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髮現:不容易患阿爾茨海默病的老年人,一般都或有這6個習慣

2025年03月28日 15:47 簡體 正體   評論»

為什麼有些人到了七八十歲,還能說話利索、思維清晰、記性比年輕人還好,而有些人卻剛過六十,就開始忘事、找不著鑰匙、連熟人也叫不出名字?

是不是大腦老化無法避免,是不是得了病就無藥可救?這些問題,不光病人家屬問,我在醫院工作的時候也經常被人拉著問。

其實這病沒想像中那麼突然,也不是誰都會得。阿爾茨海默病說到底,是一種「慢性腦退行」,它不是一夜之間記憶全沒了,而是幾十年積攢下來的生活方式、一點一滴的損傷,最後在某一天,突然集中爆發。

我曾經仔細觀察過幾十位老年患者的病史,也親身接觸過一些七八十歲依然頭腦靈活的老人,越看越覺得,得不得這病,跟遺傳關係沒那麼大,跟平時生活里的習慣,關係反而更大。

尤其是那些沒患病的老人,身上往往有幾個相似的特點。這些習慣,有的聽起來很普通,但堅持下來,大腦真能保值增值,不容易退化。

下面我就說說,我在多年行涯中總結出來的這六個關鍵習慣,這些習慣不是從健康手冊上抄來的,而是我親眼見過的、有案例、有研究支撐的生活細節。做到了,大腦自然慢老;做不到,衰退往往悄無聲息。

愛整理房間

大腦不是只靠活著,它其實是個「分類系統」,需要不停地組織、規劃、歸納,而整理房間這種事,正好就像在鍛煉大腦的「整理功能」。

我曾經接診過一位患者,檢查完各項身體指標都沒什麼異常,但精神狀態出奇地好,講話有條理,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

後來了解下來才發現,他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收拾房間,把前一天的報紙歸類、衣服按顏色分掛、廚房按使用頻率排列。他不是強迫症,而是喜歡讓生活「有序」。

那些長期保持家居整潔、日常分類整理的人群,其的活躍程度明顯高於長期生活混亂人群,而海馬體,正是主管記憶和空間感知的核心區域。

經常和陌生人打交道

很多人年紀一大,就懶得社交,甚至懶得說話了,可偏偏語言能力、交流能力,是大腦中最容易衰退、也最容易被忽視的部分。

尤其是跟熟人交流,很多都是「自動對話」,對腦子的刺激沒那麼強;但跟陌生人說話,就需要快速組織語言、判斷對方意圖、調整語氣,這一套流程,幾乎調動了大腦的大部分區域。

有一位老年患者的家屬告訴我,她父親原本也有輕度認知下降的表現,但後來她帶他一起參與小區志願活動,讓他每天去引導訪客、和陌生人打交道,三個月後,整個人狀態就變了,說話清晰了、記性也變好了。

高質量的社交互動能夠激活前額葉皮層,而這一部分正是阿爾茨海默病最早受損的區域之一,哪怕只是簡單地和鄰居寒暄幾句,也能延緩大腦的退化進程。

喜歡用手寫字

現在什麼都靠手機、語音輸入,很少有人再拿筆寫字了,可寫字這個動作,其實是一個高度協調的複雜任務,要靠視覺、觸覺、動作記憶一起來完成,而長期堅持寫字,尤其是手寫記錄、記賬、寫日記,能有效鍛煉腦神經的精細控制能力。

我記得有一位患者,每天堅持寫生活筆記,連天氣、心情、吃了什麼都記得清清楚楚。別人記不住他都能記住。他說寫的時候要用腦子回想、組織句子,這個過程讓他「覺得腦子還活著」。

經常寫字的人在大腦皮層運動區、記憶區的活躍度顯著高於常年依賴電子輸入的人,而且對文字的敏感性和回憶速度也更快。

所以別小看「動筆」這事,不光是寫字本身,而是讓你的大腦保持細膩和條理的一個方式,哪怕每天只寫幾句,也比什麼都不動強。

堅持吃早餐

很多人年紀大了以後胃口差,就忽略了早餐,甚至養成了「起晚不吃」的習慣,但對大腦來說,早晨恰恰是最需要能量支持的時間段。

特別是老年人腦部利用效率下降,如果沒有及時補充營養,很容易出現腦供能不足,長此以往就是加速腦退化。

我見過一位患者,精神狀態一度很差,說話慢、注意力分散,結果一查,長期空腹時間超過12小時。

後來家屬每天早上給他準備溫熱稀粥、小米、雞蛋,一段時間後精神狀態明顯提升,血糖也穩定了,記憶力也沒那麼差了。

研究表明,長期不吃早餐的人認知功能退化速度更快,而規律早餐攝入則能維持腦細胞葡萄糖供應,提高神經傳遞效率。尤其是攝入優質蛋白、B族、複合碳水的早餐,對腦健康意義重大。

每天曬太陽

阿爾茨海默病的本質之一,是大腦神經的慢性炎症,而,是身體里天然的抗炎因子之一,而最好的維生素D獲取方式,就是曬太陽。

尤其是早晨的陽光,不但有利於激活褪黑素分泌,還能增強免疫系統、改善心情,而這些對大腦來說,都是防止退化的「保護傘」。

我曾經接觸過一位患者,每天早上六點出門,邊走邊曬太陽,從不間斷。他九十歲了,反應一點不慢,查體指標也比一般人好。他說陽光能讓人清醒,我說他這不是「感覺」,是科學

睡覺規律、拒絕睡懶覺

很多人退休後覺得終於可以「想幾點起就幾點起」,結果長期晚睡晚起,睡眠節律被打亂,大腦也跟著「失控」。

很多人不知道,大腦清除廢物的時間,集中在晚上深睡期,如果睡眠質量差、時間紊亂,廢物排不出去,尤其是β-澱粉樣蛋白這種「垃圾」,堆積多了,就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根源。

我接診過一位長期睡眠障礙的患者,睡不著、睡不深、白天犯困。腦部檢查顯示認知功能下降,記憶力退化,調整作息後,堅持每天10點前入睡,一段時間後,狀態回來了不少。

研究也明確指出,慢性睡眠紊亂會影響腦脊液循環,降低大腦代謝廢物清除效率,是阿爾茨海默病的重要獨立危險因素。

所以,睡覺這事,別再看輕它,規律、穩定、有節奏的睡眠,是你大腦最需要的「修復時間」。

阿爾茨海默病並不是一場「記憶的意外」,它是幾十年生活方式帶來的必然結果。你怎麼對待自己的大腦,大腦就怎麼回應你。別把記憶力當成理所當然,它其實是你每天行為的「積累值」。

來源:大咖醫生談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