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蝦時,水開下鍋是大忌!大廚:牢記3點,蝦肉鮮嫩無腥味

2025年04月04日 18:19 簡體 正體   評論»

時,水開下鍋是大忌!:牢記3點,蝦肉鮮嫩無腥味!

中餐中,每一個細節都至關重要。無論是火候的控制,還是食材的選擇,甚至是烹飪的順序,都可能影響到最終的味道。

水煮蝦是一道廣受歡迎的美食,其鮮美的口感和豐富的營養吸引了無數的食客。然而,要做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水煮蝦,卻需要一些烹飪技巧。其中,水開下鍋是一大忌,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解析這個烹飪誤區。

首先,我們要明白,為什麼水開下鍋是大忌。

從蝦肉的變化角度來看,當我們把蝦放入熱水中煮時,由於水溫過高,蝦肉的表面會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收縮。這種急劇的收縮會使得蝦肉的質地發生改變,原本鮮嫩的蝦肉會變得緊實,甚至老硬。而此時,內部的水分卻無法及時排出,被緊緊地鎖在蝦肉內部,進一步影響了蝦肉的口感。原本應該是鮮嫩多汁的蝦肉,變得乾澀難嚼,失去了原有的鮮嫩口感。

從蛋白質的變性角度分析,高溫還會使蝦肉中的蛋白質變性。蛋白質是決定蝦肉口感和風味的重要物質之一。當蛋白質變性後,其結構發生改變,不僅會影響蝦肉的質地,還會產生腥味。這種腥味會破壞水煮蝦原本應有的鮮美味道,讓人食慾大減。

在我家,水煮蝦有著獨特的做法,這種做法不放水,卻能讓蝦更加鮮美,烹飪時間也更短。

首先,準備鮮活的。由於買的大蝦個頭較大,蝦槍又比較尖銳,直接處理很容易扎傷手。所以,先把大蝦放到冰箱中冷凍20分鐘。經過冷凍,大蝦會失去知覺,動作變得緩慢,此時再來處理就可以避免被傷到。

將凍好的蝦取出後,用剪刀小心地剪掉蝦槍。接著,在蝦頭和蝦身處輕輕掰一下,擠出裡面的肝胰腺,順帶扯出蝦線。處理好的大蝦無需開背,放在一旁,用清水多衝洗幾遍。因為蝦表面會有一些黏黏滑滑的東西,多衝洗兩次可以將其沖洗乾淨,同時也能減少腥味。

之後,準備炒鍋。在鍋底鋪上幾片生薑,生薑可以去腥增香。再將準備好的小香蔥對半折斷鋪在鍋底。往裡面淋上兩圈啤酒,啤酒不僅能增添獨特的風味,還能使蝦肉更加鮮嫩。撒上一點花椒,花椒能賦予蝦一種微微的麻香。

然後,把大蝦一個一個地擺放在上面,盡量讓它們不要重疊。這樣可以確保每隻蝦都能均勻受熱。全部擺放好之後,蓋上蓋子開大火烹飪。從鍋中開始冒水蒸氣時開始計時,煮8分鐘。之後關火再燜五分鐘。燜制的過程可以讓蝦肉更加入味,同時也能使其更加鮮嫩。

燜好之後,可以看到大蝦的顏色已經完全變紅,身體呈現捲曲狀態,頭尾相連,形成一個字母 C形。這時候就可以將大蝦直接出鍋了。白灼後的大蝦擺盤美觀,看上去就十分有食慾。

最後,調一個料汁。料汁中可以放一些薑末去腥增香,薑末的辛辣能刺激味蕾。放一些陳醋提味開胃,陳醋的酸味能為蝦增添一份別樣的風味。加點香蔥蒜末,增添香氣和口感。最後再來一點,提升味道的層次感。如果喜歡吃辣的,可以放上一點小米辣,小米辣的辣味能為整道菜帶來一絲刺激。

用這個方法做出的蝦鮮嫩好吃,殼也特別好剝。殼的時候在蝦肉的第二節和第三節中間掰開,上面的殼往上,下面的殼往下,輕輕一扒,一隻大蝦就可以完整取出來了。這種獨特的做法既保留了蝦的鮮美,又方便食用,讓你在家中就能享受到美味的水煮蝦。

當然啦,想要做出鮮美好吃的大蝦原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為你詳細介紹一些超實用的挑選技巧。

1.觀察蝦的外觀

顏色:新鮮的蝦宛如身披閃耀鎧甲的海洋精靈,通常呈現出青綠色或青灰色,蝦殼表面就像打了高光一樣,散發著迷人的光澤,這是它們活力滿滿的象徵。而當蝦的顏色開始發黑,彷彿被黑暗籠罩,又或者變得暗淡無光,失去了那層耀眼的光澤,這就像是大自然發出的警示信號,表明它可能已經不再新鮮,離美味的巔峰狀態漸行漸遠了。

蝦殼:蝦殼對於蝦來說,就如同堅固的堡壘,保護著它們柔軟的身軀。新鮮的蝦,其蝦殼完整無損,堅硬且富有韌性,能夠承受一定的外力而不輕易破損。在挑選時,仔細檢查蝦殼,要是發現有破損的地方,極有可能是在運輸過程中受到了強烈的擠壓,這樣的蝦不僅賣相不佳,而且內部的蝦肉也很可能已經受到了損傷,不建議購買。

蝦須和蝦腿:蝦須和蝦腿是蝦感知外界環境和進行活動的重要「觸角」。新鮮的蝦,蝦須和蝦腿完整無缺,用手輕輕觸碰,能感受到它們富有彈性,就像一根根充滿活力的小彈簧。一旦發現蝦須斷裂,彷彿被折斷的天線,或者蝦腿脫落,如同失去了行動的「小槳」,這往往意味著蝦的新鮮度已經大打折扣,不太值得入手。

2.聞氣味

當你湊近挑選蝦時,輕輕嗅一嗅。新鮮的蝦,會散發出一種淡淡的、清新的海洋腥味,這種味道就像是海風輕拂臉龐,帶著大海的獨特氣息,讓人彷彿置身於海邊的漁港。而要是聞到的是刺鼻的腥臭味,那味道就如同腐敗的魚蝦在烈日下暴晒,這無疑是蝦已經變質的鐵證,這樣的蝦千萬不能買,否則不僅會破壞你的美食體驗,還可能影響健康。

3.觸摸蝦的身體

彈性測試:用你的食指和拇指輕輕按壓蝦的身體,這就像是在測試一個彈性玩具。新鮮的蝦就像充滿氣的氣球,有著出色的彈性,當你按壓下去後,它能迅速恢復原狀,彈回原本飽滿的形態。相反,如果按下去後,蝦的身體毫無彈性,如同一塊軟塌塌的海綿,或者留下一個明顯的凹陷,久久不能恢復,那就說明這隻蝦已經不新鮮了,失去了原本的活力。

硬度感受:新鮮的蝦,身體有著一定的硬度,摸起來堅實有力,就像充滿力量的肌肉。而不新鮮的蝦,身體軟綿綿的,彷彿失去了支撐的骨架,這樣的蝦在口感上也會大打折扣,肉質變得鬆散,失去了應有的緊實和鮮嫩。

4.觀察蝦的眼睛

蝦的眼睛就像是它們望向世界的窗戶,也能透露出它們的新鮮程度。新鮮的蝦,眼睛清澈明亮,如同閃耀的星星,炯炯有神,這表明它們正處於最佳狀態。一旦蝦的眼睛變得渾濁,彷彿蒙上了一層霧,或者凹陷下去,就像泄了氣的皮球,那就說明這隻蝦可能已經存放了一段時間,新鮮度大不如前,在挑選時要謹慎考慮。

5.檢查蝦的腹部

蝦的腹部是它們比較脆弱的部位,也是觀察新鮮度的重要區域。新鮮的蝦,腹部完整光滑,沒有任何破損或黑斑。而如果發現蝦的腹部有黑斑,就像是被墨水沾染,又或者有破損的地方,很可能是蝦在捕撈或運輸過程中受到了損傷,這樣的蝦不僅可能存在衛生問題,而且在口感和品質上也會受到影響,所以最好不要選擇。

6.選擇活蝦

如果條件允許,活蝦絕對是首選。活蝦就像充滿活力的小運動員,在水中自由自在地遊動,身姿矯健,反應敏捷。當你靠近它們時,它們會迅速做出反應,四處逃竄。活蝦的新鮮度堪稱最高,這意味著它們的肉質更加緊實、鮮嫩,在烹飪後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蝦的原汁原味,給你帶來絕佳的口感體驗。

7.注意蝦的大小

在挑選蝦時,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選擇合適大小的蝦。一般而言,蝦的大小與它們的肉質和口感有著密切的關係。較大的蝦,就像體型壯碩的運動員,通常肉質更為飽滿,咬上一口,滿滿的都是蝦肉,帶來極大的滿足感,但相應的,它們的價格也會相對較高。而較小的蝦,雖然肉質沒有那麼豐厚,但可能在烹飪過程中更加入味,別有一番風味。你可以根據烹飪方式和用餐人數來綜合考慮蝦的大小。

最後再跟您分享幾個搭配水煮蝦的小蘸料,每一種都超級好吃。

經典醬油蘸料

這款蘸料堪稱經典中的經典,簡單卻韻味無窮。所需材料有生抽3湯匙、老抽1湯匙、薑末1茶匙、蒜末1茶匙、香油1茶匙、蔥花適量、糖1/2茶匙以及清水1湯匙。製作時,只需將生抽、老抽、薑末、蒜末、香油、糖和清水混合,攪拌均勻,最後撒上蔥花即可。它的獨特之處在於,以醬油的醇厚咸香為基底,姜蒜的香味巧妙融入其中,不僅去腥提味,更提升了整體風味,同時又不會掩蓋蝦本身的鮮美,是追求原汁原味人士的首選。

蒜香蘸料

對於無辣不歡的朋友而言,蒜香辣椒蘸料絕對是水煮蝦的絕佳搭檔。準備蒜末2茶匙、辣椒粉1茶匙、生抽2湯匙、香醋1湯匙、香油1茶匙、糖1/2茶匙以及適量鹽。將這些材料全部混合攪拌均勻,一份充滿誘惑的蘸料就完成了。蒜香的濃郁與辣椒的熱烈相互交織,每一口都帶來強烈的辛辣刺激,瞬間點燃味蕾,為蝦肉增添了一份熱辣的魅力,讓你在品嘗蝦肉鮮嫩的同時,感受到辣椒帶來的酣暢淋漓。

檸檬芥末蘸料

檸檬芥末蘸料,為水煮蝦帶來了一股清新的別樣風味。材料包括檸檬汁2湯匙、芥末醬1茶匙、蜂蜜1茶匙、生抽1湯匙、香油1茶匙以及適量黑胡椒粉。把它們依次混合攪拌均勻,即可收穫這份獨特的蘸料。檸檬的酸爽清新,如同夏日裡的一陣涼風,瞬間打開食慾;芥末的辛辣則為其增添了一份刺激,而蜂蜜的加入巧妙地中和了芥末的辛辣,使口感更加平衡。蝦肉蘸上它,彷彿置身於清新的海濱,感受著獨特的味覺衝擊。

蘸料

芝麻醬蘸料以其濃郁醇厚的香味,備受食客喜愛。製作時需要芝麻醬2湯匙、生抽1湯匙、香醋1湯匙、蒜末1茶匙、香油1茶匙、適量溫水以及鹽。先將芝麻醬、生抽、香醋、蒜末、香油混合,然後慢慢加入溫水,邊加邊攪拌,直至芝麻醬稀釋至合適的稠度,最後加入鹽調味。芝麻醬的醇厚與蝦肉的鮮美相互映襯,每一口都充滿了濃郁的香味,給人一種滿足感,是口味濃郁愛好者的心頭好。

泰式酸辣蘸料

想要在家中品嘗到泰式風味?泰式酸辣蘸料絕對能滿足你。準備魚露2湯匙、青檸汁2湯匙、糖1湯匙、蒜末1茶匙、辣椒粉1茶匙以及適量香菜末。將魚露、青檸汁、糖、蒜末、辣椒粉混合攪拌均勻,撒上香菜末即可。魚露的咸鮮、青檸的酸爽以及辣椒粉的微辣,完美復刻了泰國街頭的獨特風味,酸辣開胃,讓你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為水煮蝦賦予了濃郁的異國風情。

香辣醬蘸料

香辣蘸料,是花生醬與辣椒油的完美結合,為水煮蝦帶來豐富的口感層次。材料有花生醬2湯匙、生抽1湯匙、香醋1湯匙、辣椒油1茶匙、蒜末1茶匙、香油1茶匙、適量溫水以及鹽。混合上述材料後,加入溫水稀釋花生醬,再用鹽調味。花生醬的醇厚香濃與辣椒油的火辣刺激相互碰撞,搭配上蒜末的提味,每一口都充滿了豐富的層次感,讓蝦肉的鮮美在多種味道的烘托下更加突出。

這些蘸料的配方都可以根據個人口味自由調整,喜歡吃辣的朋友可以增加辣椒的用量,想要更甜一些就多加點糖,還能根據喜好加入其他調味料。

來源:美食格物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