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3種常見疾病時 補鈣要特別當心
在日常生活中,補鈣是許多人日常保持骨骼健康的常用手段,尤其是對於患有特定疾病的人群而言,如何科學合理地補鈣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他們的特殊情況,如果不當補鈣可能帶來嚴重的影響。今天,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骨松科洪維主任醫生,就來和您探討一下三種常見疾病患者的補鈣問題。
一、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在中國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他們面對的補鈣問題相對複雜,因為關於補鈣對冠心病影響的研究結果尚存在爭議。
2016年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雜誌》的一項對2700多人10年體檢結果的分析研究顯示:服用外源性鈣補充劑的人,冠脈血管鈣化風險較不服用鈣補充劑的受試者增加22%。這是由於外源性補充鈣質中含有鈣鹽,大劑量的鈣補充劑可能會暫時提高血液中的鈣含量使身體無法處理,從而導致血管鈣化。
結果還顯示,通過食物鈣攝入的人血管鈣化風險最低;服鈣質藥物補充劑的人冠脈鈣化風險最高;且食物鈣攝入量最多、不服用鈣補充劑的人冠脈鈣化風險最低。
這提示我們:食物補鈣是上上之選。
紐西蘭奧克蘭大學醫學院Mark J Bolland研究團隊,發表在《BMJ》上的一項隨機對1471例絕經後健康女性的對照研究顯示,高劑量補鈣(每天2000mg)可能增加冠心病的風險。但這並不意味著冠心病患者完全不能補鈣。
建議您:
1.謹慎補鈣:患者在考慮補鈣前,應首先諮詢心臟專科醫生或營養師,根據個人病情嚴重程度、冠狀動脈病變情況、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危險因素(如高血脂、高血壓等),進行個性化的補鈣方案制定。
2.飲食為主:通過日常飲食攝取充足的鈣質,以減少對鈣補充劑的依賴。富含鈣質的食物包括但不限於:低脂奶製品(如脫脂牛奶、酸奶)、海產品(如魚類、蝦蟹殼類)、綠葉蔬菜(如菠菜、芥藍)、以及堅果類(如杏仁、巴旦木,適量食用)。
3.監測血脂:高鈣攝入可能對血脂代謝產生一定影響,冠心病患者在補鈣過程中應定期監測血脂水平,特別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的比例。若發現血脂異常,應及時請醫生調整治療方案。
二、乳腺癌
乳腺癌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特別是接受激素治療階段,常遭遇雌激素水平的急劇下滑。這會導致骨鈣流失速度很快,顯著提高了患骨質疏鬆與骨折的罹患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乳腺癌患者都適合大量補充鈣片(例如每天攝入1200mg鈣劑)。高劑量碳酸鈣的補充在某些個體中可能誘發腎結石或腎結晶的形成(具體應評價患者24小時尿鈣排泄量,並受到水分攝入量及鈣劑類型等多種因素影響)。
建議您:
1.先防鈣流失:首要任務是遵醫囑通過藥物(如雙膦酸鹽類藥物)來減緩骨質的流失,這類藥物已被證實能有效減緩骨質流失;通過靜脈給葯還可以預防和治療乳腺癌的骨轉移。
2.飲食補鈣:增加日常飲食中富含鈣質的食物比例,如牛奶(每100毫升約含120毫克鈣)、酸奶、深綠色蔬菜(如菠菜、芥藍)、豆製品(如豆腐、豆漿)等。
3.聽從醫生指導:在補鈣過程中,務必與醫生保持密切溝通,根據個人病情及24小時尿鈣監測結果制定並調整補鈣計劃。醫生可能會推薦您使用更易於溶解和吸收的鈣劑類型,如檸檬酸鈣,並嚴格控制每日攝入量,以避免過量。
三、甲亢
甲亢,即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患者體內的代謝加速,同樣會導致骨骼中的鈣質快速流失,增加骨質疏鬆的風險。與乳腺癌患者類似,甲亢患者也需要採取合理的補鈣策略。
建議您:
1.優先控制原發病:首要任務是積極治療甲亢,有效控制病情,從根本上減緩因代謝加速導致的鈣質流失。甲亢得到有效控制後,患者骨密度下降的速度可得到減緩。
2.科學補鈣:優先飲食補鈣,並在醫生的指導下適量補充鈣劑。每日鈣攝入量應根據年齡、性別及病情輕重調整。同時,結合維生素D的補充,以幫助鈣質的吸收利用。
3.定期監測與調整:甲亢患者應定期進行血鈣和尿鈣水平檢測,以及骨密度評估,及時了解補鈣效果和鈣流失情況,以便根據檢測結果調整補鈣方案。一般建議每3-6個月進行一次血鈣檢測及24小時尿鈣監測,每年至少進行一次骨密度檢查。
溫馨提示
無論是哪種疾病的患者,不當補鈣都可能帶來不良影響,而補鈣不足則無法有效緩解骨質疏鬆等骨骼問題。因此,精準補鈣,即在醫生指導下,根據個人病情和體質特點制定個性化的補鈣方案尤為重要。
來源:Orthonline丨Orth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