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什麼溫度的水才更健康,很多人都喝錯了
水是生命之源,人體的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水,但是你真的會喝水嗎?你知道喝水的溫度也有講究嗎?喝水最適宜溫度是10~30℃,這樣更解渴也更健康。
一、喝什麼溫度的水
1
不喝冰水
喝冰水是不合適的,因為攝入冰水會使胃腸黏膜突然遇冷而使原來開放的毛細血管收縮,使平滑肌痙攣,可能引起胃腸不適或絞痛甚至是腹瀉。
2
不喝燙水
同樣的,過燙的水進入食道,會破壞食道黏膜和刺激黏膜增生,誘發食道癌,這已是醫學界的定論。
因此,喝水時最好選擇溫水,既不宜太冷,也不宜太熱。最適宜的溫度是10~30℃。
二、這樣喝水才健康
1
飲水應少量多次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一次性快速大量的「牛飲」容易對身體造成不良的負擔。飲水應少量多次,要主動,不要感到口渴時再喝水。
飲水時間可早晚各一杯(200毫升),其他日常時間裡均勻分布。兒童青少年應少喝或不喝含糖飲料。
2
運動後喝溫開水
運動過後,不宜一次性大量飲水,因為這時胃腸血管處於收縮狀態,需要一個恢復過程。如果立即大量飲水,水分積聚在胃腸道里,會導致肚子發脹,影響消化。
最好過幾分鐘,等心臟跳動稍微平穩後,再接著小口小口地喝些溫開水,喝水頻率最好與心跳頻率接近,使心臟有規律、平穩地吸收進入體內的水分。
3
水分攝入量因人而異
水的需要量主要受年齡、環境溫度、身體活動等因素的影響。一般來說,健康成年人每天需要水的總量2500毫升左右。
在溫和氣候條件下生活的輕身體活動水平的成年人每日最少飲水1500-1700毫升(約7-8杯水)。在高溫或身體活動水平增強的條件下,應適量增加。
4
浴後慢喝水
洗完熱水澡後,身體受熱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心臟跳動會比平時快些,喝水應特別小心,最好小口慢速喝下一杯溫水,否則容易增加心臟負擔。
5
病人喝水視情況判斷
對於病人,喝水則需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來判斷。
例如,同是心臟病患者,當患者表現為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時,每天需適當增加水的攝入量,以免血液黏稠度過高進而導致心肌梗死的發生。
但當患者表現為心臟功能衰竭時,則不宜喝水過多。因為喝水太多會加重心臟負擔,導致病情加劇。
6
睡前兩口水
當人熟睡時,由於體內水分丟失,造成血液中的水分減少,血液黏稠度會變高。所以睡前應適當喝點水,可以減少血液黏稠度,從而降低腦血栓的風險。此外,在乾燥的季節,水還可以滋潤呼吸道,幫助人更好地入睡。
現在大家知道應該喝什麼溫度的水才健康了吧。過燙過冷的水都不宜經常喝,因為它會對口腔與腸胃產生不良刺激並且不利身體健康。建議大家平時多喝溫開水,這樣對健康才有益哦。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來源:太和道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