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瓶過了這個時間段 家裡的油會導致食物中毒 4大危害太可怕
住在上海的李女士,是一個早出晚歸的上班族,平時很少有時間自己做飯吃。
前一段疫情封鎖期間,終於可以「自己動手,吃飽飯」了。沒想到,吃過一頓自己煮的飯後,李女士出現了頭暈、噁心、嘔吐、心悸等癥狀,後來意識逐漸模糊,急忙撥打120被送進醫院。
為什麼做頓飯會進醫院呢?
經過醫生對李女士病情的詢問和診斷,得出了結論:又出了問題。由於李女士很少做飯,家中的油存放時間過久,導致她食物中毒。
你家裡的一桶油吃了多久?打開時間太久的油,有大危害!
對烹飪能力較差的家庭來說,可能需要食用半年甚至一年以上。
但事實上,有人做了一些試驗,發現開封3個月的食用油,已經嚴重氧化酸敗,不宜食用。
食用油開封后,即使用後擰緊瓶蓋,也隔絕不了空氣與油接觸。氧氣能使油迅速變質,特別是像豆油、葵花籽油等不飽和度較高的食用油。在與空氣接觸時,這些油極易發生氧化,產生一些有害物質。
人們食用這種油後,會對身體造成不小的傷害。例如:出現食物中毒時,出現噁心、嘔吐、腹痛、拉肚子等癥狀;
有害物質經消化道吸收後,會慢慢聚積到肝臟和其它器官,導致慢性中毒;
過氧化氫所產生的酸敗,可引起血脂升高,發生動脈硬化,還可加速人體衰老,增加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發病率;
油品氧化後,會產生許多可怕的致癌物,如分解物環氧丙醛等,有致癌的危險。
因此,一桶油開封后,最好3個月內吃完。看著那渾濁、有沉澱的油,就算再貴再好吃,也要扔掉。特別是花生油,變壞了容易感染黴菌並分泌黃曲霉素,攝取1 mg就能引起肝癌。
小提示:
打開食用油後,可以向裡面添加有抗氧化作用的維他命 E,不僅可以增加油脂中的營養成分,還可以防止油脂變質。
在關注食用油的保質期之外,還有一件事值得注意,那就是油壺。
一個月不洗油壺,會污染新油
油壺用完後,很多人都會直接倒新油進去,這種懶人的做法很不妥當。油壺中的油易與氧氣接觸,因此極易氧化、酸敗。老油壺的油垢、殘油發生油脂氧化、酸敗的程度比新油壺大得多。若將新購買的油直接倒入受污染的舊油壺中,則新油會受到殘餘舊油的污染,更易變質。
所以建議在使用油壺時,每次加油不要加得太多,油壺裡的油量最好不要超過一周的用量。
每月至少清洗一次油壺,以除去舊油垢。
小提示:
1、小蘇打可用來清洗油壺
小蘇打為弱鹼性,能讓油分解成可溶於水的鹽和醇。
2、洗完的油壺必須等油水幹了才能盛油
如果有殘留水滴,會加速新加入油的氧化酸敗。
3、油壺最好不要放在太陽底下或在灶台上
油灶溫度高,油品更易發生酸敗。
紫外線照射會加速油脂的氧化和酸敗,因此,食用油應避光保存。
不能選擇透明油壺,最好是綠色或褐色,可遮擋光線。
4、油壺最好選用玻璃或陶瓷
裝在塑料油壺裡的食用油可溶於增塑劑中,玻璃、陶瓷材料比較穩定,也比較容易清潔。
此外,也不要用金屬油壺盛油,金屬離子會加速油脂氧化酸敗。
事實上,不僅僅是油壺,廚房裡的其他用具,長期使用也隱藏著危險。
他們都有各自的貨架期,到了一定時間,該扔就扔吧!
安卓翻牆APP、Windows翻牆:ChromeGo
AD:搬瓦工官方翻牆服務Just My Socks,不怕被牆
來源:問上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