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尋常的頭暈 背後卻隱藏著危險 醫生:要高度重視一種病因

2020年07月09日 8:55 簡體 正體   評論»

是生活中十分常見疾病(癥狀),對一些人來說,頭暈也許根本就不是病,只是一段短時間的不適。但對另外一些人來說,則是一個連綿不休、極其難受、不易治癒的頑疾。當發病時,天旋地轉、噁心、嘔吐、出虛汗、不敢睜眼站立不穩,那種痛苦的感覺沒有經歷過的人是無法想像的。

所幸的是,絕大多數的頭暈(眩暈)病,經過治療或休息都能很快緩解、恢復健康,並不會因此嚴重影響正常工作、生活。所以,對於頭暈病,儘管病因複雜難於治癒,但大家一般都能坦然面對,也沒有過多的擔心和重視。

正因為絕大多數頭暈(眩暈)患者,雖然發病時癥狀表現很嚴重,但愈後都能恢復正常。所以,極其容易對頭暈(眩暈)可能是另一種最危險的疾病——腦卒中的臨床表現,放鬆警惕。

其實,頭暈(眩暈)產生的原因多而複雜,涉及:神經科、耳鼻喉科、內科、精神科。如何快速、正確識別和檢出腦卒中高危險患者,對臨床醫生也都是極大的挑戰,稍有不慎就會出現急性中樞性疾病(主要是後循環卒中)誤診或漏診。

臨床真實病例:患者:女士,63歲,因「反覆頭暈、嘔吐1周」入院。

患者入院1周前突然出現頭暈,視物旋轉感,與體位改變有關,伴噁心嘔吐,大量出汗,無耳鳴,無視改變,未及時診治。

2天後癥狀未見緩解,前往某附屬醫院就診,診斷為耳石症,予以手法複位及靜脈注射血管擴張藥物治療,當時頭暈癥狀稍改善。

不久以後,患者頭暈癥狀再次加重,即入院進一步檢查治療。

問診:既往有及高脂血症病史5年,血壓、血脂控制良好。查體:神清語利,高級皮層功能正常,雙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靈敏,無眼震及復視,伸舌居中,雙側鼻唇溝對稱,頸軟,無抵抗,腦膜閉目難立等等。

頸椎及頭顱MRI平掃,顯示延髓下部內側異常信號影,考慮為亞急性腦梗死;MRA提示腦動脈粥樣硬化性改變,右側椎動脈較纖細。

住院診斷為延髓內側梗死,給予急性期梗死的相關對症治療後,患者癥狀好轉出院。門診複診,隨訪1個月,頭暈、嘔吐已經緩解。

上述病例中,患者突發眩暈時,以為是一般頭暈,休息一下就會好轉,未及時就診,2天後又因診斷耳石症而漏診(忽視)中樞性病因。

延髓內側梗死較為兇險,靠近腦幹,如不及時干預會危及生命。幸運的是,梗死灶不大,沒有觸及生命中樞,而後來的診斷、治療準確及時,因此有效地阻止了疾病向危重方向的發展。

頭暈(眩暈)的常見病因及臨床表現

頭暈病因診斷分類:1周圍性眩暈

是內耳迷路或前庭神經病變導致的,除眼震和有時可伴外,沒有神經系統損害。如:良性位置性眩暈(BPPV)、梅尼埃病(MD)、前庭神經炎(VN)及其他耳源性眩暈。

BPPV主要是由於患者姿勢變換或頭部運動導致短暫性頭暈,每次頭暈持續時間較短,均在1分鐘以內,發作次數多,階段發作長達數年。具有易疲勞性、變位性,通常聽力正常無耳鳴。可在耳鼻喉科進行Dix-hallpike實驗,判斷耳石症及耳石的位置,進行對症治療。BPPV占所有眩暈患者的17%~22%,臨床上主要以手法複位為主,但容易複發。

MD患者感覺視物旋轉、閉眼自身旋轉,聽覺障礙、耳鳴、耳脹,噁心嘔吐、面色蒼白、出汗,有自發性眼震,發病持續時間20分鐘至數小時。

2中樞性眩暈

中樞性眩暈是指腦幹、小腦、大腦及脊髓病變引起的眩暈,幾乎伴隨有其他神經系統癥狀和體征,很少僅以眩暈或頭暈唯一表現。常見後循環缺血、、顱內腫瘤、頸性及外傷性眩暈等等。患者除眩暈外,還可伴有視物成雙或模糊、語言障礙、肢體無力、意識喪失等癥狀。

頸性眩暈較為常見,在發生眩暈或頭暈時,與頸部活動存在較大關係,通常經影像檢查會出現椎體不穩、椎間盤突出等臨床癥狀。大部分患者有頸部外傷史,且有顱頸交界區畸形等。對這一疾病,要進行影像學檢查並以此進行診斷。

3精神心理障礙型頭暈

表現為持續的非眩暈性頭暈,自覺頭腦昏沉、頭重腳輕,自身不穩定感,常伴有焦慮、抑鬱表現。可有心悸、乏力、、疼痛等癥狀。以心理治療和抗抑鬱或焦慮葯可明顯見效。

4系統疾病相關性頭暈

頭暈與相關疾病有關,如:高血壓、低血壓、等。

5藥物不良反應及其他

患者服用藥物有頭暈的不良反應,頭暈出現與服用藥物存在時間上的邏輯關係。

上述這些頭暈的病因及癥狀,是臨床上典型的分類及癥狀;而實際患者的具體表現可能要比這複雜的多且不典型,需要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醫生,根據癥狀及必要的影像檢查,才能做出準確的診斷。

作為普通的人或者有頭暈病症的人,了解這些常識,有助於我們在突然出現頭暈(眩暈)時,知道該如何去初步區分可能的原因,以及做出較為恰當處置。特別是謹慎對待可能對健康造成極大危險的中樞性眩暈。

頭暈中最危險的病因:中樞性眩暈

研究顯示,後循環卒中患者47%~75%可表現為頭暈癥狀;腦幹和小腦出血分別約佔顱內出血的30.9%和25.7%,可引起突發性眩暈和

因此,突發性眩暈極可能是腦卒中的具體癥狀或之一,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應及時就醫排除風險。尤其是,年齡>55歲,男性、高血壓、糖尿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和高血脂症的眩暈患者,較一般患者發生腦卒中的風險高5.51倍。

總而言之,周圍性眩暈雖起病、發病較重,但預後較好,無生命危險。中樞性眩暈大部分起病較緩和,頭暈程度較周圍性眩暈輕微,但中樞性較為複雜,容易誤診漏診。如果漏診,不及時治療,極易危及生命,後果非常嚴重!

安卓翻牆APPWindows翻牆:ChromeGo
AD:搬瓦工官方翻牆服務Just My Socks,不怕被牆

來源:健康生活之箴言

歡迎您發表評論: