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醒的冬三月 中醫教你睡個好覺

2017年12月12日 2:19 簡體 正體   評論»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中醫認為,冬主,天黑陰氣重,宜早睡晚起。然而,很多人且辜負了這等“收藏”休養的好時光,犯了失眠的毛病。

  睡得好消疲勞抗衰老

  中國研究會2016年公布的睡眠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成年人失眠發生率高達38.2%,高於發達國家,超過3億中國人有睡眠障礙。從程度較輕的入睡長、做噩夢、易早醒,到較為嚴重的神經疾病,如慢性疲勞綜合征。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沙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唐梁說,一方面,不少人飽受失眠的痛苦;另一方面,不少人卻經常熬夜、通宵達旦,黑白顛倒,浪費了寶貴的夜間睡眠時間。讓人十分心痛和惋惜。

  睡眠究竟對意味著什麼呢?唐梁說,睡眠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七方面:消除疲勞,恢復體力;(2)保護大腦,恢復精力;(3)增強免疫力,康復機體;(4)促進生長發育;(5)延緩衰老,促進長壽;(6)保護人的心理健康;(7)有利於皮膚美容。

  如何獲得優質睡眠?

  睡得好,對於常常失眠的人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唐梁說,中醫在睡眠時間、卧向、姿勢等都有講究。

  (1)睡眠時間

  春夏宜晚睡早起(每天大約需睡5—7個小時),秋季宜早睡早起(每天大約需睡7—8個小時),進入之後,冬季宜早睡晚起(每天大約需睡8—9個小時)。如此以合四時生長化收藏規律。

  唐梁建議,冬季主收藏,宜早睡晚起,天黑後陰氣加重,早點睡避免損傷陽氣;日出後陽氣上升,晚起有利於的陽氣潛藏和陰精的積蓄。

  有一些年輕人習慣“黑白顛倒”,白天睡晚上醒,這種睡眠模式雖然睡眠時間不少,但是對健康卻是有害的,很可能會導致激素分泌紊亂,消化系統紊亂,肝功能紊亂等。因此,專家建議在晚上10點開始就要給自己心理暗示——要上床,必須明確晚上是休息的時間。

  唐梁說,傳統認為,要睡子午覺,即子(夜間11時到凌晨1時)、午(白天11時到13時)兩個時辰人體需要適當休息。中醫認為,子午之時,陰陽交接,極盛及衰,體內氣血陰陽極不平衡,必欲靜卧,以候氣復。

  現代研究也發現,夜間0點至4點,機體各器官功率降至最低;中午12點至1點,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因此子午睡眠的質量和效率都好,符合養生道理。據統計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有防病保健意義。

  (2)睡眠卧向

  所謂卧向,是指睡眠時頭足的方向位置。唐梁說,睡覺的時候,盡量避免北首而卧。《千金要方·道林養性》提出:“頭勿北卧,及牆北亦勿安床”。《老老恆言·安寢》也指出:“首勿北卧,謂避地氣”,古代養生家在這一點上基本一致,認為北方屬水,陰中之陰位,主冬主寒,恐北首而卧陰寒之氣直傷人體元陽,損害元神之府。

  (3)睡覺姿勢

  俗話說,“坐如鐘、睡如弓。”睡如弓即側卧位,人體看起來像一把弓。唐梁說,仰卧、俯卧、左側卧均不適宜,以右側卧最好。由於人體的多在身體左側,向右側卧可以減輕心臟承受的壓力,有利於胃排空。另外,不宜把頭埋在被子里睡覺,同時雙手避免放在胸部心臟附近,避免因為噩夢而驚醒。

  (4)睡眠環境

  越大,氣流急,顯得冷清。專家建議,卧室不要過大,面積小於20平方米。唐梁說,卧室要光線宜暗,保持安靜,盡量不要開燈睡覺。卧室避免放置過多的電器,以確保人腦休息中不受太多干擾。此外,也不要佩戴各種物品:項鏈、手鐲、戒指、手錶、假牙、手機等物品睡覺,否則會影響身體的健康。

  睡眠十忌

  我國古人把睡眠經驗總結為“睡眠十忌”。一忌仰卧;二忌憂慮;三忌睡前惱怒,四忌睡前進食;五忌睡卧言語;六忌睡卧對燈光;七忌睡時張口;八忌夜卧覆首;九忌卧處當風;十忌睡卧對爐火。

來源:安順日報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