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皮膚問題:調整飲食習慣是否必選項

2018年11月22日 6:26 簡體 正體   評論»

作者:安賈利·馬托

作為倫敦的顧問,十多年來,我見過無數病的病人。是我最感興趣的領域之一。在過去的幾年中,我的一些觀察引起了我的思考:隨著“健康”觀念的興起和對追求健康的鍥而不捨,我越來越擔心這種觀念在處理皮膚問題上,將如何影響我們和的關係。

我發現,患者在營養方面著手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趨勢。患者們告訴我,她們為了消除臉上的痤瘡(即除痘)是如何禁絕乳製品,麩質和糖類食品。其中許多人正在費盡心機地節制飲食,在我看來已經是完全不健康的。她們找借口避免和朋友共進晚餐,拒絕吃一塊家人精心製作的生日蛋糕,外出時避免就餐,而借口是因為沒有能提供“可接受”或“被允許”食物的“乾淨”咖啡館,諸如此類。所以我治療的不僅僅是痤瘡本身,還包括患者對某些食物的一種真實的恐懼。

患者們杜絕奶製品和麩質食物來除痘。

但是讓我們來看看證據。痤瘡和食物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

這二者的關係已經被討論了幾十年,但是仍然存在爭議。做高質量的研究很困難,因為要依賴於人們對過去所吃東西的記憶。你能準確的回憶起你上周吃過什麼嗎?更不用說十年前的了。

我們知道的是,痤瘡的產生與具有高血糖生成指數(GI)的食物之間是有關係的,所以臉生痤瘡,糖有可能起了一些作用。對此我的見解是,不是要完全杜絕所有含糖食物,而是要控制糖的消耗量。這不僅有益於你的皮膚,也有益於你的整體健康。

但與乳製品的關係實際上是相當微弱。雖然乳製品可能對特定的一小群人有影響,但並不是所有人!由於尚未完全了解的原因,低脂乳製品似乎比全脂乳製品更糟糕。在英國或美國的治療痤瘡的指引中,沒有一條建議用禁絕乳製品來治療痤瘡。我見過很多遵循純素飲食的人也仍然長青春痘。

一些患者產生對某些食物的真正恐懼,甚至拒絕吃一塊家人為他們做的生日蛋糕。

同時,我也有很多病人已經停止食用所有未經加工的全天然食物,但是他們的痘痘仍在臉上。標籤食物之所以是問題,是因為將食物與痤瘡的關係過於簡單化,沒有考慮到造成痤瘡的多種因素,比如荷爾蒙和基因上的差異等。

如果對食物的節制還不夠嚴重,那還有我不能視而不見的對他人飲食選擇的橫加指責。人們認為自作主張對他人的飲食習慣提出意見或加以評論,將皮膚病歸咎於此人的飲食習慣,是社會可以接受的行為。這類事在我身上也發生過。街上的陌生人告訴你,你生痤瘡是因為在大熱夏天裡吃了冰淇淋。一個關心你的親戚讓你放下巧克力,因為顯然是巧克力給你帶來了痘痘。社交媒體上挑釁的帖子也會告訴你,難怪你皮膚不好,因為你上貼了一片披薩的圖片

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超載的世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聲音或者平台和社交媒體,讓我們能覆蓋到廣泛的受眾,這在20年前是不可能的。但是如何區別江湖郎中的告誡和可信的科學聲音呢?

你因為痘痘而感到絕望,自尊心極低,而轉向互聯網尋求意見,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困難的是並不是所有的建議都應該一視同仁,甚至即使是來自衛生專業人士,其中也有很多相互衝突的信息。因為某樣東西對某個人湊效,並不代表對你也有用。我們都是一個個獨立個體,擁有我們各自獨特的DNA,環境,腸道和皮膚微生物組織。

已知痤瘡和許多精神健康問題有關,例如焦慮,抑鬱,社交孤立和身體形象欠佳等。讓容易產生心理問題的人去節制飲食令人擔憂。但這樣的事正在所有的社交媒體上出現,網友和博主們介紹自然療法和特效藥,並擔保一定能“治本斷根”。

痤瘡患者本來已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告訴她們去節制飲食是需要三思的。

沒有人會否認營養好對皮膚很重要。食物在皮膚健康和疾病中起到多重作用。但是這與提一些沒有科學依據的建議,讓人對自己的飲食選擇感到不舒服還是有所不同。批評那些已經在苦苦掙扎的患者,這已造成了一種指手畫腳干涉他人的責怪文化。向我求診的病人告訴我,他人這樣的評論影響到他們的心理健康並導致他們飲食模式混亂。結果許多患者對於自己要吃什麼顯得憂心忡忡,或者他們在公共場合吃含糖食物時都要再三思量。在營養和心理學領域工作的朋友們告訴我,並非只有我會有這樣的患者,他們在診所也遇到同樣的情況。

那麼解決方案是什麼呢?如果你患有痤瘡並且對上述任何一種境遇深有同感,那麼尋求醫療幫助是很重要的。同樣的,如果你注意到你所愛的人因為長痘對飲食變得顧慮重重,請鼓勵他們與人交談。對你的全科醫生或者皮膚科醫生坦誠說明你對飲食有顧慮。在治療你的皮膚時,也尋求諸如營養師和心理學家這樣的專業人士的意見,會對你非常有幫助。

食物不一定非“好”即“壞”——這種標籤太二元論。為你的皮膚好好吃,是長期持續的飲食模式,而不僅僅在於你今天吃的那包糖果。

安賈利·馬托博士(Dr Anjali Mahto)是皮膚科顧問,也是《護膚聖經:你毫無廢話的護膚指引》(The Skincare Bible:Your No-Nonsese Guide to Good Skin)一書的作者。

來源:Anjali Mahto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