現了用玉米製造大量果葡糖漿的辦法,於是這種極度便宜的糖就佔據了市場。

果葡糖漿大量出現在加工食品和甜飲料里|編輯拍攝

然後人類就吹氣一樣地胖起來了——當然還有其他多重因素,但果糖在裡面絕對有貢獻。

果糖在肝臟里代謝,代謝過程中會消耗掉很多磷酸鹽,而且產生的脂肪很容易堆積在肝臟里,導致脂肪肝。

從消化講,在豬豬身上的研究發現,小豬仔的腸道能吸收98.3%的蔗糖、98.3%的葡萄糖。但只有86.6%的果糖。另外,果糖可能引起小豬仔腹瀉。對人類來說,可能也存在類似情況,有些人類可能不太能吸收消化果糖。

有一個「果糖過冬假說」,認為果糖誘導脂肪曾經是有利於生存的。以前果糖出現,都是在秋季的水果里,這時候野生動物吃了高果糖食物,誘導變肥,在身上囤積一大堆脂肪,建立能量緩衝和儲備,就可以度過食物稀少的寒冷冬天。

問題是,現在果糖的四季無限量供應,已經搞得身體「天天要過冬」了。

脂肪,豬豬吃啥就長啥

在脂肪上,豬豬有個顯著特點——吃什麼脂肪,就長什麼脂肪。

基本上,豬豬吃飽和脂肪,就長飽和脂肪;吃不飽和脂肪,就長不飽和脂肪。

這個其實有給養豬業帶來一些麻煩。

飽和脂肪在室溫下是固態,而不飽和脂肪在室溫下是液態。有些養豬戶在豬食里摻了蛋黃醬之類的不飽和脂肪,結果豬豬也長出了很多不飽和脂肪。結果是,豬肉變得不好切片了——因為在室溫下,一些脂肪呈液態。

這幾年人們吃下的不飽和脂肪也越來越多。一個猜想是,這讓人們體內的脂肪也更加不飽和,更加「流動」。在重力作用下,身上多餘的脂肪就很容易下垂,看上去也就更容易顯老。

豬豬的減肥經驗總結

豬豬帶給我們的減肥啟示,總結如下:①不用上班按照身體的生理節律進食,不容易發胖。

②營養均衡,就不容易發胖。缺乏微量營養素如磷酸鹽,就容易長肥肉。

③曾經遭遇過饑荒(自己過度節食也算)後,身體更容易長肥肉。

④少吃果糖。

⑤攝入的總熱量非常重要。控制豬糧的卡路里,可以非常精準地調節豬的體重變化。人很可能也是這樣。

來源:果殼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