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說「左眼跳財,右眼跳災」,其實是錯誤的,眼皮跳是在提醒你
8月初,小美去醫院進行全身體檢,做最後一項B超檢查時,醫生反覆詢問經期是否準時,平時是否有痛經的癥狀,並告知可能有卵巢囊腫,待下次月經結束後再複查。
在複查的前一天,小美上班的時候突然右眼皮狂跳,想到人家常說的「左眼跳財,右眼跳災」的說法,她不禁聯想到,這是不是在提示自己明天的檢查結果會不好?
嚇得她當天工作都沒法專心,第二天一大早就去了醫院檢查,好在檢查結果顯示她只是生理性囊腫,無需進行治療,定期隨訪即可。
生活中有不少人對於「左眼跳財,右眼跳災」的說法深信不疑,當自己的右眼皮跳動時,會覺得十分害怕,然而這個說法真的有科學依據嗎?
「左眼跳財,右眼跳災」並沒有科學依據
事實上,「左眼跳財,右眼跳災」這個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眼皮跳動在臨床上被稱之為眼瞼痙攣,引起眼瞼痙攣的原因包括外部、內部刺激。
如長時間看同一個地方或睡眠不足導致眼睛疲勞,為了緩解疲勞感,眼皮會自主跳動來緩解,這種屬於外部刺激。這種情況下出現的眼皮跳動,在休息好、睡眠充足之後即可緩解,不會反覆發作。
而內部刺激則多是由於精神、情緒過於緊張所致,處於這種狀態下人的全身肌肉會處於過度緊張狀態下。部分肌肉容易因此而過度疲勞,繼而會出現相應的癥狀,眼皮跳動就是其中很常見的一種。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兩種情況引起的眼皮跳動多不會持續出現,如若出現了持續性的眼皮跳,需要警惕可能是這個疾病引起。
長時間眼皮跳,警惕面肌痙攣
面部痙攣早期最為常見的癥狀就是眼角、下眼瞼跳動,跳動沒有規律,會反覆地出現。隨著病情逐漸發展,會發展到患側的面部也開始抽搐,該病發展到後期,可能會導致患者的面部終日抽搐不停,無法正常地睜眼。
日常睡眠也會因為眼皮不斷抽搐而中斷,部分嚴重的患者甚至會誘發三叉神經痛發生,同時伴有患側耳鳴、眩暈以及聽力下降等癥狀,嚴重影響正常生活。
面部痙攣多會在中年以後發病,女性發病人群高於男性,年齡層主要集中在40~60歲,也有小部分年輕人在20歲左右會發病。
臨床上認為,面肌痙攣的原因與先天發育相關,失眠、抑鬱、激動、飲酒以及受涼等也可能會誘發疾病發生。但這些生活因素更多的是誘因,主要根源還是在先天性原因上,所以很難做到針對性的預防。
針對面肌痙攣,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案有藥物治療、注射肉毒素以及手術治療等,具體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去做出具體調整,沒有統一的治療方案。
當然,也並非所有的眼皮跳都是由於面肌痙攣所致,一些其他的疾病也可能會引起這個癥狀出現,具體有哪些呢?
除了面肌痙攣,這2種疾病也會引起眼皮跳
1、眼部疾病
包括眼瞼痙攣、角膜炎等病,眼瞼痙攣會引起患者出現眼部畏光、眼乾等癥狀,很容易被誤認為是乾眼症。病情持續發展會出現睜眼乏力,需要藉助外力。
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出現眼皮劇烈痙攣收縮,出現功能性「眼盲」。而結膜炎則是由於眼睛受到了病菌感染所致,繼而會引起發癢、疼痛以及眼皮跳的癥狀出現。
這種情況需要及時進行抗感染治療,在炎症治癒後眼部的不適癥狀也能得到緩解。
2、腦血管疾病
眼皮跳一旦發展到嘴角、脖子以及面部肌肉也出現跳動時,一定要警惕可能是顱內、面部神經出現問題引起。一些顱內行走神經異常的患者,會對面部神經根帶來刺激,繼而會引起異常癥狀出現。
延伸閱讀:面癱和面肌痙攣有何區別?
面癱和面肌痙攣均屬於面部神經問題,但二者是完全不同的疾病,面癱是指面部肌肉發生了癱瘓所出現的功能性障礙,具體表現為無法抬起眉毛、嘴歪等。
而面肌痙攣屬於肌肉陣發性的異常抽動,可以說兩個疾病一動一靜,完全不同。
引起面癱的誘因有很多,包括寒冷刺激、中樞性面神經麻痹以及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等,與面肌痙攣的誘因有所不同,臨床上針對面癱的治療主要有激素等藥物治療以及理療等。
一些面癱治療不及時或是治療不當的患者,可能會出現面肌痙攣後遺症,但面肌痙攣不治療卻不會發展成面癱,二者有著本質的區別。
當在生活中發現自己的面部總是異常跳動、或是無法正常活動,都需要引起警惕及時就醫,切不可拖延,否則容易延誤最佳的治療時機。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探尋中華復興之路,就看章天亮博士《中華文明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來源:奇妙的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