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胃壽命長!中醫養胃「不吃藥」防治胃病

2018年12月03日 5:38 簡體 正體   評論»

南瓜健脾暖胃,富含果膠和碳水化合物,能保護不受刺激。(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即胃炎、胃、胃息肉、胃結石等多種與胃相關的疾病統稱,而“老胃病”即長時間、幾年甚至十幾年不愈、反覆發作的胃病病症,例如上腹胃脘部不適、胃部疼痛、飯後飽脹打嗝、噯氣返酸、噁心嘔吐等。作為老胃病患者,最擔心的莫過於兩大問題,第一個,胃病是否會發展為癌?第二個,胃病反覆發作苦不堪言,可有良方治好?

4種胃病會發展為

1、胃炎。醫學界認為胃炎會發展為胃癌: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胃癌。

2、胃潰瘍。一旦發現直徑大於2厘米的胃潰瘍應立即配合治療。潰瘍治癒後,應每隔半年或1年複查一次,預防複發惡化(惡變率3.48%)。

3、胃息肉。有兩種,①腺瘤性息肉,因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癌變率可達10%-30%,亦被人們稱“癌前病變”;②增生性息肉,絕大多數無不典型增生,癌變率只有0.4%。雖然癌變幾率大小不一,但建議都要切除,且做好病理檢查。

4、殘胃。因某種疾病切除了部分胃體,稱之為殘胃,良性等胃手術5-10年後,殘胃可發生腺癌,稱為殘胃癌,殘胃癌占胃癌一般認為在1%-5%。

“胃癌”或“胃病”,一招分辨!

胃鏡是診斷胃癌的“黃金標準”,胃病反覆者最好每1-2年做一次胃鏡檢查,癌變早期亦可高效診斷。此外,現在已不是談胃鏡色變的時代了,隨著醫學的發展,患者可以在無痛苦的狀態下接受胃鏡檢查!

8個養胃技巧胃病!

為什麼小圈要在這裡寫中醫呢?因為據現代醫學建議,養胃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折騰”胃:飲食,規律作息,早檢查,早治療等。西醫的方式比較簡單粗暴,而中醫則講究辨證施治,循序漸進,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字“養”。

中醫云:“是葯三分毒,胃病三分治七分養”

1、細嚼慢咽。中醫學有“脾開竅於口”的說法,即口腔內的食物細嚼而充分消化才能健脾益胃,“粗快則只為糟粕填塞腸胃耳”,而不經咀嚼、狼吞虎咽則會增加腸胃負擔,傷胃。

2、不傷“胃氣”。中醫認為「存得一分胃氣,保得一份生命」不貪吃,七分飽,常搓手,多蔬果才能消化好、吸收快、胃氣足;若吃太快、吃太飽、無肉不歡等惡習則會損傷胃氣,各種疾病也會接踵而來。

3、轉動、伸展腳趾。脾胃虛弱的人常活動或按摩腳趾,能夠促進體內氣血通暢,扶正祛邪。久坐、站立或睡覺時都可以進行腳趾伸展(張開5個腳趾)、收縮、轉動等,長期堅持可逐漸增強胃腸功能。

4、改變睡覺姿勢。中醫認為左側卧睡姿可使膽汁直接流向腸道,不至於反流到胃、食道內,因為胃病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膽汁反流到胃裡,腐蝕胃壁、食道,因此不建議胃病者長久的右側卧睡覺。

5、多吃紅、綠、黃食物

紅薯,其富含膳食纖維,可養胃、消食化積,促進食慾,但常燒心反酸的人不適合吃。

圓白菜(包菜),有生津助消化的功效,且含有大量具有殺菌消炎作用的維生素u,多吃可以促進胃液分泌,保護胃黏膜。據中醫偏方,每天喝1杯圓白菜汁(3-7天療程),對促進潰瘍愈有積極作用。

南瓜,可補中益氣、健脾暖胃,它富含的果膠和碳水化合物能保護胃黏膜不受刺激。

6、保持心情愉快。在中醫看來,“百病皆生於氣”,過度的情緒變化對食物的攝入、消化吸收都有直接的負面影響,故而傷胃。

7、謹記養胃食物禁忌。胃疼發生的常見病因有寒邪客胃、飲食傷胃、肝氣犯胃和脾胃虛弱等,胃病者因應忌食,酒、硬、冷、寒、過酸、辛辣、腌制、油膩、油炸等食品。

8、學習養生,自我管理健康。胃病患者可在日常學習中醫養生之道健脾養胃,可通過網路、書籍或報讀中醫課程等,例如成為健康管理師,報考就可以學到中醫養生基礎、中醫與經絡養生、傳統養生方法和技能等對身體有益的課程!

現在,廣東省德誠職業培訓學院和家庭醫生在線信息有限公司聯手推出“培訓頻道”,專業的培訓機構、專業的健康平台,為您成為健康管理師保駕護航。現在就可以通過家庭醫生在線平台報名學習,拿證後還可以從事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機構、社區健康管理、健康監測、健康評估、健康維護等相關工作呢!

來源:家庭醫生在線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