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激發工作效率 又能愉悅身心的是什麼?

2019年03月29日 4:10 簡體 正體   評論»

作者:菲利帕·弗加蒂

19世紀美籍蘇格蘭裔自然主義作家、最早倡議開發美國國家者之一繆爾(John Muir)曾寫道:“到里去吧,那裡是最好的休息之地。”

其實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只是人們忙於工作,無法從電腦中脫身。如今的人們大多生活在都市裡,遠離野外環境。甚至都很少出門:以美國為例,普通人一般有90%的時間,是待在室內的。

如果每天花上一小時去戶外走走,生活會有怎樣的改變呢?去哪裡重要嗎?從工作中硬擠出來的戶外活動時間,究竟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

Image copyright Image caption工作日中抽出15分鐘的時間到戶外走走,對恢復疲勞提高工作效益是很有幫助的(Credit:)

的影響

顯然,戶外活動好處不少。有些人每天坐在屏幕前,實時的站起來活動活動就很有好處。更有研究表明,適當的戶外休息後,人們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而且陽光有利於補充維生素D。

戶外活動確實有益。然而,比較了人類對於城市和自然環境的反應後,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戶外"的環境也很重要:碧水藍天比喧嘩的都市街道對人們有更多的好處。

加拿大特倫特大學系的副教授尼斯比特(Lisa Nisbet)說:“一般的研究只證明了在自然環境中時,人們的應激反應能力會下降。身處大自然中,人的血壓會降低,心率變緩,心情也會更好。”

她說:“科學家還研究了自然環境對人心理的好處,無論是自身幸福感還是認知功能都有影響。總的來說,身處大自然中時,人們會更加快樂。'快樂'一詞意思很廣,因此我們採用了其它的評判標準,例如積極和負面情緒、個人的活力、以及對生活的滿意程度等。人們在戶外環境中比待在室內時(即便不是野外),情緒會更加昂揚,人也會興緻勃勃。”

自然有益這一觀點,從上世紀80年代起便開始受到認同。這一觀點起源生物學假說,該理論認為,人類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與自然聯繫的慾望。這之後出現了日本的森林浴,說的是森林環境有助於人類健康。自此以後,研究人員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已經確定了森林療法的多種生理和心理的益處。全球的研究表明,同大自然相處時,人們能重新集中注意力,匯聚創造力,甚至能降低罹患的風險,生活健康長壽。

當然,很多人生活在都市,並不能隨時去野外,接觸森林。但是尼斯比特說,並不是非要去到森林之中——多項研究證明,城市中的綠色環境也有同樣的效果。

五分鐘的療效

任職於英國埃塞克斯大學的體育、康復和運動科學學院的巴頓(Jo Barton),目前正在進行“綠色運動”的研究,也就是多多接觸自然有益身體健康。其中有一項研究,她檢測人們要達到心理健康需要補充多少“劑量”的自然。

有人會認為,當然是越多越好。巴頓對1252名熱愛戶外運動和從事園藝工作的人開展調查後發現,事實並不是如此。在接觸自然的前五分鐘,人們提升自尊和改善情緒的速度是最快的。

她說:“當然,在自然環境之中,積極作用是不會停止的。但在頭五分鐘里,我們感受到心理變化是最大的。”

她認為,情緒狀態的快速好轉可能是綠色環境的功勞。自然中,我們集中注意力的方式發生了改變,從需要耗費精力的集中方式,變為自然而然的集中方式,不需要耗費精力,這就讓我們從心理疲憊中恢復過來。巴頓說:“接觸大自然真的非常有利於迅速促成這些變化。”

巴頓還發現:城市綠地、鄉村和林地環境,這三種環境結果是相似的。如果環境中有小溪或河流,則會加快心情恢復的速度。城市居民很難在鄉村田園進行徒步行走,那麼在當地的公園散步,也是有裨益的。

這個發現,可能會成為提升生產力的新方法。芬蘭有一項研究,調查是如何在午間休息時,從工作的壓力中恢復過來的。研究顯示,和大自然的短暫接觸,能大大提升工作效率。研究人員設置了兩個對照組:一組是在公園散步15分鐘左右,還有一組是在室內做放鬆運動,另外一個對照組的人員,午間休息活動依照往常不變。分別在春季和秋季進行,一共進行了兩周時間。秋季實驗的研究結果耐人尋味。

“讓我們驚訝的是,去公園裡散步和做舒緩運動的效果是一樣的。實驗中發現在公園裡散步,人們會感到更放鬆,更遠離工作,更享受這個短暫的休憩時間,做舒緩運動的小組則只感受到了一種情緒上的放鬆。”

這兩個實驗小組,下午工作時注意力更集中,而且也更為放鬆。實驗得出的結論是,兩種活動“都能幫助員工重獲工作狀態。”

低估自然的魔力

但是,自然的力量並不是對所人都有效果:最近一項美國的研究顯示,有35%的辦公室職員,每天在戶外的時間只有15分鐘左右。

尼斯比特認為,不能發現大自然的好處,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們自已。她在渥太華卡爾頓大學開展了一項研究,卡爾頓的冬天,學生只能通過地下通道穿梭於校園之間。參與這項實驗的學生被分成兩組,一組使用地下道通行,另一組必須在戶外行走,途中會經過一條運河。

尼斯比特說:“我們發現,雖然這段路只有15分鐘,走戶外的學生還是要開心得多。”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即使是這樣為什麼走戶外的人這麼少呢?為什麼大家更喜歡走溫暖的地下通道,即使它要拐好幾個彎。隨後,她詢問了兩組實驗人員,讓他們預測自己的感受。

她說:“實驗後,我們詢問了大家的感受。在戶外行走的人都說,他們根本沒想到這種體驗有這麼愉悅。換句話說,人們是沒有想到這種體驗能夠遠超預期的。”

尼斯比特深信,一旦開始接觸自然,它就會成為我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她說:“自然能夠提升情緒,我們要好好利用這一點。凡能讓人開心的事,人們一定會經常去體驗的。”

邊走邊談

那麼,如何在工作的間隙,用最簡潔的辦法接觸到自然呢?如果你在一家高科技公司工作,這就不成問題:微軟打造了樹屋,員工可以在裡面開會;亞馬遜則有“球體”(The Spheres),三個圓頂建築裡邊種滿了綠植,能夠容納800個員工,在這裡,他們能夠“以一種不同的方式工作和思考”;Adobe公司的倫敦辦公室甚至在樓頂建了一圈跑道。

但也有成本更低的其它選擇。巴頓說:“我們想推廣一種邊走邊談的工作模式。我們不是鼓勵員工在工作時間吃東西,只是想把工作地點搬到戶外。”

她補充道,開一扇窗戶面對自然美景,員工的工作效率和幸福感就能提升不少。辦公室放一些綠色植物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也有一些公司在戶外搭建了會議室和會議艙。去年美國零售品牌里昂比恩公司(LL Bean)發布了臨時戶外工作區,成為公眾討論的熱點。

當然,公司也需要鼓勵員工培養一種習慣,定期到戶外活動——比如把車停得遠一些,盡量走有綠地的路,還有到公園裡吃午餐等等。巴頓說:“比起花一小時整塊的時間,不如利用零碎時間。”她認為碎片化的時間更易於管理,而且把一天中的時間分解開來,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這些時間接觸自然。

科貝拉說,短期的干預措施,比如去公園散步兩周,能夠在短期內受益;如果要保持長期健康,就必須養成良好的戶外運動習慣。研究表明,就長期的健康而言,在大自然環境中的戶外運動,要比在辦公室享受綠植和看外面的風景有益的多。

但他還認為,預防長期壓力,保持短期快樂也是很重要的。他說:“短期接觸自然,就像是暫時把壓力消除掉一樣,這本身也會產生積極的長期影響。就這方面而言,還需要更多的研究。”

現代人們生活在鋼筋水泥的環境中,去接觸一些大自然,無論是長期還是短期,都是非常值得的。正如繆爾所言:“緊貼自然之心……逃離城鎮,間或洗滌心靈。”

來源:BBC(Philippa Fogarty)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