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良好晨間例行活動 讓一整天能量滿滿

2025年04月26日 11:41 簡體 正體   評論»

從早上4點前刷牙開始,州健身網紅艾許頓·霍爾(Ashton Hall)說,他每天在9:30吃早餐前,會完成游泳、冥想、寫日記、用香蕉皮敷臉、舉重、將臉浸在冰水中等舉動。

美聯社報道,霍爾的晨間例行活動影片在獲得數百萬次點閱,引發從不相信到讚歎等不同反應,並在網路掀起如何以最佳方式開始一天生活的討論話題。

英國柴郡(Cheshire)師卡瑪琳·考爾(Kamalyn Kaur)說,一般人不需以數十種行動來開始每一天,但重新評估如何實行是個好主意,因為放鬆而井然有序的早晨,將為一整天的活力與心情帶來好處。

建立晨間例行活動的理由

奧克拉荷馬大學教授蕭恩·麥克林(Shawn McClean)花多年時間研究工作如何受到生活其他部分的影響。他說,每天早上以相同順序完成一些活動大有助益,因為人們在充電前的「心智頻寬」(mental bandwidth)有限,大腦會下意識為需較高層次的思考保留資源,因此例行活動成為一種「心理捷徑」(mental shortcut)。

麥克林指出,人們普遍存在「認知吝嗇」(cognitive misers),不喜歡把心思用在不重要的事。他的研究發現,員工在不受干擾情況下完成晨間例行活動,工作表現會更好,一整天情緒也更平靜;相反地,被干擾者在一天稍後時間的精神耗損較大。

什麼是「好的」晨間例行活動?

麥克林說,多數人都有自己的例行活動,但很少人會在「儀式化」之前有意識地決定這些行為;要定義什麼是好的也很難,沒有一個公式是適合每個人。他表示,每個人的例行活動都是獨特的,有助發揮工作效率;但也可能有破壞性的例行活動。

考爾指出,早上匆忙洗澡、吃飯、準時出門,就是破壞性例行活動的例子。匆忙的早晨所帶來的壓力會讓身體產生更多,皮質醇是一種有助調節的賀爾蒙,能自然喚醒身體,在早晨保持警覺性;然而血液中過多的皮質醇會造成不安與焦慮,就像空腹喝咖啡一樣。

一般人不需以數十種行動來開始每一天,但重新評估如何實行是個好主意,因為放鬆而井然有序的早晨,將為一整天的活力與心情帶來好處。美聯社

該從哪裡開始?

考爾說,早上經常忙碌的人應考慮提早30分鐘設定鬧鐘,並克制按下延時按鈕的衝動;對多數人來說,多睡片刻是中斷的睡眠,讓人醒後更加昏昏沉沉。

考爾建議,在早上從整理床鋪開始,至少增加二至三項快速活動,這些活動被證實可改善情緒。她說,研究顯示,凌亂的環境會引發焦慮,而早上完成這項第一件事,可促進「快樂」多巴胺的分泌。

接著喝杯水。經過一整晚睡眠,8小時沒喝水,身體會處於輕微脫水狀態;另外,試著延後攝取咖啡因,直到吃完早餐,以避免精神緊張。

考爾表示,睡醒後的一小時內,最好出外散散步,讓身體接觸自然光;即使是陰天,日光也是影響晝夜節律的另一因素,可提高身體警覺性。她說,這些習慣很重要,可讓人在餘下的一天中都活力滿滿。

來源:世界新聞網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