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治不好 小心三叉神經痛

2019年09月06日 10:29 簡體 正體   評論»

林女士,50多歲,牙痛頻繁發作,吃飯、說話都有困難。牙醫幫她抽了,但還是痛,牙醫再幫她拔牙,希望一勞永逸,但疼痛還是“健在”。

牙醫說,問題可能不在這一顆牙,再換一顆治療。她繼續被抽神經、拔牙,直到左上排8顆牙全被拔掉,牙齒和神經都沒了,但“牙痛”還是照舊。“我已經痛到活不下去了!”她痛苦不堪,甚至有自殺念頭。

世上怎麼有這麼難纏的牙痛?答案是,它根本不是牙痛,而是

是第5對腦神經,主管臉部、口腔的感覺,左右臉頰各一條,有三個分支分別通往眼部、上齶和下齶區域,因此稱“三叉”。拔牙時麻醉的就是三叉神經末梢的分支。

台北慈濟醫院口腔齶面外科主任夏毅然指出,三叉最常發生在第二、第三分支,這兩個分支正好通往上下齶骨區域,因此常被誤以為是蛀牙或神經壞死而引起的牙痛,不少患者犧牲了好幾顆牙,但疼痛依然存在,最後才發現“主謀”其實是三叉神經痛。

引起三叉神經痛的原因可能包括∶

動脈壓迫到神經這是較常見的原因。夏毅然說,原本腦部動脈與三叉神經間有肌肉、脂肪和軟組織相隔,井水不犯河水,但可能因老化或其他不明原因,這層阻隔變薄或消失,動脈跳動因而直接壓迫、刺激到三叉神經,引起三叉神經短路、異常放電,造成疼痛。

此外,年長後動脈漸漸硬化、變彎曲,也可能壓迫到三叉神經。

腦部長腫瘤或神經長瘤奇美醫院神經外科暨電腦刀中心主任張進宏說,小腦、橋腦角如果長了腫瘤,血管異常增生,可能壓迫到三叉神經,引起放電、疼痛。

此外,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徐賢達指出,三叉神經本身也會長瘤(三叉神經瘤),同樣會引起神經放電、疼痛。

多發性硬化症一種中樞神經系統(腦及脊髓)的疾病,造成神經周圍硬化,沒有舒展空間,誘發不正常放電。

的後遺症夏毅然說,帶狀皰疹病毒很難完全殺死,它會殘存在神經周邊,當免疫力強時它躲在神經周圍,免疫力弱時就跑出來,引起不適。如果曾經得過帶狀皰疹,要特別小心這類三叉神經痛。

不過也有些三叉神經痛找不到原因。

別讓牙齒被“誤殺”

該如何避免牙齒變成三叉神經痛的代罪羔羊?醫師提醒注意兩者差異∶

痛感及持續時間不同∶三叉神經痛的感覺像觸電、電擊,發作時間可能只有幾秒到一兩分鐘,來得快去得也快,但疼痛極為強烈,病人常形容是“天下第一痛”、“畢生最痛”,每天可能不定時一再發作;牙痛則可能是鈍鈍的痛或劇痛,但持續時間相對較久。

疼痛的範圍∶牙痛比較局部,三叉神經痛起來會連臉皮一起痛。

有無誘發因子∶三叉神經痛常因臉部動作而誘發(如說話、進食、洗臉、刷牙、化妝、刮鬍子、打呵欠、吹到冷風或冷氣),牙痛則否。

吃止痛藥有沒有用∶用一般止痛藥可以減輕牙痛,但對三叉神經痛無效。如果吃了止痛藥,牙痛卻絲毫沒有減輕,要小心恐怕另有原因。

從X光判斷∶X光影像看不到蛀牙或牙齒有裂縫,也沒有牙周病、牙髓炎等問題,敲牙齒也不會痛,就要懷疑可能是三叉神經痛,而非單純牙痛。

張進宏說,沒辦法用單一檢查診斷出三叉神經痛,通常會用排除法,比如先確定牙齒有沒有病變,然後從癥狀、疼痛分布的區域、有沒有誘發因素去判斷是不是三叉神經痛。可能需做腦部核磁共振檢查(MRI),看是否長了腫瘤壓到神經或血管異常,引起三叉神經痛。

藥物+手術,減輕疼痛夢魘

3年前,高雄一名婦人因長期齒齶疼痛,不堪折磨,多次要求丈夫幫她自殺,丈夫一直下不了手,後來含淚將她掐死,引起軒然大波。醫師推測,婦人很可能是三叉神經痛,而不是牙齒的問題。

讓人痛不欲生的三叉神經痛,究竟怎麼治療?

■藥物最常使用的是“癲通錠”(Tegretol,學名Carbamazepine卡巴馬平),是常見的抗藥物。台北慈濟醫院疼痛科主任李俊毅說,癲癇跟三叉神經痛無關,但同樣可能牽涉神經不正常放電,所以用抗癲癇藥物來穩定三叉神經,對許多病人療效不錯,但副作用是暈眩。

張進宏提醒,抗癲癇葯可能對極少部份病人產生嚴重的副作用“史蒂芬強生症候群”,這是一種藥物過敏反應,全身皮膚、黏膜會起水泡、壞死,嚴重時可能引發多重器官衰竭而致命。因此在醫師開立抗癲癇葯前,會先讓病患檢測是否帶有引起這種過敏反應的基因HLA-B1502。

除了抗癲癇葯,也可能並用非類固醇抗發炎(NSAID)止痛藥,加強抗癲癇葯的效果。藥物大約對七成的患者有效。

■阻斷治療及手術如果藥物止痛效果不好,可能可以考慮接受阻斷治療或手術∶

•局部神經注射∶夏毅然的經驗發現,將類固醇經口腔注射到疼痛處,讓末梢三叉神經不要那麼興奮或水腫,同時繼續吃抗癲癇葯,可以降低疼痛發作的頻率。

這種局部注射也可藉超音波引導,更精準注射到患處。

•星狀神經節阻斷∶藉由阻斷頸胸交界處匯合的交感神經節來達到療效。治療機制不完全清楚,推斷可能是神經阻斷後改善頭頸部循環,達到止痛效果。

李俊毅表示,對藥物止痛療效不佳的病人,可以考慮同時執行星狀神經節阻斷以及局部神經注射提升治療效果。

由於頸部神經與血管分布豐富,執行此技術必須十分小心,可藉由超音波輔助來提升成功率並減少併發症。

•經皮神經節燒灼∶將濃度95%的醫藥用酒精注射到“作怪”的三叉神經,破壞、麻痹它,以紓解疼痛,但可能複發。

•高頻熱凝療法∶李俊毅解釋,這是一種在局部麻醉或輕度鎮定下進行的微創手術,將極細的探針在X光透視下,找到引起疼痛的神經叢,用熱能及電流刺激它,減少神經活性,但可能複發,且可能有臉麻、咀嚼無力的副作用。

•微血管減壓手術∶是一種開顱手術,神經外科醫師從耳後、後顱窩處開洞進入,找到動脈壓迫三叉神經的地方,在動脈和神經間放一片墊片,吸收動脈跳動時的震動,讓三叉神經少受干擾。

不過徐賢達提醒,這種手術風險較高,因為神經、血管都很微細,旁邊又有腦幹、大血管,萬一手術時大血管受損、破掉,會變成,後果嚴重,因此年紀大、有心血管疾病者要審慎評估。

同時,如果懷疑是帶狀皰疹引起三叉神經痛,就不適用高頻熱凝療法或微血管減壓手術,因為不是動脈壓迫神經引起的,只能服藥減輕疼痛。

•電腦刀∶用高劑量放射線燒灼三叉神經,降低敏感度,但可能也有臉麻的副作用。張進宏指出,藥物治療無效且不適合開顱手術者,健保審核後會給付電腦刀手術的費用。

三叉神經痛、肋間神經痛和被認為是人體最難治療及治癒的三種疼痛。多位醫師均指出,三叉神經痛可以藉藥物及手術減少發作頻率、減輕疼痛,讓病人日子好過一點,但不容易完全治癒,可能不時還是會“電”一下,患者可能必須長期接受治療,並想辦法跟它共處了。

一分鐘醫學教室

三叉神經:主管臉部及口腔的感覺

腦神經有12對,三叉神經是第5對,從腦幹延伸出來,先形成神經節,由此分出三大主要分支,再分出其他小分支,將感覺從臉部傳達到大腦。

三叉神經痛好發在中高齡女性,原因不明。多數是其中一個分支發生疼痛,較少兩個分支一起發作。

按壓5穴位,減輕三叉神經痛

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鍾玄夫建議,三叉神經痛發作時,可按壓以下穴位,減輕疼痛:承泣、四白、顴骨翏、巨骨翏、地倉,針灸以上穴位也可以緩解痛感。

鍾玄夫說,除了按壓穴位,當三叉神經痛發作時,也可以沿著疼痛處輕按,找到特別痛的地方,但不按這個痛點,而按周圍,慢慢揉開,有止痛效果。

常用來治療三叉神經痛的藥物是清胃散加減,需視患者不同證型(風寒、風熱、肝火、痰火、血瘀等)調整用藥。

按壓胃經穴道可止痛

承泣、四白、巨骨翏、地倉,這4個穴位均屬胃經,在臉部呈直線排列。三叉神經分支的走向與胃經的分支接近,因此按壓胃經穴道可止痛。

來源:康健雜誌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