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補藥和養生,其實不過3件事
《永樂大典》中說:「善服藥者,不如善保養。」
一個人最大的遠見,就是平日進補得當,保養身體。
讓健康常在,才能免遭服藥之苦與疾病之痛,安享晚年。
而最有效的補藥和養生,其實不過三件事:走路、喝水、睡覺。
1
走路
《老老恆言》中講:「步主筋,步則筋舒而四肢健。」
百鍊不如一走,走路,是最簡單、最有效的運動方式。
既能舒緩筋骨,強健四肢,還可以通暢氣血,延年益壽。
師從藥王孫思邈的唐代著名醫學家孟詵,享年93歲。
但他八十餘歲時,還在堅持坐堂候診,治病救人,精力十足。
孟老的高壽康健,和他一生偏愛走路鍛煉有很大關係。
他在詩中寫道:「日行千步人難老」,還被時人稱為「孟千步。」
青年為官時,孟詵就喜歡四處遊走,一邊體察民情,一邊強身健體。
晚年歸鄉後,孟詵便潛心專研醫藥學術,為百姓診病開方,濟世救人。
由此,他不僅堅持自己每日散步的習慣,還會經常走遠路出門採藥。
數十年如一日,雖然他已至暮年,但仍鶴髮童顏,體力如壯年一般。
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也說:「行走,是最好的葯。」
走路這一運動方式,對身體的補益最大,損傷最小。
長期堅持下去,在腳步的前後邁動中,必然會越走越健康,越活越年輕。
2
喝水
常言道:「水是生命之源。」
喝水,是滋潤五臟六腑、維持身體健康的首要原則。
而不同的喝水時間,也會對身體有著不一樣的養生效用。
晨起喝水,可以調節腸胃,稀釋血液,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睡前喝水,可以補充水分,促進循環,減少心梗腦梗風險。
總之,每天喝水講究充足,是應當堅持一生的「健康大事」。
著名演員張艾嘉,過去為了節省時間拍戲經常不喝水。
不僅嗓子總是發炎,皮膚也越來越乾燥,還反覆噁心乾嘔。
甚至因為體內嚴重缺水導致毒素無法排出,患上了嚴重的肝病。
為了緩解病情,恢復健康,她聽從劉若英的建議,制定了喝水食譜。
早上一杯豆漿,中午一杯果汁,晚上一碗湯,運動前後也注意及時補水。
也更注重喝水細節和質量,比如早起時喝水排毒,疲憊時喝水醒腦,還時不時泡茶煮粥。
堅持一段時間後,她感到自己皮膚變得緊緻,線條更加流暢,身體也明顯好轉。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薦:「成人每日飲水量,7-8杯為宜,即1500-170毫升左右。」
千萬別等到口渴再去喝水,要及時補充身體所需水分。
同時,喝水要少量多次,溫水為宜,以免增加腎臟和心臟的負擔。
喝夠水,喝好水,就是保持健康,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的關鍵。
3
睡覺
俗話說:「葯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睡補。」
睡覺,也是一種補身養生的手段,比飲食更重要。
好好睡覺,可以還精養氣,健脾益胃,壯骨強筋,抗病抗衰。
而一旦缺乏睡眠,作息顛倒,則易危害身體,誘發多種疾病。
保證睡眠充足,是人生的頭等大事,也是最好的靈丹妙藥。
南宋愛國詩人陸遊,就是一位有著良好睡眠習慣的高壽老人。
即使他年輕時早衰多病,還恰逢動蕩年代,一生顛沛流離。
但仍憑著養生有道,睡覺有方,眼不花耳不聾地活到了86歲。
他在詩中寫道:「華山處士如容見,不覓仙方覓睡方。」
每天晚上,讀書再用功,也會在十點左右安然入睡。
睡前會堅持熱水泡腳,以消除身心疲勞,提高睡眠質量。
白天也要午睡養精神,還笑著感慨道:「午枕挾小醉,鼻息撼四鄰。」
古語有云:「子時大睡,午時小憩。」
我們要在晚上11點前入睡,中午12點左右小睡。
好好睡覺,是不花錢的養生,是補充身體能量最好的方式。
往後,別熬夜,早睡早起,你自然會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活得積極而美好。
?法國猶太老闆:神告訴我們,只有一位中國人能救人類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探尋中華復興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華文明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儒風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