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30天就像換了個人?這運動才是寶藏

2025年02月24日 13:59 簡體 正體   評論»

在追求健康與美麗的道路上,有的人卻忽略了身邊最自然、最有效的美容「秘訣」。今天,我們將為您揭秘一項神奇的運動——。有人堅持跑了30天,堪比做了「醫美」!

堅持跑步30天

她就像換了一個人

2月18日,據都市頻道報道,一位網友用視頻記錄下自己堅持跑步30天的變化,皮膚肉眼可見地緊緻了許多,氣色也變好了,臉部更是小了一圈。①

網友紛紛評論稱:「原來跑步才是性價比最高的醫美」;

「這效果比萬元面霜還管用」;

「從明天開始跑起來」……

原來這項運動才是最好的醫美

01身材變瘦了

在減肥的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中,以跑步為代表的有氧運動,通過激發身體的熱量消耗和整體代謝率的提高,成為許多人減肥減脂的首選策略。

02皮膚變好了健身氣功管理中心研究員丁麗玲曾介紹,跑步等運動一般都會出汗,汗液能把細胞內的污垢、自由基排出來,所以,我們運動出汗之後就會覺得皮膚很舒服,而且精神煥發,這比敷多少面膜都更有效。②

03心肺變強了

是一個重要指標,很多人一運動就喘不上來氣,這就是心不足的表現。經常堅持跑步等有氧運動,可以保持一個較好的心肺功能。③

04血管年輕了

《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2020年刊發的一項研究顯示,跑步僅6個月就讓血管年輕4歲。

經歷了6個月系統訓練,參與跑步者的血壓和動脈硬化程度明顯降低,相當於血管年齡減少了4年,而年齡相對較大的人從跑步訓練中受益相對更大。④

健康時報資料圖

05血壓下降了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老年內一科副主任醫生任延平曾介紹,適量的運動可以緩解交感神經的緊張,增加擴血管物質,改善內皮舒張功能,促進糖脂代謝,預防和控制高血壓,減少心血管危險。⑤

06腿腳靈活了

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下降,但運動有助增加骨密度、預防骨折等。

此外,經常運動可以增加關節面軟骨和骨密度的厚度,使關節周圍的肌肉發達、力量增強、關節囊和韌帶增厚,從而減輕關節負荷,增加關節的穩固性。身體的運動幅度和靈活性也大大增加。⑥

07失眠消除了

對於常常失眠的人來說,運動是調理睡眠有效的方式之一。

失眠患者若能堅持跑跑步、做做操、練練太極拳等,經過一段時間的體育運動,會對神經系統的興奮和抑制過程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為恢復正常的睡眠建立良好循環,從而可以從根本上消除失眠。⑦

08體態變好了

堅持跑步運動有利於全身骨骼肌系統的強健,而功能強大的肌肉更能伸展體態、挺拔身姿,讓人看起來更有氣質、更好看,也顯得年輕。

堅持跑步鍛煉記住5點

01晚上跑步更科學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關節外科副主任醫生王健曾介紹,從運動醫學的角度看,晚上跑步相對更加科學。

人的體力在每天不同時間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在傍晚6點左右達到最高點。所以在傍晚鍛煉的效果相對而言是最好的。

而且對於睡眠質量不好的人來說,晚上適度運動產生的輕微疲勞感,可以使得睡眠質量大大提升。⑧

02跑步後別立即停

第三醫院康復醫學中心主管技師邢劍曾介紹,很多人習慣性地跑累了就一下坐地上休息,其實這很危險。

跑步過後絕不能立即停下來,建議先冷身(如劇烈運動後的慢跑、跑跳運動後的快走、力量練習後的舒展體操等)再拉伸。

冷身一般需要5-10分鐘,使身體平緩度過不良反應「危險期」,拉伸則可以讓肌肉排列重新回到起始狀態。動作與熱身運動類似。⑨

健康時報資料圖

03跑步別追求太快

別以為跑得越快,脂肪就燃燒得越多。情況恰恰相反,當快速跑步的時候,體內氧供應不足,身體在做無氧運動,脂肪不能充分參與燃燒,所以也不能被消耗。

運動強度相對低些的有氧運動,反而更能促進脂肪燃燒。如果跑步時呼吸均勻協調,甚至還可以邊和人說話邊跑步,而不會感到呼吸紊亂,就說明是最能促進脂肪燃燒的有氧運動。⑩

04堅持跑步才有用

想要從運動獲益就要持之以恆,並且運動要循序漸進。

國家運動醫學研究所醫務監督研究中心副主任梁辰曾介紹,長期規律的跑步能增大肺活量,增強肺功能,促進心臟血液循環,提高心肺耐力,提高,從而增強體質,增加預防和抵抗病毒的能力。

但是偶爾的運動與過度的運動都不僅不能起到這些作用,反而可能會傷害身體。

科學的運動做法是每周鍛煉3-5次,每次運動時間控制在40-60分鐘,運動強度不宜過大。而且要持續運動12周可能才會有免疫力提高的效果,在12周後仍需要繼續地堅持運動。⑪

05跑步疼痛要注意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科主管治療師苗欣曾介紹,跑步時要注意「333原則」:(1)如果連續3次跑步時都出現同樣的疼痛;

(2)跑步的時候,如果給疼痛從0分(不疼)到10分(劇痛)打分,大於3分,也就是中等偏上的疼痛;

(3)跑步之後30分鐘疼痛持續存在。

以上三點滿足其一,提示可能超出了身體的承受和自愈能力,要儘早找一個專業醫生、康復師或物理治療師,讓他們來判斷是否可以繼續運動。⑫

來源:人民網科普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