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慶維:中醫是生命醫學 治的是人不是病

2020年02月29日 6:50 簡體 正體   評論»

我雖然生活在世家,從小對中醫藥是抵觸的。因為小時候學習魯迅先生的《葯》,一看中醫用人血饅頭治病,覺得中醫特別愚昧落後,所以對於父親教我的那些東西是排斥的,雖然他教我背的那些東西也在背,但其實心裡是不想干這職業的。十幾歲以後,父親的幾個病案讓我感到很驚訝,於是慢慢對中醫藥發生興趣,最終走進了這個行當。這一生也沒幹過別的事,一直從事中醫藥工作,感覺自己從臨床中悟到了一些東西,希望能把自己悟到的這點東西盡量傳遞給大家。

病與證

臨床工作中經常遇到這樣的現象:病人訴說眼睛乾澀、腰酸腿軟、口舌乾燥、頭暈頭脹、項強之類的癥狀,一把脈一看舌象,是肝腎陰虛,於是告訴病人:「你是肝腎陰虛。開個方子,提升你肝腎陰虛的虛弱狀態,恢復到陰陽平衡的狀態,你這癥狀就消失了。」他說:「大夫那我得的是什麼病啊?」我說是「肝腎陰虛」,他說「大夫那我得的是什麼病」,我說是「肝腎陰虛」,他說「大夫那我得的是什麼病」……病人問「我得的是什麼病」,其實就是在其中找西醫的語言,類似、腦供血不足、這些西醫的名詞,他才能理解。但這些並不是中醫所關注的東西。

中醫是一個辨證,而西方醫學是辨病醫學。我們用中醫陰陽平衡的理念講述身體的陰陽失衡問題,人們常常聽不懂。

西方醫學是一個對抗性的醫學,在治病時採取的是對抗性的模式,即在身體結構中發現一些病原體,通過戰爭的模式把它幹掉,干不掉就割除掉。這是西方的文化理念。

而中醫不是,中醫治的是人,不是病,中醫解讀的是人體的證候。人作為一個活的生命,與所有的生命一樣處於大自然的氣候運動中,在天地人整體的互動關係中,身體陰陽失去平衡,出現了不協調。這些失衡狀態被醫生捕獲到以後,通過用藥性的偏性去糾正身體的偏性,使身體的平衡狀態得以恢復。只要我們的身體恢復了平衡,其自身的調控體系就把病治好了。中醫一切用藥方向的價值取向就是調整陰陽平衡,所以中醫是一個平衡醫學。中醫常常說的「肝腎陰虛」、「肝陽上亢」、「心血不足」、「心腎不交」等等一系列的東西,描述的都是我們身體中臟腑功能系統的陰陽不平衡。

形而上與形而下

中醫的式微近百年來基本上就式微在中西方文化衝突上了。西方工業革命的勝利導致了我們東方人被其絢爛的成果弄暈了,於是無上地崇拜西方文化。中國近百年來的教育體系是用兩隻手來全然接納西方文化,卻把我們民族文化的精華都扔在犄角了,沒人去讀,沒人去認知它。

現在的孩子從小讀的是西方科學體系,這種形而下的科學體系的思維方式特別簡單,其醫學體系只需要一個實驗室研究葯,另一個實驗室幫你診斷疾病,所以人們很容易就朝這方面走了。而且,現代醫學研究的對象基本上都是「已病」,就是在人身體上發現了病灶,發現了細菌、病毒等病原體,於是搞一種葯把它幹掉。這種模式針對的是疾病已經發生,生化指標產生了異常,人體各化學成分的比例關係都已經不對了。這種思維模式導致我們現在只認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或者用延伸的觸覺、視覺——比如儀器可以觀測到的,而觀測不到的東西則很難被認可。

中醫所研究的恰恰基本上都是觀測不到的形而上的東西,比如精、氣、神,衛分、氣分、營分、血分,等等。中醫在形而上的體系中關注人體的不平衡狀態,在氣的層面上、精的層面上、神的層面上去調整,達到「治未病」的狀態。如果在身體這種物質的層面上研究到了不平衡,疾病就到了百分之七八十的程度了。中醫倡導的這種形而上的研究模式是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最高級的文化遺產。

中醫和西醫都有「臟腑功能失調」之說,但中醫的研究對象是一套功能系統,不是一個器官。在我們現在的概念中,對於器官是非常了解的,一提「臟腑功能」,大家立刻反應到西醫的解剖學器官上去了,因為心、肝、脾等這些器官的解剖位置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而中醫講求「得其意忘其形」,研究的是人體的一個功能系統。比如肝,現代醫學認為肝只是一個解毒器官,一個化學工廠;中醫則認為主疏泄、主條達、主藏血的功能系統叫肝。這在中醫學裡稱為「藏象學說」。我們的祖先很早就能刮骨療毒,能給人做外科手術,但為什麼不研究人的解剖功能呢?為什麼非得搞一藏象學說呢?因為中醫認為生命是一個整體的狀態,而不是許多個器官的堆砌。比如解剖學告訴你胃是主消化的,但是再往下一問:光有胃能消化嗎?沒有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的支持,就消化不了的吧?所以說它是一個系統完成的工作,而不是一個器官來完成的。中醫這個系統論更深刻、更高級,中醫是生命醫學而西醫只是生物醫學。

生命與生命的交流

一個疾病從零到一百的發病過程中,實際上是身體機能下降的過程,也就是中醫說的正氣不足,細菌病毒才會去找你麻煩。我們身邊其實有無數的細菌病毒在干擾我們,但是我們沒有生病,是因為正氣足,所以「邪不可干」。人的機能狀態跟自然、跟社會都是有平衡關係的。有的人一見著空調就打噴嚏,流鼻涕,咳嗽,這就是衛氣不固的表現,提示身體跟自然環境的不平衡。有人一到工作環境里就頭暈腦脹,右脅疼痛,提示人跟社會關係的不平衡。如果人懂得讀自己的身體,馬上修正了平衡,或者立刻找醫生來幫助修正,更嚴重的問題就不發生了。昨天有人請你吃鮑魚,吃魚翅,吃完了胃就脹,一宿沒消化,今天還脹,還不想吃東西,說明什麼呢?說明五臟六腑的運化能力下降了,跟所吃的食物形成不了消化關係。你解讀它,要不然就不吃那種東西,要不然就加強你的消化能力。

現在很多女性的,其實都是社會關係的不平衡關係導致的,情緒緊張,壓力大,對於環境的緊張感和不和諧的心態,導致中醫講的氣滯血瘀,或者生痰、生濕、生熱,這種狀態使身體組織逐漸發生變化。當五臟六腑的機能匹配和平衡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才健康,哪怕其中只有一個臟腑系統功能失常,也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陰陽五行的深刻關係,現代人是很難認識的。現在我們也使用這種西方科學的試驗方式來研究中醫藥,其實是在用西方的植物藥學體系來替代中醫藥的體系。我們國家所花的經費差不多100%都應用到這方面了,真正的中醫沒有經費,也沒有人去實踐中醫藥的效果。現在培養出來的中醫藥人基本上對這個體系不熟悉了,什麼東西都用生化和物理性質去詮釋,而不是用生命關係的理論體系。現在制定的政策、文化走向、藥品飲片的質量標準,其實都是微觀控制宏觀,看藥物里的有效成分,比如山茱萸里含山茱萸甙,生芪里含黃芪甲苷,人蔘里含人蔘皂甙,等等,用一個微觀指標去控制整個產品的質量,弄得很多特別優秀的藥材使用不到藥物生產裡邊去,因為成分不合格。而那些又破又臟又爛的葉子一測微觀成分合格,於是就用到臨床中,但是用到中醫臨床的時候,療效更不理想。

我幹了這三十多年,越來越認為,中醫是一個大科學,是講生命關係的。在動物身上的研究成果轉移到人身上,往往不是一個意義,尤其是分子水平的藥物從試管里轉移到生命狀態的時候,更不是一個意義。舉個例子,一個漁人從海里撈出兩條大馬哈魚,第一條立刻切了給大家吃,什麼感覺?很鮮美。第二條魚放在鹹水里腌,腌三天以後再給大家吃,是什麼感覺?像鹹菜一樣。西方人就此發明了一個擴散原理:物質從濃度高的地方往濃度低的地方擴散。然後作為一個定律在雜誌上發表了。有位科學家提出質疑,第一條魚也是從鹹水(海水)里撈出來的,為什麼不咸?因為第一條魚是活的,第二條魚是死的。活的生命把這條定律否定掉了。用死的東西研究出來的葯往活人身上轉的時候,大家說安全嗎?

中醫是一個自然的生命面對另一個自然的生命的相互交流,而不是一個分子對一個分子的關係。這種宏觀應該是統領微觀的。通過臨床使用發現,微觀的研究對中醫中藥的臨床實踐一點指導意義都沒有。

中醫的思維模式將影響未來,影響世界

中醫現在的教育模式是想培養一個人既懂微觀又懂宏觀,既懂辨證又懂辨病,既懂形而下又懂形而上。但中醫藥跟西醫藥完全是兩個醫學模式,是不能通約的。一個去殺滅,一個去平衡,能實現在一種藥物當中嗎?肯定不行。我們對西醫非常尊重,因為它在病原體學上,在外科手術上,在疫苗學上,對人的健康有非常好的影響和控制能力。但是這兩種醫學不是一個層次,關注的點、切入的點和治療的角度、文化方向都是互補的,根本不能結合在一起。

其實現在所有的中成藥百分之七八十都是西醫在用,但西醫對於辨證論治的訓練是不到位的,那藥盒上寫著止咳橘紅丸,他就拿去給人治咳嗽去了,不管那咳嗽是痰濕的、痰熱的、氣虛的、陰虛的,不管風寒的、風熱的。什麼氣管炎咳嗽痰喘丸,只要是喘,就給人上。蒙對了證型就出效果了,蒙不準就越來越嚴重。導致很多人認為「中藥哪兒管用啊,吃了中藥就加重」。其實中藥治咳嗽真是特別棒,只要辨證對了,稍微一用就特別靈,馬上就顯效。但中醫不像西醫,看著說明書也能摸個八九不離十,學完就能用到病人身上,中醫的訓練和領悟需要很長時間。比如我父親教我治咳嗽,怎麼用三子養親湯,怎麼用杏蘇散,怎麼用養陰清肺丸,怎麼用麻杏石甘湯,配合在什麼季節治什麼喘。但是等我能到他那個份兒上的時候,十年以後了。我跟父親學治三叉神經痛,他很早就把這方子教給我了,但是我十五年以後才能做到幾乎見一個治好一個。再比如腹水,證型太多了,脾虛的、腎虛的、陰虛的、陽虛的、痰濕的、痰熱的、陽水泛的、陰黃陽黃的,好幾十個辨證方向,判斷起來太複雜了。比較有悟性的人估計要十年,沒悟性估計二三十年都達不到。

而古人學中醫很容易,像我父親那一輩人是學私塾長大的,學的是象數思維模式,是中國儒學的倫理道德觀,那些東西跟中醫是一體的。現在的孩子學的都是結構性思維,不是生成性思維,一見桌子就想是什麼物質構成的,知識和座標系都與中醫不是一體的,在成為中醫的時候要經過一個蛻變,這個太難完成了。而且我們學中醫的活得太累了。天天看好幾十病人,回家還得翻書,研究那幾個治療起來比較困難的病,下一次給人治的時候療效怎麼能更突出一些。整個生命就沉浸對疾病的研究當中,這一生很快就過去了。偶爾一照鏡子自個兒怎麼都這樣了。所以現在的孩子沒幾個願意學中醫的了。

北京好多名醫的經驗都消失了,馬老中醫治,沒人傳承下來,消失掉了;王老中醫治小兒黃疸很棒,沒傳承下來,消失了。等你什麼時候復原他那個技能的時候,很遠很遠了。麻沸散消失了兩千多年了,現在也沒人復原出來。因為中醫藥的這種排列組合太大了,好幾千味葯之間的排列組合產生的效果,不要說復原,研究都研究不清楚。我問我們同仁堂集團的研究員,你一生能把兩種植物的化學關係搞清楚嗎?他說搞不清楚。兩種植物里各有三四百種成分,這些成分互相產生什麼化學變化,加上胃液,加上體溫,又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傾其一生也研究不透。研究不透你還不從整體上把握,還從微觀上把握,把握得了嗎?

其實現代物理學研究到最深的結果,是物質根本就不存在,沒有什麼不可分割的物質。真空里有各種各樣不同的信息,通過不同的條件激發出物質,這些物質是能量信息的結點。物質受信息影響,受意識的影響。這就與我們形而上的文化一致了。中醫通過治神、治氣、治心去影響人體,可能從未來科學中得到相應的結論。

浙大有位搞分子生物學和物理學研究的科學家張昌林,在德國搞了二十多年。他說現在的主流科學體系其實搞的是民主體系,就是倡導大家都認為對的就是科學方向。但是前沿科學家走的是科學精神,他們發現了意識對物質的影響;發現了真空能出現物質,這些物質只不過是能量信息的結點而已;發現意識和物質就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交流關係。我們交流過之後,他對中醫藥文化大驚失色,讚歎中國文化如此之高級。科學體系在否定之否定中前進,只是提倡了一種探索和科學精神,但是不代表真理和正確。現在西方科學家反過頭來最關注的就是資訊理論、整體論、系統論。而中醫恰恰能對整個世界的思維方式發生影響,引領當今科學回歸到系統論、整體論、全息論、量子力學量子糾纏。

我們非常希望大家關注中醫藥文化,用自己的生活和生命去感受中醫藥文化,真正用中醫藥文化去調整自己。

安卓翻牆-禁聞瀏覽器Windows翻牆:ChromeGo
AD:搬瓦工官方翻牆服務Just My Socks,不怕被牆

來源:傳承網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