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進入人體後,怎樣才能快速醒酒?答案確定了
如果不是經常喝酒的人,你可能從來沒見過這種葯:但對那些常出去應酬喝酒的人,「醒酒糖、解酒藥」在圈子裡非常流行,甚至是隨身攜帶的救命稻草。
熱播劇《三十而已》中也有這樣的情節:王漫妮去銷售部做應收,聚餐被同事灌酒宿醉了。第二天,好心的女同事拿出一瓶葯放在桌上,提醒她「以後喝酒前先吃這個」。
但世上真的有「喝前2粒酒場不懼」「酒後10分鐘化酒為水」的藥物嗎?解酒藥到底靠不靠譜?
一切還要從酒精的解毒過程說起。
酒精進入消化道以後,約10%會在胃被代謝掉,剩餘的90%很快進入血液。除少量可以從尿、汗液及呼氣排出外,剩下的90%以上的酒精需在肝臟中代謝。
肝臟代謝酒精主要有以下3個步驟:在乙醇脫氫酶的作用下,將酒精轉化成乙醛;
在乙醛脫氫酶的作用下,將乙醛轉化為乙酸;
通過三羧酸循環的生化反應,將乙酸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排泄出體外。
對我們來說,如果喝得不是太多,上面的第步可以很快完成,很多人其實是卡在了第步。
因為,不同的人體內,乙醛脫氫酶的含量不同。
乙醛脫氫酶相對缺乏的人,不能將乙醛繼續完全轉化為乙酸,乙醛就會在體內蓄積。
這個東西可比酒精毒多了,是一級致癌物,可以導致毛細血管擴張,產生臉紅、心悸、噁心等不適。
而我們中國人里,偏偏約40~50%的人都天生缺乏乙醛脫氫酶!
所以那些「喝酒臉紅」的人,並不是酒量大,相反,他們體內的乙醛脫氫酶可能相對缺乏、更容易醉酒。
乙醛脫氫酶相對富足的人,則可以很快地將乙醛代謝為無毒的乙酸、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這種人才是真的「酒量大」、不容易醉。
但如果攝入的酒精超過了肝臟的代謝能力,即使酒量再大、酒精濃度在體內也會急劇升高,還是會醉!
這樣看來,要想防止醉酒,不外乎以下兩條途徑:1、減少或延緩酒精在人體的吸收
酒精分子很小、很容易穿過腸壁進入血管、化學性質相對穩定,不太可能「與其他物質結合沉澱」來減少吸收。
「延緩吸收」倒是可以做到,比如喝酒前適當吃些主食、讓酒精在胃裡多待一會兒。這也就是為什麼常說「墊一墊肚子不容易醉」。但這樣依然治標不治本。
2、增加乙醛脫氫酶的量或活性,加快酒精代謝過程
人體里有多少乙醛脫氫酶,只和基因有關,理論上每個人出生後,體內的酶量就已經固定了。所以「酒量」基本是天生的,不可能通過每天少量喝酒、讓乙醛脫氫酶的量發生改變。
那如果發明一種葯,專門補充肝臟乙醛脫氫酶,是不是就能解酒了呢?
太天真!酶的本質是蛋白質,進入胃酸後就會失去活性、分解成氨基酸。口服的酶根本進不到肝臟里。
但有人說的「每天喝點小酒」,或許可以讓酒量得到部分提高。
因為長期飲酒會使肝臟的另外一條「解酒」途徑——微粒體乙醇氧化系統的活性得到增強,在這個系統中起關鍵作用的是細胞色素P-450(CYP)2E1。
這個酶,也是我們常說的「肝臟藥物代謝酶(肝葯酶)」,可以將乙醇代謝為乙醛,類似於前面所說的乙醇脫氫酶。
但是,肝葯酶仍然無法將乙醛傳化為乙酸,所以有毒的乙醛還會繼續在肝臟堆積,只能等乙醛脫氫酶前來清理。
就像班裡打掃衛生,你只是幫忙勞動委員「掃了掃地」,卻不去倒垃圾。
而且,代謝酒精畢竟不是肝葯酶的「正職工作」,只是偶爾客串一下,解酒能力非常有限。所以,長期喝酒能「練」出來的酒量也非常有限。
另外,肝葯酶和它的代謝產物增加會帶來很多危害,久而久之,反而會給肝臟造成嚴重損傷。
既然乙醛脫氫酶的量是天生決定的,那能不能提高它的活性來解酒呢?
還真有這麼一種葯,可以相對提高乙醛脫氫酶的活性。
研究發現,美他多辛是乙醛脫氫酶激活劑,可拮抗急、慢性酒精中毒引起的乙醇脫氫酶活性下降,加速乙醇及其代謝產物乙醛和酮體經尿液排泄。
在健康志願者中,美他多辛可以讓乙醇代謝的半衰期從7小時15分鐘縮短至5小時50分鐘。
但別高興得太早,這葯不能隨便用!
美他多辛屬於處方葯,只用於酒精性肝病的治療,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憑處方購買使用。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美他多辛可能會引起周圍神經疾病!而且,支氣管哮喘者及兒童不能使用。
那市面上那麼多解酒藥,就沒有有用的?
市面上宣稱的所謂「解酒藥」,成分大多是一些植物提取物或葯食兩用的原料,如薑黃、牡蠣提取物、梔子、枸杞、丹參、茯苓、大麥嫩苗、甲殼素等:也有一些含有蛋白質、維生素、某些礦物質等營養成分,以進口膳食補充劑為主,國產的如果是正規保健食品,會有「藍帽子」的標誌。但這些都屬於食品,並不是真正的「葯」。
還有一類確實是某些化學成分如納絡酮、利尿劑等,是印有國葯准字的藥品。
納洛酮是阿片類藥物(包含海洛因等毒品)過量的解毒劑,也能解除酒精的中樞抑制、縮短昏迷時間。
說白了,它只能讓你變清醒,但無法加速乙醛的「解毒」過程。
而且這個葯是處方葯,不能隨便用,還可能導致躁狂。在醫院急救時一般是直接靜脈輸液,而不是舌下含服。
總之,無論是上面哪種成分的「解酒藥」,都沒有明確研究證明能提高乙醛脫氫酶的量或活性,所以起不到真正解酒的作用!
「酒量大增、千杯不醉」的廣告只是心理安慰,亂吃解酒藥反而可能增加肝臟負擔。
可怕的是,有人被「千杯不醉」的廣告誤導,以為買了解酒藥就能「放開喝」,結果醉進了醫院……
還有人試圖靠「解酒藥」躲避交警查酒駕,結果換來了「交警隊一日游」……
代價那麼大,就不能拿買葯的錢請個代駕嗎?
嚴肅地提醒各位:防止醉酒的唯一途徑,還是少喝或不喝酒。
當然,專業酒托還要練得一手絕活,這才是真·千杯不醉:很遺憾,除了解酒藥,民間流傳的「解酒食物」對醉酒也沒有幫助。
蜂蜜中的果糖可以輕微提高乙醇脫氫酶的效率[8,9],但對更毒的乙醛無能為力。濃茶咖啡利尿,可能加重脫水癥狀,反而增加了體內酒精濃度。
醉酒的人如果還能行動,不如適當喝一些溫水、吃點水果(不是因為果糖,主要是補充鈉鉀鎂離子、緩解脫水癥狀)。如果嘔吐完癥狀好轉,可以側卧休息,但要有人陪護。
如果你的朋友或親人已經大醉不醒了(昏迷期),記得一定要讓TA側卧,防止嘔吐物誤吸入氣道引起窒息!然後儘快撥打120送醫院吧。
最後,課代表給大家劃重點來了:●人體「解酒」主要靠乙醛脫氫酶,但酶的量是天生的,吃藥無法補充。只有美他多辛可提高酶的活性,但這是處方葯,不能隨便用。
●市面上的「解酒藥」多是植物提取物或維生素,或是利尿劑、促醒劑等,但都無法提高乙醛脫氫酶的量或活性,並不能真正解酒。
●如果已經醉酒,蜂蜜、濃茶和咖啡都對解酒沒有幫助,還不如喝些溫水補充水分,自然醒酒。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騰訊醫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