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睡早起+午休」成睡眠新潮流
睡覺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了,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講,想要擁有完美的睡眠堪稱奢侈。入睡時間、起床時間、是否做夢,以及睡前習慣是刷手機還是看電視等,這些千差萬別的睡眠習慣,使得每個人的睡眠都成為了高度個性化的行為。
那麼,跳出自我感受,從宏觀角度來看,全球各地的人們在睡眠方面究竟呈現出哪些特點,又存在怎樣的規律呢?
最新發布的《宜家睡眠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或許能為您揭開許多意想不到的答案。
該《報告》對全球57個市場的55.000多位受訪者展開調研,深入探討了數字化時代人們的睡眠現狀與需求,揭示了人們對更好睡眠體驗的期待、各式各樣的睡眠習慣、人們的睡眠差距及其影響因素。
「晚睡早起+午休」成國人獨特睡眠模式
《報告》顯示,全球平均睡眠時間為6小時40分鐘,而中國的平均每晚睡眠時長超過7小時,成為唯一超出這一水平的市場。從全球來看,理想的睡眠時間和實際睡眠時間之間存在1小時20分鐘的差距。
《報告》指出,中國人通常晚上11點入睡,早上6點醒來,普遍採取「晚睡早起+午休」的模式,75%的人會利用約26分鐘的午休來恢復精力。
壓力是睡好覺的最大阻礙
《報告》顯示,全球範圍內仍普遍存在睡眠問題,28%的人認為自己的睡眠質量很差。睡眠質量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經濟狀況、健康問題和社會壓力。在中國,工作壓力、內在焦慮和睡眠障礙是主要的失眠原因(52%)。
在參與調查的中國受訪者中,幾乎每10人中就有1人(13%)患有失眠症,接近五分之一(18%)的人對自己的睡眠質量不滿意,有6%的人夜間醒來超過兩次。有近一半(43%)的中國受訪者表示,他們需要更多收入來改善睡眠環境,以獲得更好的睡眠。
手機是睡前「最佳伴侶」
儘管擔心屏幕影響睡眠質量,但使用電子設備已成為普遍的睡前習慣。《報告》顯示,手機已成為我們晚間生活的一部分,全球72%的人會在床上使用手機。
在中國,91%的人習慣在卧室使用手機,而65歲以上人群中這一比例高達98%。同時,18-34歲和高收入人群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在卧室使用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以滿足娛樂和工作需求。
國人最喜歡的睡姿是仰卧
睡眠姿勢和助眠產品同樣對睡眠質量有顯著影響。全球範圍內,選擇側卧、雙腿彎曲(39%)的人最多,而中國的主流睡眠姿勢是仰卧(33%)。
為了改善睡眠,人們採取多種方式,包括使用空調/風扇(24%)、遮光窗帘/百葉窗(21%)和藥物(19%)。中國人更傾向於通過營造環境和氛圍來優化睡眠質量,例如藉助音樂、播客或有聲讀物(28%)。整體來看,大家更傾向於通過環境和氛圍的優化,比如床、氣溫、聲音都調到最舒服的狀態,來獲得更好的夜間休息。
此外,睡眠產品的材質和睡眠空間的環境對睡眠質量有顯著影響。《報告》顯示,大多數人對床上用品、睡衣、卧室儲物空間(70%)和房間溫度(72%)感到滿意。整潔的空間也被認為是改善睡眠的重要因素,66%的受訪者表示整潔的房間能提升他們的睡眠質量。在中國,受訪者最關注的因素是溫度、床和床墊(86%)。
通過《報告》不難發現,無論身處何地,大家對於睡眠都有共同的追求,那就是睡得好、睡得香。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卻骨感,想要睡好覺,還真需要一些技巧。因此,《報告》給出了10條建議,幫助大家擁有良好睡眠。
1.堅持規律作息:即使在周末也要保持固定的睡覺和起床時間。
2.充分利用自然光:白天多曬太陽,有助於調節生物鐘。
3.打造睡眠「聖地」:配備舒適的床上用品和柔和的燈光,營造整潔且舒適的睡眠空間。
4.放鬆心情:做呼吸練習或冥想,放鬆身心。
5.養成良好的習慣:享受儀式感,比如洗個熱水澡,這有助於向大腦發出準備睡覺的信號。
6.避免緊盯屏幕:可以選擇聽有聲書或播客來助眠。
7.注意飲食:睡前避免大餐、咖啡因或酒精。
8.白天鍛煉身體:定期進行體育鍛煉有助於改善睡眠。
9.不要強迫自己:釋放對睡眠的壓力,專註於放鬆心情。
10.全局思維:追求規律且可行的休息,而不是追求完美的睡眠。
來源:搜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