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尿、久坐…這些隱藏的致癌習慣你有嗎?
當今,腫瘤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殺手。許多腫瘤的發生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方式息息相關,如吸煙、酗酒,香煙中的有害物質、酒精對身體的刺激,都容易誘發癌症;肥胖、缺少運動,會讓身體代謝變慢,免疫力下降;不合理的膳食習慣,如愛吃高鹽、腌制、燒烤食物,新鮮蔬果吃得少;還有壓力過大、長期心理緊張等,都會給癌症可乘之機。
看似微不足道的不良習慣,悄悄地在我們體里埋下隱患,如同體內隱藏的「炸彈」,隨時可能引爆,給我們的健康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權威專家團深入解讀可能導致腫瘤的不良生活方式,幫助和提醒大家更好地認識並預防腫瘤。
飲食篇:舌尖上的「致癌陷阱」
1.高鹽、高脂、高糖飲食:美食背後的「危機」
臨床上,因口味偏重,喜歡吃鹹菜、臘肉等高鹽食品,還酷愛油炸食品和甜食的胃癌患者並不少見。
專家解讀:長期高鹽、高脂、高糖飲食是誘發腫瘤的重要因素。高鹽飲食會損傷胃黏膜,增加胃癌風險;高脂飲食則與乳腺癌、結直腸癌等多種癌症的發生密切相關;高糖飲食則不僅會導致肥胖,還會加速癌細胞的生長。
2.腌制、熏制食品:美味里的「隱患」
除了長期食用過熱、過硬、粗糙及刺激性食物,如滾燙的茶水、辛辣的火鍋等,還有些人特別愛吃腌酸菜和熏臘肉,而引發腫瘤。
專家解讀:腌制、熏制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這種物質在胃內與蛋白質分解物結合,會形成致癌物質亞硝胺,從而增加患胃癌、食管癌、肝癌等癌症的風險。
3.霉變食品:節儉背後的「代價」
因節儉,家裡發霉的糧食捨不得扔,繼續吃的現象也不少見。這種節儉背後的健康代價,就是肝癌。
專家解讀:霉變食品中的黃曲霉毒素,是世界衛生組織公認的1類致癌物。長期食用霉變食品,會大大增加患肝癌的風險。
煙酒篇:健康的「隱形殺手」
1.吸煙:肺部的「慢性自殺」
趙先生是個老煙民,每天至少要抽兩包煙,最終患上肺癌。
專家解讀:吸煙是肺癌的主要危險因素,導致肺部的「慢性自殺」。煙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質會損傷肺部細胞,增加患肺癌的風險。此外,吸煙還與喉癌、食管癌、胃癌等癌症的發生有關。據統計,全球每年有超過800萬人因吸煙相關疾病死亡。
2.酗酒:肝臟的「沉重負擔」
劉先生平時喜歡喝酒,經常和朋友喝到酩酊大醉。他被查出了肝癌。
專家解讀:酒精是肝癌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成為肝臟的「沉重負擔」。長期過量飲酒會導致肝臟損傷,引發肝硬化,進而增加患肝癌的風險。此外,酒精還會損傷胃黏膜,增加胃癌的風險。
作息篇:熬夜的「健康懲罰」
1.長期熬夜:生物鐘的「混亂交響曲」
小林是個程序員,經常加班熬夜,一次查體發現了乳腺癌。
專家解讀:長期熬夜會打亂人體的生物鐘,影響內分泌和免疫功能,使身體對腫瘤細胞的監視和清除能力下降。此外,熬夜還會減少褪黑素的分泌、免疫系統功能下降,導致身體處於應激狀態,增加患癌的風險。除了乳腺癌外,研究還發現長期熬夜還會增加結直腸癌、肺癌和前列腺癌等其他癌症的風險。英國科學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發現,99.3%的癌症患者常年熬夜。
2.睡眠不足:免疫力的「滑鐵盧」
小芳是個研究生,學習壓力大,經常睡眠不足。結果,她的身體免疫力下降,頻繁生病。
專家解讀:免疫系統是我們身體的「防禦部隊」,負責識別和清除體內的異常細胞。長期睡眠不足會使免疫系統功能下降,身體無法及時、有效地清除癌變細胞,這些細胞就可能逐漸發展成癌症。此外,睡眠不足還會影響內分泌和代謝功能,增加患癌的風險。
運動篇:久坐的「健康隱患」
1.缺乏運動:身體的「生鏽機器」
張先生是辦公室白領,平時工作忙,久坐很少運動。近期被查出直腸癌。
專家解讀:缺乏運動會導致身體代謝減緩,免疫力下降,不利於體內有害物質的排出。此外,缺乏運動還會增加肥胖的風險,而肥胖是多種癌症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包括乳腺癌、結腸癌、腎癌等。研究顯示,定期進行中等強度以上的運動,可以提高免疫細胞的活性和數量,降低體內的胰島素水平,減少與癌症相關的生長因子等,將患癌風險降低20%-30%。
2.久坐不動:血液循環的「梗阻」
退休在家的丁大伯,因喜歡久坐打牌,最終被查出結腸腺癌。
專家解讀:久坐不動會減緩身體的血液循環,降低新陳代謝率,導致脂肪在體內堆積,進而引發肥胖,增加患癌的風險。不僅如此,久坐還會影響腸道的正常蠕動,使糞便中的有害物質在結腸內滯留時間延長,增加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心理篇:「壓力山大」的「健康陰霾」
1.精神壓力過大:身心的「雙重摺磨」
張女士因長期工作壓力巨大,經常失眠、焦慮,發現患上乳腺癌。
專家解讀:長期的精神壓力會導致體內激素失衡,特別是皮質醇水平升高,這種激素會抑制免疫系統的功能,使身體對癌細胞的防禦能力下降,癌細胞更容易在體內蔓延。精神壓力過大會導致體內應激激素水平上升,抑制免疫細胞的功能,此外,精神壓力過大還會影響內分泌和代謝功能,增加患癌的風險。
一項涉及超過16萬人的研究發現,長期承受心理壓力的人,癌症死亡率遠高於心理狀態健康者,尤其是結直腸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等癌症的死亡率增幅顯著。
2.不良情緒:心靈的「致癌物」
趙阿姨因家庭變故長期陷入抑鬱情緒中,無法自拔。幾年後,她被診斷胰腺癌。
專家解讀:長期的不良情緒會導致體內激素失衡,特別是應激激素如皮質醇的分泌增加,這些激素會抑制免疫系統的功能,降低身體對癌細胞的防禦能力。這就像給癌細胞開了「綠燈」,讓它們更容易在體內滋生和擴散。
其他不良生活方式
1.憋尿、憋大便:毒素的「滯留站」
劉老師工作繁忙,經常憋尿、憋大便,久而久之,身體出現了不適。去醫院檢查後,竟被診斷為膀胱癌。
專家解讀:長期憋尿、憋大便會增加患癌的風險。憋尿時,膀胱過度充盈,尿液中的有害物質長時間刺激膀胱黏膜,可能導致慢性炎症,進而增加膀胱癌的風險。而憋大便則會使糞便中的毒素在腸道內停留過久,被腸道重複吸收,可能引發大腸癌等腸道疾病。
排尿不僅能排出身體內的代謝產物,對泌尿系統也有自潔作用;排便則能及時排出體內的有害物質,減少腸道對致癌物質的吸收。
2.過度使用塑料製品
王先生因長期習慣使用塑料袋裝熱食,結果在體檢中被查出肝癌。
專家解讀:在日常生活中,塑料製品無處不在,從食品包裝到餐具,它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然而,塑料製品中可能含有雙酚A(BPA)、鄰苯二甲酸酯等化學物質。這些物質在高溫或酸性環境下容易釋放出來,進入食物中,進而被人體攝入。長期攝入這些有害物質,可能會破壞人體的激素平衡,影響免疫系統的功能,甚至誘發癌症。
3.燒烤、油炸食品
小陳是個美食愛好者,酷愛燒烤和油炸食品,幾乎每周都要吃幾次,近期被查出胃癌。
專家解讀:燒烤和油炸過程中,高溫會使食物中的蛋白質和脂肪發生一系列化學反應,生成苯並芘、丙烯醯胺等致癌物質。這些物質進入人體後,會破壞細胞結構,增加患癌風險。特別是燒烤食品,肉類在高溫下烤焦時,表面產生的焦化物更是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質。
如何預防腫瘤?權威專家來支招
1.保持均衡飲食: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高鹽、高脂、高糖食品。適量攝入肉類和蛋類,避免過多攝入加工肉類和腌制食品。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霉變食品。
2.戒煙限酒:吸煙者應儘早戒煙,避免二手煙的暴露。飲酒者應適量飲酒,避免過量飲酒。最好做到不吸煙、不喝酒。
3.規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避免熬夜和睡眠不足。盡量做到早睡早起,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4.適量運動:定期進行適量的運動,如散步、慢跑、游泳等。避免久坐不動,盡量做到每小時起身活動5-10分鐘。
5.保持良好心態: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避免長期處於緊張焦慮狀態,及時緩解精神壓力。
6.定期體檢:定期進行體檢,及時發現並治療潛在的疾病。對於高危人群,如家族中有癌症病史的人,應更加註意體檢和篩查。
來源:狐大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