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人 18 種癌症都很愛 中共國人里佔一半
「癌」這個字讓人聞之色變,每個人都想規避所有的風險,但有個因素不但同時與18種癌症有關,還在很多人身上都存在,那就是——胖。
而更可怕的是,截止2018年,中國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34.3%和16.4%加起來差不多50%,也就是說,中國每兩個人中,就有一個正被癌症虎視眈眈著。
第1點
—The first—
18種癌症,都與肥胖有關
比起外貌焦慮,肥胖更大的危害是對健康的威脅。
肥胖者患癌風險會整體提高10%以上,同時還會提高多個器官單獨癌症風險。
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數據,肥胖者患以下13種癌症的風險會分別增加……
甲狀腺癌10%(BMI每增加5個單位)
腦膜癌50%
乳腺癌20%~40%
肝癌100%
胰腺癌50%
卵巢癌10%(BMI每增加5個單位)
食管腺癌100%~300%
胃賁門癌100%
膽囊癌20%~60%
子宮內膜癌100%~600%
腎癌100%
結直腸癌30%
多發骨髓腫瘤10%~20%
以上患風險的增長,除了女性特有癌症外,其他數據不分性別。
之後的幾項研究又補充證明:頭、頸部癌、非霍奇金淋巴瘤、膀胱癌、皮膚惡性黑色素瘤、前列腺癌密切相關。
這18種癌但凡碰上一個,都是一場生死惡戰,所謂的「一胖毀所有」不再是一句戲言。
第2點
—The Second—
肥胖為什麼如此「狠毒」
胖與癌症的鏈接在於「過多脂肪」。
脂肪過多時,人會發生很多改變。
1
患有慢性低水平的炎症
隨時間積累引起癌症,比如肥胖容易引起膽結石(慢性膽囊炎的特徵),引發膽囊癌
2
產生過量雌激素
高水平的雌激素會增加患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風險。
3
胰島素水平經常升高
血液中胰島素水平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經常升高,促進結腸癌、腎癌、前列腺癌和子宮內膜癌的發展。
第3點
—The Third—
怎麼知道自己算不算胖?
1. BMI
用體質指數(BMI)判斷胖瘦是最簡單也最常用的方式
只需要知道:體重和身高。
用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算出的數,就是 BMI。
針對中國人的體型:小於18.5,體重過低;18.5~23.9,體重正常;24~27.9,超重;大於28,肥胖。
2.腰圍/腰臀比
統計顯示,BMI在正常範圍的人,仍有約14%是腹型肥胖。
典型特徵就是肚子大:腰圍大於臀圍,四肢較細。
腹型肥胖是一種更危險的「胖」與癌症風險關係更為密切
《英國癌症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腰圍每增加11厘米患肥胖症相關癌症的風險將提高13%。對於腸癌來說,腰圍患癌風險提高每增加8厘米15%。
《美國癌症學會期刊》亦對腹型肥胖提出警示:腰圍每增加10厘米,患食管腺癌的風險會增加34%。
那麼該如何正確測量腰圍呢?
1、在早上空腹時測量,最準確;
2、在肋骨最下端和胯骨最上端的兩點連線的中點,水平圍繞一圈;
3、身體保持自然直立,別挺肚子;
4、在自然呼氣後,還沒吸氣時測量:5、別憋氣吸肚子!
按照目前的標準成人男性腰圍≥90厘米,女性腰圍≥85厘米,就算邁入了肥胖界,需要趕緊控制體重了。
第4點
—The Fourth—
科學減重,中醫有招
方法一
針灸療法
通過刺激特定穴位調節脾胃功能、抑制食慾、促進脂肪代謝。現代研究顯示,針灸可提升基礎代謝率10%-15%,調節瘦素水平,對「壓力肥」和代謝緩慢型肥胖效果顯著。
常用穴位:中脘(健脾胃)、天樞(促腸道蠕動)、足三里(調節代謝)、豐隆(祛痰濕)。
操作:每周2~3次,每次留針20~30分鐘,配合提插或捻轉手法增強刺激。
注意事項:需由專業醫生操作,避免暈針或感染。
孕婦、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及過飢過飽時不宜。
方法二
穴位埋線
將可吸收蛋白線埋入穴位,通過長期刺激調節氣血、抑制食慾、加速脂肪分解。相較於傳統針灸,作用更持久(1~2周),適合工作繁忙人群。
常用穴位:腹部的中脘、天樞(促代謝),腿部的足三里、三陰交(健脾祛濕)。
操作:每2~3周埋線一次,3~5次為一療程,局部麻醉後植入蛋白線。
注意事項:術後可能出現紅腫或輕微疼痛,屬正常反應,需避免劇烈運動。
凝血功能障礙或皮膚感染者禁用。
方法三
中藥調理
根據體質辨證施治,通過健脾利濕、疏肝理氣等方劑改善代謝失衡。
例如,痰濕型肥胖用「防己黃芪湯」祛濕,肝鬱型用「柴胡疏肝散」調氣,實證肥胖用「大承氣湯」通腑。
注意事項:需經中醫生辨證體質後開方,避免自行用藥導致寒熱偏頗。
服藥期間忌辛辣油膩,觀察藥物反應(如腹瀉、過敏)。
來源:名醫在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