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碗 就沖向衛生間 飯後就排便是咋回事?

2020年01月22日 11:24 簡體 正體   評論»

有些人,被俗語稱為直腸子,正和大家涮著火鍋,鍋里的東西還沒撈完,就放下碗,沖向。剛吃完,甚至正吃著,就想便便,這是消化能力超強的表現,還是胃腸出了毛病呢?咱們現在來解析。

咱們要先弄清消化的基本原理。通常,在機體消化道存留的時間是1到2天,從吃物到排出殘渣,至少要20小時。而且,不同的人,腸道的長短雖然有差異,但是,都是彎曲的狀態,不會直上直下。因此,直腸子,這種奇想式生存方式,是不會發生的。

從生理的角度分析,吃完飯或正吃著就想,實際上,是對走完消化吸收過程的食物殘渣發出的排泄信號。對於進食後立即產生蹲馬桶衝動的人來說,最大的可能是反射。這種反射,多數是正常的生理過程,不過,反射的強度會因人而異。因此,吃完就想拉,根本原因在胃,而不在腸道。

胃黏膜反射,是人體攝入食物後產生的非自願反應,其中的機制是,食物對胃的刺激,會使人體釋放1種促進結腸收縮的激素,令腸道蠕動,讓先前攝入的食物產生移動。多數人的胃黏膜反射程度輕微,不會產生排便衝動;少部分人,胃黏膜反射強烈,就會在進食後產生排便反應。

胃黏膜反射的差異,受體質因素的影響,也受食物及疾病的影響。有些食物,比如脂肪含量高或油膩食物、乳製品、高纖維食品等,會引起更強烈的胃酸反應,加劇胃黏膜反射。因此,需要記住自己對什麼樣的食物更敏感,有意避開,以減少在一大桌人面前的尷尬。某些疾病,比如腸道易激綜合征,會增強食物殘渣在消化道的移動速度,讓人產生飯後就想蹲馬桶的衝動。食物過敏或不耐受、焦慮、胃炎、克羅恩病等也會導致胃黏膜反射強度的上升,讓人吃完就想拉。

那麼,如何識別自己的情況是否屬於疾病表現呢?通常的規律是,疾病因素導致的胃黏膜反射增強,除了飯後就想排便外,還會存在其他消化道癥狀。比如,有腹脹、、腹部不適、經常放屁、糞便帶有黏液、腹瀉、、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等。出現這類表現,或者有強烈或頻繁的胃應激反應,以及腹瀉癥狀持續2天以上,就需要就醫檢查。

胃黏膜反射增強,如果是生理性的,是不需要特別處理的,可以通過改變飲食,避免進食刺激胃黏膜反射增強的食物,或者加強運動、嘗試冥想等措施來減輕與進食相關的排便慾望。需要提醒的是,胃黏膜反射增強不應該與腹瀉相混淆;此外,還要注意,引起排便的另1個潛在原因可能是,是由於輕度或完全失去腸道控制能力造成的。鑒別的要點是,大便失禁會隨時發生,而胃黏膜反射只在進食後發生。大便失禁可能與直腸神經或肌肉損傷、腸壁受損、直腸脫垂等相關,是需要及時進行醫治的情況。

AD:搬瓦工官方翻牆服務Just My Socks,不怕被牆

來源:關你健康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