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不吃早餐 沒想到膽囊「受傷」這麼重…

2025年03月23日 13:35 簡體 正體   評論»

長期不吃早飯,

膽囊很「受傷」!

專家:成因複雜,

近日,著名喜劇演員蔡明在一檔中透露,因常年不吃,引發嚴重膽囊疾病被迫接受切除手術。相關話題迅速引發全網對職場人早餐習慣的熱議,膽囊疾病真與早餐有關嗎?

東南大學附屬中肝膽胰中心主任程主任醫生接受《揚子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膽結石成因複雜,個體差異較大,但規律飲食、避免仍是預防關鍵

01

不吃早餐膽囊很「受傷」

或致膽汁淤積形成結石

近日,在一檔綜藝節目中,演員蔡明在吃飯時說自己不能多吃韭菜,因為自己常年不吃早飯,膽已經被摘除了。她說,「膽結石在膽里待著就沒事,一旦你一晃,石頭就卡在膽管里了,那個疼是忍不了的。」她還幽默表示,「那個膽里又是石頭又是沙子,這是要蓋房啊。」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肝膽胰中心程張軍主任醫生指出,長期不吃早餐可能增加患膽結石的風險。他解釋,人體進食時膽囊收縮,將膽汁排入腸道幫助乳化脂肪、中和胃酸,促進消化。這一過程使膽汁如「活水」般流動,不易沉積。但若長時間不進食,膽囊持續靜止,膽汁中高濃度的或鈣鹽易沉澱形成結石。「長期不吃早餐,對胃腸道功能也有影響。有一句成語叫『用進廢退』,長時間不用,消化道功能就會紊亂。」

程張軍主任醫生稱,膽結石成因複雜,與個體體質密切相關。膽汁內膽固醇濃度高的人群,膽汁中膽固醇易沉積,空腹更增風險;膽鹽是溶解膽固醇的關鍵物質,膽鹽含量不足者會降低膽固醇溶解度;膽囊收縮排空不及時,膽汁長時間滯留,會加速結石生成。「膽囊結石的形成受多種因素影響,但長時間不進食無疑是一個高風險因素。」他強調。

02

無癥狀結石暗藏危機

結石患者應定期檢查

程張軍提醒,膽囊結石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引發多種併發症,甚至發展成。膽囊結石主要分為有癥狀和無癥狀兩種類型。有癥狀的膽囊結石在膽囊收縮時會引起膽絞痛,有的則表現為上腹部反覆飽脹不適,常被誤認為是胃病。而無癥狀的結石雖無明顯不適,但同樣存在健康風險。

專家指出,膽囊結石可引起急性或慢性膽囊炎。長期受結石刺激,膽囊壁可能增厚,收縮功能減弱。此外,小結石有可能通過膽囊管進入膽管,繼發膽總管結石,甚至引發急性胰腺炎。

程張軍稱,較大的膽囊結石(直徑超過2.5至3公分)即使無癥狀,也可能因長期刺激導致慢性炎症,進而增加膽囊癌的風險。他建議,一旦確診為膽囊結石,應在密切隨訪定期複查,必要時採取手術治療,以避免引發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在臨床上,有部分膽囊結石患者初期沒有疼痛或其他明顯癥狀,直到出現癥狀才來就診,這時往往已經是膽囊癌晚期。因此,患有膽囊結石的病人必須定期到肝膽外科進行彩超檢查,以監測結石的大小、膽囊壁是否增厚,以及是否存在癌變的跡象。

03

膽結石患者需低脂飲食

膽囊切除後飲食因人而異

程張軍指出,膽結石患者應採取低脂飲食,而膽囊切除後的飲食應根據個人情況調整。

對於一些在膽囊切除前膽囊功能已基本喪失的患者,手術後通常能正常飲食,無需特別忌口,但仍需避免暴飲暴食。然而,對於膽囊切除前功能正常的患者,手術後可能會出現一些癥狀,特別是在進食高脂肪食物後容易發生腹瀉。「因為膽囊原本負責將濃縮的膽汁輸送到腸道,幫助乳化脂肪,促進消化。膽囊切除後,缺乏濃縮膽汁,人體對脂肪和膽固醇的消化能力減弱。因此,這類患者在手術後一段時間內應採取低脂飲食。」

來源: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